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六章(上) ...
-
正如沈钦言所说,第二天一早顾持钧就乘船来了岛上,他似乎是赶着时间点到的,然后和邹大导演交谈走进了化妆间。剧组的工作人员统统挤在附近,试图一睹当年影帝的风采。他已经十多年没有出现在大屏幕上,这是第一次。
但人一多,总有不同意见。比如顾持钧的戏开拍前,我听到好几个剧务场记私下说“他这么多年没演戏了现在演技还成不成”“我不看好”之类的话,不过怀疑并不能阻拦大家的热情,反而现场变得更期待。
我和乔希宁挤在拍摄现场的角落,同样满怀着好奇等待——两个时代的影帝同时的对手戏,想想都让人激动。
打板声一响,所有人都统统闭嘴了。
剧组把摄影棚的道具统统搬来,在海边搭建了一排临时的小楼房。
那幕戏大概是说,宋亦涵追寻着那位黑色大衣的男人,最后在马路的尽头消失不见。沈钦言饰演的心理医生一路追随而去,他长跑穿过迷宫一样的街道,无数门牌号在他眼前掠过,在街上行走的男女,他们的统统面无表情,渐渐消失,整个城市融化、消失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中——这部分场景需要电脑特技制作。
但心理医生浑然不管,朝着那栋房子奔去。
薄暮时分天气阴沉,最后一点阳光干巴巴地挤进屋里。
老旧的房屋,昏暗的书架,在凝固的时间中,书桌后的作家恍若不觉自己的大门被推开,连头都没回,还在奋笔疾书,像是在写一封信。
心理医生的视线在屋子里巡弋,桌子上的书,案头上的笔迹,积了灰尘的电脑,角落里老旧的电视机正在放着熟悉的音乐,镜头上的年轻人弹着吉他,唱着悦耳的歌。陈旧灰暗的布景,却有惊人的张力,莫名的气氛在空气中盘桓,远处海浪的呼啸声随之而来——他虽然是第一次来,可一切是似曾相识的。
“我来了。”
简简单单三个字,让摄影棚彻底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统统屏住了呼吸。他是那样的从容,仿佛这个世界的消失与他毫无关系。
医生平息了喘息,质问:“她在哪里?”
坐着的男人置之不理。
心理医生边走边问,“我问,你她在哪!”
作家慢吞吞地放下笔,转过身,隔着眼镜看着门口的男人,脸上闪过一丝困惑,随即又微笑了。
“啊,想不到你能找到这里。”
他一边说一边慢吞吞地摘下了鼻梁上的黑框眼镜。
作家穿着件皱巴巴的长袖T恤,套着件灰色的牛仔长裤,脚上是一双破烂的塑料拖鞋,看上去简直就是街边的游民,可他摘下了眼镜,露出了一双湛然有神的眼睛。简单的一个动作,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两个人一站一坐,在老旧的房子里对峙。
作家对他的怒气倒很平静,他勾了勾嘴角,微微笑了:“很多年没有人拜访我了,你能找到这世界上的孤岛,有意思。”
“别废话,她在哪里?”
“先不谈她,说说看,你怎么找到我的。”
两个人以平均的语气针锋相对,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
我想特效制作后电影会更加好看,但此时现场虽然普通,但两人之间回旋的那种微妙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气场,大在于无声处。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只需要几个动作,几个表情,一点点说话的强调,就让人身临其境。
人的言语是如此贫乏、无用的事物,我甚至不能很好的把我所见到的震撼表演带给我的刺激述说清楚。演技就是这样一种东西,让你激动,让你嗟叹,让你感同身受,根本感觉不到这是表演。他们是在你身边的平凡人,有着喜怒哀乐。
而顾持钧到底不负传闻,他当年极盛一时是有理由的。在息影十多年后,再次出现在片场还是光芒四射,举手投足都是戏,一个眼神,一句话都是。难怪沈钦言之前都心怀忐忑,我觉得自己有点理解他了。
这一幕结束之后,我看着沈钦言从镜头后走过来,一言不发走进角落里,他的助理递给他一瓶水,他仰着头,喉结轻轻滚动,一口气喝了大半瓶。
对我来说,事情忽然变得多起来了,满足顾持钧的要求,邹导更改了不少戏的拍摄顺序——因为顾持钧从来不在岛上过夜,不论多晚他都要回家,所以他的那些戏大都是在白天拍摄完成的。
而且邹小卿和顾持钧在一起时,两人总有许多火花迸射,改剧本也是常事,临时起意修改的台词十分密集,预计半小时的拍摄会变成两个小时甚至更久。
工作人员面上不太好抱怨,但私底下都说,幸好顾持钧的戏份少。
而我也体会到了邹大导演对完美的追求。
