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葬花吟 ...
-
如此过了几日,听说有个癞头和尚和个跛足道人,到了府上,取了宝二爷的那块玉开了光,祝了颂,悬在卧房之内,竟真有灵验,宝玉和凤姐一天好似一天,不几日人就清醒了。
宝玉病中被移到王夫人处亲自看视,等过了三十三日,这才痊愈了,又活蹦乱跳地回了园子来。
这天刚好是薛蟠生日,请了宝玉赴宴,宝钗也由此事,想起宝玉病愈后还未前去探望,于是听闻他回了园子就走了来。不想宝玉身边一个大丫鬟叫晴雯的,这日里和别的丫鬟口角,心中正不痛快,见天晚了宝钗还过来坐,心中迁怒,故而老大不耐烦。
偏这时候听得又有人叫门,晴雯是平日里惯常使性子的,也不去开门,说二爷吩咐了,一概不许放人进来。
却不曾想院门外的竟是林黛玉,她素来是个心思重的,听了这话,不由得气怔落泪。此时偏又见宝玉送了宝钗出来,两相比较,更是悲从中来,跑回潇湘馆里,自是一夜凄风苦雨。
宝钗带了莺儿,加上院内的贾宝玉,并不知道这墙角花阴之下曾有人伤心欲绝。倒是出门之时,见到守门的大丫鬟满脸不快,忿忿之意不加掩饰,宝钗素知宝玉身边的丫头,难免与别人的不同,使性撒气也是有的,当下也浑不在意。
莺儿倒是好奇多看了两眼,素日听说晴雯的针线是难得的好,故而莺儿认得了她,也曾有过讨教之意,却听人说此女不好接近。
于是悄悄和小姐说道:“是晴雯姐姐,却不知谁惹了她,听说她从小跟在贾母身边,极聪明伶俐,都说她心性比官家小姐还要强。”
宝钗亦点头叹道:“心比天高,却不由自主,可惜。”
莺儿见小姐和她搭话,一下子也来了兴致,憨笑道:“平日里听人议论,说起丫头相貌,晴雯姐姐是拔尖儿头一个的,以后不知得了哪般造化呢。” 她家小姐淡淡一笑,却不再接话。这世间人命数如何,早有限定,争得过人,争不过命。
薛宝钗在月色下,循着荷香缓缓而行。她对宝玉也不曾十分用心,何况是他院里的丫头。倒是让她想起,有天在宝玉房里见了那位叫袭人的,平日里素听人说是最本分不过的,那次却听她明指着宝玉和黛玉两人对着宝钗叹道,兄弟姊妹间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
要说贾府之中,由凤姐领头,府中上下无人不顺着贾母的喜好而行事,故而人人喜闻乐见那对小冤家整日里耳鬓厮混争吵拌嘴,不想宝玉房中却还有个丫头能说出这种话来。后来在姨妈王夫人房内,又听她说起袭人那是一百个妥帖放心,已知这丫头不可限量。
第二日,是祭花神的日子,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
宝钗与贾家姑娘以及李纨等都到了园子里,却不见黛玉,于是自告奋勇去寻林姑娘。
眼看走到潇湘馆,却刚好看见宝玉进去了,就住了脚步。
若是旁人,见了定要进去闹那两人的,但宝钗素知宝玉黛玉自幼情状不同旁人。黛玉若是有些不痛快的,多半也出在宝玉身上,就如同黛玉对着她时常话语带刺,多半也是因为那金玉良缘之说也是黛玉心上的刺了。若是她此刻进去,反倒让那二人不便说话,或又惹黛玉嫌疑,遂抽身回转。
先不提怡红公子不曾寻得潇湘妃子,更不晓自己得罪她深了,此时牵肠挂肚,少时更免不了一番赔罪剖心以表。
且说宝钗慢慢走着,想着这府中熙熙攘攘,来往之人,不是为名,便是为利。像他二人那般,眼中见了彼此,就再容不下其他的,倒也罕见。颦儿自负清高,自恃才情,却喜怒哀乐皆挂在一人身上。
这些却不是闺阁中的小姐应有的感慨,她也只是心头稍起念就散了。沿路而回,缓步赏着这春光,忽而被一双玉色蝴蝶吸引住了,一时动了顽心,追着蝴蝶而去,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却不想听见有人在亭子里说话。
亭子中是宝玉院中的两个丫鬟,小红和坠儿,正在说起贾芸拾了小红帕子一事。却说小红和贾芸彼此心中有意,这等私相授受的事光天化日之下说起来,难免有些心虚,故而她多了个心眼,意欲打开窗子也好看看左右是否有人在。
宝钗不曾想听到这般私密之事,心中着实吃了一惊,一时进退两难,想个法子脱身才是。
也不过是念头一转之间,就听那边推窗的声音,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
那亭子里的小红坠儿刚打开窗子,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竟是浑然不觉这亭中另有他人在,瞧见了她们,才停步笑问,可是她们藏了林姑娘,还进亭子去寻了一遍,才肯转身离去。
宝钗先前本为寻黛玉出来,再加上临乱不惊,这一番说辞竟是滴水不漏,丝毫不见滞涩。一招“金蝉脱壳”使得是天衣无缝,竟让她将二人都唬住了。
