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笑谈三国之最 (二十) ...
-
118*最重要的风俗习尚--饮酒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至远古时期已有了初步酿酒技术,夏商时酿造工艺渐趋成熟,多用于祭祀天地、神灵,至汉代饮酒风俗日盛,酒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从古代的王侯将相到黎民百姓,相见后摆酒设宴无疑是最重要的风俗礼仪习惯,迎来送往的待客之道。饮酒的名目繁多,有叙事酒、节庆酒、祝寿酒、欢聚酒、庆功酒、助阵酒;有二人宴、合家宴、君臣宴、鸿门宴、款待宴、婚庆宴、大会宾朋宴、小斟浅酌宴;或以酒喻志抒怀,或以酒排遣烦恼,或以酒联络情感,或以酒消磨时光。
酒乃谷粮之精华,是大自然赐给人间的宝物,民以食为天,宴以酒为先,在中国古代尤为盛行。曹操曾把杜康酒作为国酒大加赞赏,并有诗曰:“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可见酒是好东西,但贪杯烂醉、嗜酒成瘾足不可取,小酒怡情,大酒乱性,事物就是这样,有时侯好的东西却能转变成坏的东西,胡吃海塞要当心,不要营养过剩,要积极贯彻落实艰苦朴素的方针政策,避免大吃大喝。美酒琼浆配合着我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生长在华夏文明富庶的土地上,实乃三生有幸,祝愿国家富强、百姓安康,让我们共同举杯欢庆。
119*最具造反意识的人--魏延 大将魏延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对刘备那是情有独衷心实向往之。当年刘备发动“全民健身”,带领大批难民流落到襄阳城外,蔡瑁、张允拒不许入,魏延开关落锁反了出来,要向刘备献城(终于找到组织了),却与蔡瑁手下大将文聘杀到一处。刘备怕局面失控伤及无辜百姓,遂奔江陵而去,把盲目跳槽的魏延给晾那儿了。魏延瞎忙了半天却不见了刘备,只好拨马投奔长沙太守韩玄去了。可是韩玄怪他傲慢无理,也没有重用他,魏延没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哪里能安心工作。
后来机会来了,刘备派关羽来取长沙,见偶像的部队来了,魏延顿生反意,残忍杀掉韩玄献了城池,终于可以到向往已久的刘氏集团上班了,总算是投靠了明主。怎奈此人脑后有反骨,老毛病不改,在刘备、诸葛亮相继去世以后,魏延总觉着自己劳苦功高,对杨仪领军心生不满(自己跟自己拜把子--你算老几),于是不服从上级机关的领导,又生反意,被早已识破他本性的诸葛亮临死之前设计安排的马岱斩杀。魏延不守做人臣的本分,居功自傲,所以才有此祸,是他自己给了别人杀他的理由,也怨不得诸葛亮,一个不怀忠节者的下场注定是悲惨的。
120*最巧妙的君臣对答--孙权和鲁肃的对话 赤壁鏊兵后,鲁肃来见主公孙权。孙权为表示对鲁肃的敬意,特地从马上下来,站立着等侯鲁肃的到来,众臣都感到很惊异。见面后,二人并马而行,孙权小声对鲁肃说:“我下马迎接你,足以显得你很有面子了吧?”鲁肃却说:“还没有。”孙权感到不解又问他:“那怎样做之后才能显示出你的尊贵呢?”鲁肃说:“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矣。”孙权抚掌大笑(再没有比这话更顺耳的了)。从君臣二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情谊深厚如同挚友,鲁肃说的那番话意义深远,直接道出他们的共同心愿:统一华夏、克成帝业。待有朝一日名成功就,孙权加冕当上皇帝,那自然就会君贵而臣显。鲁肃的话语中透露出恭维、期盼、赞美之言,难怪逗得孙权会拍掌大笑,感情鲁肃才是拍马屁的高手啊!
