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没有那段历史享有特权……历史有无数可能性,他们都有根有据……每时每刻,不论你认为多么短暂的一瞬,事情的进展都会像一棵生出两根树枝的树一样分叉。
——安德烈·莫瓦鲁
假如嬴政没有焚书坑儒,假如孙刘没有赤壁制胜,假如安禄山没有挑起安史之乱,假如王安石没有失策熙宁变法,假如岳飞没有死于风波亭,假如袁崇焕没有死于反间计……
甚至,“假如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
历史本身的走向,是否是必然?是否仍然会有有第二个人、有别的力量,截断百家争鸣,造成三国鼎立,发动天宝危机,不挽北宋颓势,导向檀渊之盟,引来清军入关?
还是,仅仅因为已然发生,历史学家就将一切吹捧为“历史前进的必然”?
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中,“历史心理学”大师哈里·谢顿,凭借其理论为银河遗赠锦囊妙计式的亿载指引;同样是他,做尽一切却不能阻止预测中的对皇帝的刺杀。谢顿的理论无疑在阐释着很多人心中的历史观,正如普列汉诺夫的阐述:“(个体)……是必然的工具,而且是由于其社会身份及其产生的心态和气质而不自觉成为这样的工具。”他认为,即使米拉活得更久一些,罗伯斯皮尔离世更早,波拿巴死于冷枪的一颗子弹,希特勒未能从路德维希·贝克的暗杀中死里逃生,“事件也许仍然会按照同一轨迹发展……有影响力的个人可以改变事件的个别特征和某些特定结果,却无力改变总的趋势……(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个总趋势的产物;如果没有这个总趋势,他们就绝不可能从潜在变为现实。”
当然最后一句,恐怕就是自说自话的臆想了。
博尔赫斯的《小径交叉的花园》,点题的却是这样一句话:“我将我的交叉小径的花园,遗给各种不同的(并非全部的)未来。”这是时间上,而不是空间上的交叉的形象。文中虚构了一个致力于写出“无穷无尽的小说”的中国总督崔朋。在其他小说里,人们每当面临各种选择的可能性的时候,总是选择一种,排除其他。崔朋,却——同时地——选择了一切。他就这样创造了各种的未来,各种的时间,它们各自分开,又互相交叉。“一支军队,行军经过荒凉的山地,出发去打仗。嶙峋的怪石,阴沉的山谷,使他们觉得生命毫无意义,于是他们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在第二种写法里,同一支军队行军经过一座宫殿,里面正在举行宴会。这场光辉的战斗,在他们看来,仿佛就是盛会的继续,于是他们取得了胜利。他相信时间的无限连续,相信正在扩展着,正在变化着的分散、集中、平行的时间的网。这张时间的网,它的网线互相接近,交叉,隔断,或者几个世纪各不相干,包含了一切的可能性。我们并不存在于这种时间的大多数里;在某一些里,您存在,而我不存在;在另一些里,我存在,而您不存在;在再一些里,您我都存在。在这一个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个好机缘,所以您来到了我的这所房子;在另一个时间里,您走过花园,回发现我死了;在再一个时间里,我说了同样这些话,然而我却是个错误,是个幽魂。”
历史究竟有没有必然的走向?又或者,哪怕只是混沌的走向?
当然只有严格控制变量的试验才能说明一切!
————————
当别人将不该死于此时的人杀死,让不应生于斯的人活下去——剩下的,就是他们的任务!
两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同打着一把浅金色的阳伞快步走过高高的天桥。身旁,天空碧蓝如洗,碎云飘洒如羽如絮。
“执行组的任务这一阶段很简单哦,粗略归类就是这个:A类,杀一个相关个体;B类,杀一定量相关个体;C类,救一个相关个体;D类,灭一个相关群体;E类,救一定量相关个体;F类,培养一个无关群体;G类,保存一个相关群体;H类,培养一个相关群体。至于多个不同类相关个体,前14项任务不用考虑。相关性按照‘□□’分为7级,分别是……”外貌略小的女孩边走边说,一边手忙脚乱地奋力抢救在阳光下不断融化的蓝莓圣代。
“管他们呢,反正观察员每一级都一样麻烦一样难!”撑着阳伞的女孩撇撇嘴评论道。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商贾之繁,田舍之简,文苑之清,秦楼之艳,赌馆之杂,酒肆之便,府衙之肃,囹圄之暗……喂,干嘛?”
因为另一个女孩此时突然三蹦两跳冲下天桥,当然,带着阳伞!
“姐姐我去看今天中午的月亮圆不圆!让你拽!”
天桥背后,碧空幕前,正是由淡绿色玻璃钢围住的“地上地铁”。
一贯爆满的车厢里乘客零落,这个地方,实在已经太过僻远。
衣着简单的男孩若无其事地眺望飞驰而去的绿野与楼群,塞在两耳的白色耳机更给他添了自由轻松的气质。没有人看得出,同插在一只手机里的耳机,左耳那只狂吼着德国摇滚,右耳上却在执行实实在在的通话功能。
“对,我知道……”男孩声音很冷静,“对,观察员……是啊,不产生任何相关性影响,这才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