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壹 ...
-
成都的冬天并不冷。
诸葛亮站在前堂望着院中微含霜气的冬季景物,向侍从又要了一件大氅。手腕处七重袖口层层叠起,苍白的手从其中伸出来,握着氅子的前襟紧裹在身上。所有的织物都是沉重的暗色,不起眼的纹路交织其中。
稳定严整,无懈可击。
天地间有雪意扑面而来,他长久以来具有预测天象的能力。
蜀汉王宫的装饰风格与相府相似,大面积的暗色吞噬了光线,在冬天的白昼有时也需要点灯。后主看着摇曳烛火中沉默的丞相,轻轻清了下嗓子说,“相父的表文寡人看过了,相父觉得是时机北伐,便北伐吧。”
丞相抬起眼睛注视着他,“在臣离开成都的这段时日,望陛下亲贤臣,远小人,凡事多与蒋琬费祎商议,切勿任意孤行。”
后主温和地笑,“相父的交代寡人记住了,寡人明日祭天,祝相父凯旋。”他流畅地称呼着诸葛亮,心中却在想,这个人,什么时候代替过我的父亲。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怎么做我的父亲。
后主有荒唐的名声,不代表他不聪明。
回到相府时长子诸葛乔在门前迎接,他看见父亲回来得这样快,推测北伐之事皇帝应该准许了,便想走上前去说些预祝的话。诸葛亮看见他,招他近身来说,“你年纪还小,没有官职,到前线转运粮草去吧。”
诸葛乔愣了一下,转瞬间又有些高兴,父亲常说粮草是战争的第一要务,这回是派他去做大事,“乔儿愿为父亲分忧!”
“不是为我,”他的父亲淡淡驳开他热切的话语,“你上前线,是为我汉室。”
夫人黄氏等在后堂,已经听说了那些话,看向诸葛亮的眼中有薄薄的泪水,“乔儿这么小,转运粮草要栉风沐雨、行走崇山险道,他怎么……”
“其余将领都有子侄上前线,我不能单独留下自己的儿子。”
“他们哪一个都比乔儿大许多啊。”
“总是要历练的。”诸葛亮皱起眉,视线始终没有停留在妻子的脸上,“瞻儿出生后他是长兄,该为弟弟做些表率。”
“瞻儿只有一岁,并不明白这些……”黄氏夫人小心地看着自己的丈夫,“何况乔儿是……兄长大人那里一定会心疼的。”
“我去书房给兄长写信,告知此事。”诸葛亮起步离开。
他的长兄诸葛瑾此时为吴国大将军,是乔的亲生父亲。
吴。他的笔在纸上停滞了瞬间。
诸葛亮一生只去过吴国一次,即使后来先主举倾国之兵伐吴,他也没有随行。
他在吴国结识过一个人。周瑜,字公瑾。
他记得他们的初见。他当时年轻位微,自己的主公刘备尚难得上大台面,作为下僚的他更是只能坐在宴会的外围。当时吴国的高级将领们聚在一起谈论即将到来的抗击曹操的战争,主公作为客人陪坐在年少的吴主身边,在宴会的核心,很远的地方。下级臣属们各自同好友凑集,或高谈或欢饮。那正是三国时代的高潮,汉的潇爽大气尚未完全退色,董袁时期末世般的浊氛也被初步涤清,仿佛无论眼前的道路通向何种结局,只要张开双臂便能包吞。
诸葛亮在那一场庆祝孙刘联合的礼节性国宴上,在远离宴会中心的臣僚桌案边,弹琴。
他在这场宴会中除了吴主孙权外最为年轻,即使前些天在朝会上发表了令群臣惊醒吴主动容的抗曹言论,吴国诸人还只将他视为一名舌灿莲花的使臣。那琴声只是欢宴上助兴的背景,无人在听。
他听着耳边的虚谈空论,耐心地细揉慢捻打发时刻,终于在一刹的烦闷情绪下挑破了一个音。
有人自吴主身边回头,与他四目相接。
诸葛亮想起周郎顾曲的传闻。原来吴国的大都督与想像中的丰神俊朗截然不同,他显得疲惫,眼睛周围有睡眠不足时那样微微的青色。
但是美。在人群构成的水面上突兀浮出却又溶合的美。
此人必定难以长寿。这是诸葛亮对周瑜的第一个评价。而吴国的国祚长短,又似乎可以以此昭示。
蜀汉能延续多久呢,他没有算过。正如同他从未推测过自己的天命如何。
院中侍从报告说马谡求见。诸葛亮起身整了整衣袍,露出难得的笑意。
“丞相!”
他进入前堂时马谡从座位上站起迎向他,诸葛亮微笑着点头,唤他,“幼常。”
“听闻陛下准许出兵了。”
诸葛亮点头。他面前俊美的男子三十七岁,是作为将领最好的年纪,熟知兵法、长于计谋,可以说在行军作战的策略上,诸葛亮一直十分依仗他。
“此次北伐,谡恳请为先锋,纵肝脑涂地在所不惜。”马谡没有等待诸葛亮的下一句话,冲口而出。
出乎意料的请求令诸葛亮的笑容消失,他深深地皱起眉,陷入沉默的思索。
马谡安静地等。丞相待他如兄如父,由于哥哥马良早年与丞相结拜,马谡坦然承受着长期以来丞相给予的一份特殊的宠爱,并为之骄傲。
他相信自己值得。
“幼常是可匡社稷的绝世谋臣,若论实战,你却不及赵云魏延这些老将,还是留在中军帐下佐我统筹全局如何?”
“大丈夫当取不世之功业。”马谡认真看着诸葛亮的眼睛,“谡若不能上沙场为国效力,蒙丞相错爱亦不安心。”
大丈夫当取不世之功业,诸葛亮曾听别人讲过同样的话。那时吴国的鲁肃告诉他,周瑜少时常将它挂在嘴边。诸葛亮从未见过周瑜少时的模样,所有的印象都是从鲁子敬那里细细听说。说是怎样的年少倾世,怎样的风华倜傥,怎样高谈宏论,怎样谈笑间横扫七军,怎样折去东吴女儿的玲珑心思,以及那时他的身边,站立着怎样的另一个人。
诸葛亮不止一次想,如果没有他身边另一个人的死亡,周瑜三十七岁时,是否仍是马谡如今的模样。才华横溢,意气高昂。
但来到他面前的周瑜,已像一支燃过最光明部分的高烛,全心等待着最后一瞬爆芒。
他走到诸葛亮的案前俯身说,“公宴之上不便私谈,若先生有意,可否明日至在下府上详谈战略?”
诸葛亮的双手仍按在琴弦上,他抬起头看着周瑜,笑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