**《三国演义》众多广为流传的传奇故事:桃园三结义、曹孟德献刀、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吕布戏貂禅、煮酒论英雄、别曹操挂印封赏金、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战官渡少胜多、马跃檀溪、三顾茅庐、赵子龙救主长坂坡、张翼德大闹当阳桥、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周瑜用谋、火烧赤壁、借东风、华容道、甘露寺刘备相亲、诸葛亮三气周瑜、卧龙吊丧、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大意失荆州、关公走麦城、曹植赋诗、火烧连营、巧布八阵图、托孤白帝城、孔明七擒孟获、马谡痛失街亭、出师表、空城计、秋风五丈原、政归司马氏、二士争功、三国归晋。一段段经典故事,一幕幕生动篇章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一部交响乐,那么这些家喻户晓的章回故事就是穿插其中的华采乐章。通过这部伟大的著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作品有着巨大的文学价值、理念价值和哲学价值,它汇世间之精华,集古今之大成,是真正的民族瑰宝、不朽丰碑,理应千古传唱。
121*分量最重也是最著名的兵器--青龙偃月刀 又名“冷艳锯”,重达八十二斤,是最有份量的一件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兵器,这件超级武器的主人便是大名鼎鼎、威猛无敌的关羽关二爷。刀如其人,自出江湖以来,这把青龙宝刀就追随着他的主人转战大江南北,每一次的亮刀都堪称大手笔,刀锋挥处所向披靡,华雄、颜良、文丑等世之名将都是在瞬间被此刀斩于马下,除了惊叹还让人领略了什么叫兵器学的最高境界--刀人合一。千里寻兄时,关羽更是横刀立马,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夺关斩将势不可挡。此外与关刀争锋的还有黄忠的钢刀、徐晃的巨斧、庞德的利刃……,但与青龙偃月刀相比都略显逊色。至于那些二、三流的低级武将,几招之内便成了关刀的刀下鬼,绝不会浪费大家太多时间,所以关公的外号应该叫“超级神刀无敌霹雳闪电夺命手”,这把青龙偃月宝刀也应该被永久收藏,鉴于它所创造的种种神奇,无可争议地荣膺三国兵器谱排名第一。
122*综观三国中最成功的政权--孙权的江东集团 通常印象当中孙权所领导的东吴在三国中是综合国力最弱的一方,其实不然,这是一种以守为攻的战略方针,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是成功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哀兵”和具有大无畏勇气的统率才能谱写出一首首胜利的凯歌,战胜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在赤壁大战和彝陵之战中,正是吴主孙权英明果断不拘一格先后任用周瑜、陆逊作主帅,使得这两名年轻的将领充分施展才华,采取正确谋略,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方面的有利因素“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使得战场的主动权易手,运用火攻分别挫败了强大的曹操、刘备军团的凶猛进攻。江东全体指战员牢牢将军事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着眼于打得赢、不畏惧的必胜信念,在战场机会的把握和出奇制胜方面确实高出对手一筹。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攻取荆州时,东吴主、帅利用关羽高傲自负的特点,使用瞒天过海之术,巧妙奇袭烽火台,攻陷了荆州城,还将大名鼎鼎的关羽拿住并杀掉,不可谓不强。江东兵团在面对强敌时首先以弱者的姿态谨慎地保持低调,让对手放松警惕,产生骄兵、疲惫或烦躁、厌战情绪,再经过周密地谋划,慎重地用兵,集中优势兵力把握战机,抓住对手的致命弱点给予打击。总之战场上的强弱、胜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中转换的,战争的结果与政治因素、军事实力、将领的才能以及天文、地理、法度等各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为将者要深刻了解、切实把握。另外,东吴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是三国当中最后一个被晋国所吞并者(那也是孙权去世多年以后的事了),经历的年代之久,存在的时间之长,是魏、蜀两方不能比拟的,也算是笑到了最后。