却不说留下那两丫头担惊受怕的,薛宝钗一路走,一路心中好笑。
她终究是少女心思,平日里再稳重,此时也不觉流露出一丝顽皮一丝得色。忽听得一笑声:
“薛姑娘急智,当真让人刮目相看。”
薛宝钗也不免呆了呆,转过身去看。
尹昀应是才赶回京来,风尘仆仆,然此时似笑非笑的神情,竟是说不出的潇洒,与平日里大是不同。
薛大姑娘是人前背后未曾被人抓过错的,方才自谓得计脱身,却不想竟被人抓个正着,也无暇去想他究竟看到了多少,一时心中竟是几分气恼,更有几分羞赧。抬头注目于他,开口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尹昀听了,唇角笑意更深,点头赞道:“都说薛姑娘极明白道理,行事持身更正。”
宝钗听了,两颊飞红,竟比胭脂更艳。暗暗想到:须不是我有意偷听的,不过事出权宜;一时又悟到原本是想堵别人的话,却被回敬了自己,细想来更是一字一句说的都是她方才的行止,道是还未交手就已败阵了。
尹昀是得了薛母吩咐进园子来的,经过沁芳泉边,隐约听得水面上传来说话声。他无意听人私语,但因耳力胜于常人,有一两句飘入耳中,已明白是丫鬟的私情,他自是不会上心,正抬脚走过之时,却远远地见宝钗往这边来了。
他在水边驻足,待有需要时出手相助,不想闺阁中也有如此心智果决、处乱不惊的小女子,令人刮目相看。而后跟了她一路,见她以为无人在侧,未掩去面上几分得色,活脱脱像在家塾里欺瞒了先生的顽皮孩童,倒是十分得趣。
好一会儿,薛姑娘方才平复了心情,盈盈一礼,问尹昀可是从母亲那过来。
尹昀微微一笑,不再闹她。
却说这大好春光中,有一人满怀心事,悒悒不乐。林黛玉提着花锄,见落花成冢,残红飘零。古诗中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今日方知不差,满园花团锦簇、欢声笑语之中,却只得她一个伤心人,不由悲从中来,作《葬花吟》五十二行,三百五十一字,道是:“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薛宝钗一路行来,听到女子悲泣,入耳已觉熟悉,驻足凝神,只听得一句“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暗自点头道:这必是颦丫头无疑了。听她吟完,还未细想是否上前,却发觉宝玉也在。看着两人拉扯纠结着远远去了,转过身来,不及想身后何人,脱口而出问道:“你觉得林姑娘的诗作如何?”
尹昀淡淡道:“我不懂闺中女儿心事,也无心伤春悲秋。”
宝钗微怔,却又笑道:“若是仅论诗作呢?”
尹昀看向她,“姑娘为何只问其诗作,不问其情?”
宝钗偏过头来,“其情又如何?”
“情至诚,悲也极,可感草木与之同化,闻者无不伤其悲……薛姑娘不以为然?”
宝钗逶迤而行:“情是真切,哀却不然。情至极致,无一字一语可表,哀至极致,吞声泣血,难以成声;寂灭成灰,怎会有长篇挥洒的逸致?
如陈皇后求《长门赋》,不过请一外臣代笔,纵是文章传了千古,其情焉附?不过是让司马相如得以卖弄才学,以求上达天听。
更如吊唁之人,若是真悲戚,哭唱祭文之时,岂忍卒闻,也难以为继。如孔明江左悼公瑾,声情并茂,文辞斐然,纵有几分相惜,内中得意自明。”
不闻身后尹昀有言语,宝钗转头看他,含笑道:“颦儿虽是因伤情而成此诗,然才华自傲、孤芳自赏,尽在此诗中。说来文人满腹牢骚,以诗遣怀,与林丫头以诗遣情并无二致。”
尹昀微微笑道:“再向薛姑娘讨教一句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却何解?”
薛宝钗一怔,便是先前存了一分试他诗词的心,此时却也忘了。
薛姑娘的庆生宴上,尹昀并未入席,却也在场。他素知公侯世家小姐太太听戏,不过是图个热闹取乐而已,却不想听到薛宝钗在席上念了那支《寄生草》
——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无论是出世之意,还是超然清旷的豪情,都与世家千金毫不相干。她所见所知,应只是高墙院落妇道之言,礼仪德行相夫教子,何曾见过风雨坎坷人世浮沉,何曾到过江河湖海、远山深寺。
偏偏她与他观念里只知对月落泪对花泣血、自道风雅的公子小姐一概不同,任他走遍大江南北,竟未能一眼看透她的深浅。
薛宝钗再想不到此时被他提起这个茬子,席中众人听过也无人会在意,更无人会凭一首唱词来揣度她,她忽然觉得自己所知所学、从来遮掩得极好的那些个,在他跟前竟全然无处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