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五台山辩论(下) ...
第十四章:五台山辩论(下)
辩论初始,辩的是些汉文的经典佛经,八思巴对汉文不太熟悉,所以并未发言。双方唇枪舌战了一轮后,道士们提出《史记》为《老子化胡经》的依据。盘腿坐在蒲团上的八思巴似是第一次听到这书的名字,站起身谦虚地请教:“我乃藏人,请恕我对汉文典籍不熟悉。请教道兄,《老子化胡经》,此谓何书?”
道教主辩张真人捻着山羊胡须,鼻子朝天看着比自己年轻三十多岁的八思巴,眼露不屑:“吐蕃的八思巴佛爷智慧之名连汉地都有所耳闻,没想到却是徒有虚名,竟然连赫赫有名的《老子化胡经》都没听说过。这可是前代帝王之书啊。”
坐在上首的裁判官忽必烈听道教一方这么轻视八思巴,嗯哼一声,语气里有些不满:“今天论的是这书中的教法,何必攀附前代帝王为此增荣呢。”
张真人被忽必烈这么一呛,吓了一跳,急忙低头连声说“不敢”。八思巴依旧谦逊,彬彬有礼地继续讨教:“既然道长列出汉人史典《史记》为证,敢问道长,《史记》中可有记载老子化胡么?”
张真人的态度和缓许多,以长辈教导晚辈的口吻点头:“自是有的。”
“列位请看,此为《史记》否?列位身为汉人,该比我这吐蕃人更知道此书。”八思巴从怀中掏出一本书,将书递给对面辩论席上诸道士。看众人皆点头,他拿回书,翻开一页示众,“这一页便是《史记》中的《老子传》。恕我眼拙,通篇中可有老子化胡之言否?”
张真人身后另一位道人急忙说道:“你可看《史记》所载老子之最后行踪。”
八思巴将书翻到那页,朗朗读出:“道长可是想说这最后一句——老子‘去而不知终所’么?”
那道人点头。
八思巴笑了笑,微一躬身:“‘去而不知终所’等同于‘老子出关化胡’,请恕我学浅,此等逻辑实在是闻所未闻。”
张真人被将了这一军,突然语塞,面色极其难看。八思巴不待其反应过来,趁胜追击再问:“《史记》既然记载不详,再请教道长,老子亲自著作传世的是什么书”
张真人缓和了一下面色:“自然是《道德经》。”
“除此之外,老子还写过何书否?”
“不曾。”
八思巴从怀中掏出另一本书,恭敬地递上:“我这儿正好也有本《道德经》,请道长检验真伪。”
道人们传阅了一番,皆点头,不知八思巴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八思巴微微一笑:“然则在《道德经》里,老子可提过半句他入天竺教化胡人之说么”
道士这边又被将了一军,脸色又难看了几分。可这种只问是与非的问题又不能胡诌,只能没好气地回答:“这个,没有。”
八思巴睿智的眼环视一圈,嘴角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朗声道:“老子活在春秋之时,司马迁比他更晚了几百年,是汉初之人。道长作为依据的《史记》中既然没有,老子亲自写的《道德经》中又找不到此记载,请问,道长手中这本《老子化胡经》是从何而来,出自何朝何代?”
张真人已是面如死灰。他身后的其他道士尚不肯认输,急忙出言:“那是,那是后世——”
八思巴打断道士:“也既是说,连道长都承认这《老子化胡经》是后世之人附会的。”他顿一顿,身体前倾,语气变得凌厉,目光犀利如电,“所以,这本书是无稽之谈!写书之人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妄图以此贬低佛法!”
张真人身体猛地一颤,再也站立不住,往后踉跄着跌倒。被弟子们扶住时,已然晕绝。道教这边顿时又哭又喊,场面一片混乱。忽必烈大手一挥,让众人安静下来,对他身边负责文书工作的尚书姚枢点一点头,姚枢会意,高声宣布:“道教负矣。”
随着这一声宣布,这场辩论一锤定音。佛教一方皆是欢欣雀跃,我兴奋地差点显形。藏传佛教一向重视因明逻辑,藏传佛教的高僧往往都是出色的雄辩家,八思巴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没有他缜密的思辩,这场论战谁胜谁负便难说了。
八思巴依旧谦虚,双手合十向着佛台上的文殊菩萨像,口中虔诚地念偈:“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忽必烈命令道教如约行罚,十七名参加辩论的道士削发为僧,被忽必烈留在了五台山的佛寺里修行。
躲在帏幕后的我,痴痴看着从容的他。那自信的气度,圣洁的面容,澄澈的眼神,令我的心越来越沉沦。我是如此期盼自己能拥有人形,这个隐秘的渴望如山一般压在心口,越来越沉。
从那天夜里起,我很少睡觉,所有时间皆用来修习。感觉累时,脑中便有个面目模糊的少女浅笑盈盈,浑身便又能充满干劲。
那时候,塞满我全身心的愿望唯有一个:在他受戒之前,我要修成人身!
////////////////////////////////////////////////////////////////////////////////////////////////////////////////////////////
“八思巴虽在藏地享有盛名,但中原佛教界却知之甚少。这一战,年仅二十的八思巴声名远播。虽然他只是佛教这方的十七辩士之一,却起到了关键作用。自那以后,连中原佛教界都对他顶礼膜拜。”
年轻人听着我讲述那场激烈的辩论,敏锐地指出:“佛道之争无可避免。佛教是外来宗教,从东汉年间进入中国起,便与本土的道教发生了激烈冲突。”
我唏嘘感慨:“是啊,自这本书出现后,佛道两教争论得更加激烈残酷,连历朝历代的帝王们也参与进了佛道之争。有了国家机器的镇压,佛和道经常一面倒地被宠信或被屠戮,历史上几次三番灭佛灭道,皆是付出鲜血淋淋的惨痛代价。”
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大动乱时期。契丹人,女真人,党项人,蒙古人轮番执掌中国北方。社会危机,民族矛盾,重重压迫着苦难的中国人,无力改变命运的人们更需要宗教的慰藉。可资源有限,教众有限。所以,原本在北宋已基本平息的佛道之争,又以燎原之势燃起熊熊战火。
我抱着膝头靠上卡垫:“那时,最强大的政治势力是蒙古人。蒙古人自己的宗教是原始的萨满教。但自成吉思汗开始,蒙古王室对外来宗教一概兼容并蓄,让各教人士都为己所用。所以无论佛道,都在争取蒙古人的独宠,诟病它教,绝不相让。”
年轻人老气横秋地下结论:“是的。所以,这场辩论在所难免。”
大家一直在催问下册什么时候出,我现在也不知道啊,正在拿命在写呢,废寝忘食缺觉少眠。写这样的文对我自己的挑战极大,因为我是考据癖,不容自己有错。尽量希望在十月十一月上市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五台山辩论(下)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