123*首伐中原时诸葛丞相犯的最大的两个错误--没听魏延献计和派遣马谡守街亭 汉相诸葛亮首次出祁山伐魏应该说是机会最好的一次,因为当时无论是军事实力、政治经济因素还是军队的士气、军需物资的储备在经过长期休生养息之后状况恢复良好。恰好魏主曹丕新亡,政局不稳,司马懿又遭离间“下野”;而此时蜀国南方已经彻底安定,没有了后顾之忧,机会实在难得,于是诸葛丞相上表出师。出兵伊始,魏延献策:请兵五千,欲从秦岭以东沿子午谷向北出击,十天内可到达魏国重地长安,然后转向东进;诸葛丞相则率大军从斜谷进发,相互呼应,那么咸阳以西地区将一举可定。诸葛亮一生从不愿用险,怕冒进途中中了魏兵的埋伏,当即否决了这个提议,这和他智谋足备、不肯投机的性格特点有着很大关系。不过有时想要得到更好的收益,做一下冒险投机又有何妨;另外,据说孔明对魏延有成见,老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不喜欢魏延的为人处事态度,也讨厌他罗里巴嗦、牢骚怪话多。其实魏延身为西蜀上将也屡立功勋,可孔明就是看不上他,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审美疲劳”吧。
不过,假设在各方面因素都如魏延所说能够顺利实现的前提下,按照当时的形势,魏延的进军方式也是可行的:第一,诸葛亮的劲敌司马懿正在“关禁闭”,由于没有敌手,蜀军正好可以抓住有利时机,用奇兵制胜;第二,魏国现任都督夏侯懋是个纨绔子弟,懦弱无谋,不见得能设伏截杀蜀军;第三,从子午谷进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从陇右平坦大路进兵要快许多,果然遣轻兵急行军十天到达指定位置,运用闪电战大胆穿插,完全可以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第四,延误了战机,给了司马懿扶正的时间,使得他重新组织起兵力,重挫了蜀军的进攻。诸葛亮因他的保守和偏见贻误了战机,首次伐魏便出师不利。
他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众所周知的用人不当,派马谡镇守街亭,痛失好局。马谡本身是熟读兵书,善用机谋的人,擒孟获时马谡就给孔明当参谋,两人关系也比较铁,孔明很尊重马谡的意见,经常采纳他的计策,比如这次出征前反间司马懿丢官就是马谡的主意。但有些人平时显得很聪明,关键时候就容易掉链子,这和人的心理素质有着很大关系,一旦遇到大事便把握不好心态:或惊慌失措不知所以,或自作聪明大意轻敌,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马谡则属于后者。街亭要道是汉中咽喉要路,蜀中的粮道,粮道一旦失守蜀军则会不战自退,如若不撤退就有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街亭虽小,关系重大。马谡当场立下军令状坚决要前往街亭,并语出豪迈,已显现轻敌之意,虽说孔明不放心,也只好依他去了。
临行前孔明一再叮嘱马谡镇守此处非同小可,强敌司马懿也非等闲之辈,并强调要当道安营下寨,保其险阻;又拨上将王平相助,凡事多多商议。按理说完成这项任务对马谡来讲不是难事,错就错在这位仁兄想法独特,显得读书多与众不同,蝎子拉屎--独(毒)一份儿,非要把营扎在街亭旁的小山上,准备势如破竹而下,杀得魏兵片甲不留。可他把最重要的任务给忘了,他是来防守街亭的,不是来冲锋陷阵的;而这时王平劝阻的声音就显得十分微弱。结果蜀军驻扎的小山被司马懿四面围困,马谡大败拼命逃脱,战略要冲街亭就这样轻易失守。由于用人方面的不明使诸葛亮一招不慎,导致了满盘皆输。因为事情来得突然,兵马事先已全部派出,一生从不弄险的诸葛亮竟唱起了空城计,差点赔上老命。用人不当反害其人,这是在诸葛亮不平凡的一生中主观造成的最大一次失误,他自己也承认:“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孔明挥泪斩了马谡,只是泪水中多半包含的是悔恨,后悔自己未听先帝刘备之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124*一次战斗KO敌将最多的人--赵云 一般来说两军对垒冲阵杀敌,能取一、两名敌方战将首级就算获胜,然而令人感到恐怖的是常山赵子龙于长坂坡前,在曹操的万马军中横冲直撞,几番进出,如入无人之境,枪舞梨花,纷纷如瑞雪,抢剑夺槊把自身武艺发挥得出神入化,□□剑砍连杀曹营五十多员大将并全身而退,简直是匪夷所思。当然,曹操因为敬重赵云的英勇,下令不准施放冷箭伤害他,赵云因此得以怀抱阿斗冲出重围。
“何惜身躯岂重名,剑指青天向不平”,赵云的英勇无畏、艺高人胆大通过这次恶战充分地表现出来,地道的超级野战特种突击队员,实战中接受了生存与死亡的考验,□□与精神的折磨,胆略与意志的历练,简直就是创纪录地挑战了人类生理和胆量的极限,真正的Super man式的人物。而且他长期发挥稳定,七十高龄依然保持这种神勇状态,仍然可以续写战场上不败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