眼看着已经过了七月中旬,这个时候的海洋上最容易发生的就是飓风,在两天前就有了通知说,一场十二级的飓风可能从我们所在的岛屿旁掠过,我和乔希宁还为此忧心忡忡,担心不能回静海,但邹大导演却认为,飓风来临的末日景象和电影中几幕关键场景相得益彰,他认为在如何好的特效也不如真实的拍摄要过,于是要演员们顶着飓风拍摄,当然,也要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
下午五点起,岛上就阴云密布,不见天光。这一幕戏几位主演都要出场,我们站在远处的平台上看,空气雾蒙蒙模糊了每个人的视线。
头顶的灰色云层在卷动,海水不复几天前的安静,海浪轰隆着,奔涌在天地之间,咆哮着持续不断地打在沙滩上,声音愈来愈响,犹如雷鸣。天地间的一切都失去了色彩,草木失去了色泽,摇摇晃晃的岛屿,几位主演的争持吵闹无奈的哭泣在这昏暗的场景里有种诡异的崩溃感。真的末日到来了。
场景虽然恶劣,但那几幕戏导演非常满意。
那幕戏拍到最后,雨倾盆而至,工作人员神速收拾了重要器材回了旅馆。
这算得上是收工最早的一天,对剧组的演员们和工作人员来说,是难得的休闲时光,外面狂风暴雨,而诸人在大厅和房间里搭起来十几个牌桌,旅馆的工作人员也地下室抬出了一张桌球,灯光暖意融融,还有从陆地上带来的香槟。
而我接到了新的工作,吃了晚饭就抱着笔记本奋战,偶尔抬头看看外头的狂风暴雨,不由得加快手中的进度。
忽然眼前一黑。所有的灯光都失去了,好在笔记本上还有电源,我抱着笔记本,借着那微弱的灯光摸索着楼梯下楼。
果然楼下的大厅一片混乱,有人高呼:“停电了,已经派了人去检查了。”那是制片的声音。
然后邹小卿的声音响起来:“大家稍安勿躁,等一等电就来了。”
的确没什么可担心的,剧组有两台发电车,也有自己的电工,大家都不必忧心。所以,黑暗中说笑声显得十分的惊人,但偏偏没有人想回去睡觉,打开了手机、笔记本等种种工具获取灯光。
我在角落里找到乔希宁,他正和宋亦涵两个人说说笑笑的喝酒呢。
二十分钟后工作人员跟邹大导演汇报情况:海底的电缆断裂正在维修,估计今天晚上是绝不可能修好了;一小时后工作人员又来回报:岛上的备用发电机型号相当老旧且出了些尚未查明的问题,剧组和旅馆的电工表示暂时没有能力修好,于是大厅里一片哗然。
好在剧组还有两台发电车,邹大导演一声令下,让人把车开过来,停在家庭旅馆门外,车上的大灯犹如人造月光,大厅总算恢复了光亮,于是玩牌的继续玩牌,打桌球的继续桌球,喝酒的继续往杯子里斟酒。
众人安心的等待,没想到最终得到的消息是“备用发电机坏了,无法修好”。
修不好?
我则忧心忡忡瞧着笔记本上的电池电量越来越少,觉得不安——总不能今晚都在黑暗中度过吧!
我想了想,和乔希宁低语了几句,他带我去找导演助理,说什么“我这位助理对发电机很有研究”,一顿猛吹。
助理已经忙的火烧眉毛,狐疑地看了看我,大概对我也是将信将疑,他派去的人都修不好我怎么行?但也无苦办法,姑且让我试试,导演助理叫过旅店前台的年轻女孩,让她带我去岛上的配电室。
但酒店现场一片兵荒马乱,那年轻女孩显然并不愿意冒雨陪我多跑这一趟,塞给我一只手电筒,匆匆给我指了路又说配电室有工具箱就被老板一个电话催了回去。
南岛本身并不大,备用发电室和这家旅馆也距离不远,不过两三百米就到。
岛上暴雨狂风肆掠,闪电一道接着一道,宛如天地倾塌,气温比室内下降了好几度,我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我撑着伞,抱着笔记本,还拿着手电,自觉行走十分艰难,风大得几乎要吹跑我。而每次响起的雷声都震得我心口怦怦直跳。
手电的微弱光芒根本不足以照亮四周,时不时响起的闪电照得四下一片雪白。
偶尔抬起头,忽然看到前方有个修长隐约的人影,我的眼镜被斜过来的雨水淋得有些模糊,远看根本看不出清那是谁。就那么窄窄的一条林荫道,我害怕电脑被雨水浇到,弓着腰抱着笔记本拿着手电,还打着歪歪斜斜的伞,十分狼狈,既然有来人,我略微侧开身体让来人通过。
没想到那人走到我身边停住了。
“杜梨?”
“咦?”
我欣喜地抬起头,如稳重的大山一样站在我面前的,居然是沈钦言。雨帘连成了雾,手电的光芒分开了厚厚的雨帘,折射到他的山一样的眉峰、高高的鼻梁、漆黑的双眸里去。
我身上淋湿了一半,视线对上的一瞬间,他问我,“去哪里?”
我真是冷,视线还很模糊,打了个寒颤,轻轻说,“总不能一个晚上都没有电,岛上的备用发电机坏了,我去看看能不能修好。沈先生,你怎么在这里?”
“我在车子里看胶片,刚回来,”他言简意赅,把伞朵移到我的头上,“一起过去。”
“啊,沈先生,不麻烦你了……”
他一言不发,略一躬身自我手里把手电拿了过去。
我轻声说:“……谢谢。”
心里起了小小波澜,有个高大的男人陪着我走过这电闪雷鸣的暴雨之夜,我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