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14、茫茫人海姝难寻 ...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端午轰炸之后,小日本也消停了一阵没有来炸这一片区,沿海渔村的人们在悲痛中收拾着家园,附近这些村镇的人们也慢慢淡去了心悸与侥幸的感觉,生活在一点一点恢复平静,日子在平淡和琐碎中一天天过去,所有的人和事,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留不住。
廖姗妹留住卓家数日,仔细检查、研究病症之后,经过反复几次西式诊疗看到成效,给陈丽卿开了几个调理的中药方子,便由黄诚护送着,走陆路经同安回鼓浪屿去了。
黄巧巧留了下来,给陈丽卿做日常看护,说是观察三个疗程后才回去。
卓家人对廖姗妹师徒的敬业及精于业很是满意,在廖姗妹离去的时候包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廖姗妹在这方面倒是一点不客气,不像其他人会象征性来回推辞两下,二话不说便收下塞手袋里了。负责结账的胜利仔反而愣了一下,小心翼翼问道:“不知道够不够,廖先生不看一下?”
廖姗妹瞅了一眼手袋里的红包,薄得很,估计里面只有一张纸,她微微一笑:“卓家出手向来大方,我知道肯定只多不少。我不会矫情也不懂得敲诈,不过还是要代鼓浪屿上面的难民谢谢你们!”
胜利仔了然,连声道着客套话:“略尽绵力,望廖先生不要嫌弃。”心里却是实实在在的尊重之意、崇敬之情。
自从厦门岛沦陷,大批难民涌向鼓浪屿租界,小小的千人岛屿上挤满了数万难民,先前陈大同在托人找女医生的时候,其实也有收到好几个推荐,但了解到廖姗妹长期赞助难民粥棚,便特别放心,说:“医者须有父母心,此人心善,一定会尽全力,不会乱用医药。就这一点便足以令患者家属放心了。这样的医生,即便到最后因为医术不佳而放弃治疗,也会给出最好的建议。”
人和人之间的缘分是个很奇妙的事,廖姗妹走后不久,黄巧巧便与陈坑的人们混熟了,与何腰治更是成了好姐妹——出于患难之情,在了解了何家境况之后,黄巧巧主动定期上门帮何腰治换药。这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还是读书人,连何陈罔市都忍不住表达对她的喜爱,逢黄巧巧上门,必是淘尽家中所有,做点心给她吃。黄巧巧看似咋咋呼呼,却也不是个粗心的,每次到何家都会跟秀英婶要份伴手礼,或者从卓家厨房打包一小袋米面什么的带过去,越发讨得何陈罔市的喜欢。有一次何陈罔市收到一袋泰国米,两眼直放金光,差点姓什么都忘了,连声说何腰治能交上这么个小姐妹,真是何家祖先显灵了,说得正拄着拐的何腰治莫名其妙摔了一跤,直翻白眼。
当然,不论有没有何陈罔市在一旁插科打诨,何腰治和黄巧巧确实因为一场患难,成了好姐妹。姐妹相处的时候,黄巧巧毫不讳言自己对卓旗扬的爱慕,说得仿佛自己马上要嫁入卓家了一般,以至于何腰治开起玩笑来,会管她叫“卓少奶奶”。她们谁也没有料到,不久,正是这一句玩笑葬送了这段少女情谊。当然,这是后话,这两个不同出身不同背景的女孩子,眼下要好得很,就连要怎么跟卓旗扬道谢,要送点什么礼,何腰治都是先跟黄巧巧商量了才付诸行动的。
按黄巧巧的说法:“旗扬哥哥什么都不缺,你送什么也表达不了谢意啊!古人不是说嘛,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最重要的不是送什么礼,而是要把送礼这个事情当成头等大事,郑重其事,让对方觉得你把他放心上了——人你就不要放心上了,把他救过你这个事儿当大事儿来表达,就对了!”
何腰治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最后仍是在黄巧巧的指点下,她做了一篮小吃,提到了卓家大厝。
抵达时正是午后,卓旗扬和阿强都在门前大树下乘凉,刚起了陆氏炉烧水,准备泡功夫茶,看到何腰治,直接招呼她一块品茶。
何腰治本来一路演习怎么开口才好,这下顺理成章地把漆篮往石桌上一搁:“刚好,我做了些小吃,给你们当茶点吧,十二少、强哥,你们可不准嫌弃。”
阿强扫了卓旗扬一眼,笑道:“我们哪敢嫌弃啊!万一吃好了,以后嘴馋了还得巴结你呢。”直接上手往篮子里拣了一块糕点到嘴里,一边嚼一边问:“腰治,你没下鸦片吧?这吃了不会上瘾吧?”
何腰治被逗乐了,先前的紧张劲一扫而光:“鸦片那么贵,我可买不起。”说着扫了一圈:“巧巧呢?怎么没看到她?”
卓旗扬说:“到镇卫生所去了。”边说边开始给何腰治挪位置。
有好茶点自然要有好茶,本来上好的兰香铁观音泡着,清香四溢,阿强突然一拍脑袋说:“我怎么忘了!等我一下,给你们弄点紧茶喝喝看!”进屋去了。
卓旗扬何腰治面面相觑:“什么是紧茶?”
都不晓得,只剩对视一笑。卓旗扬指了指她的腿:“快好了吗?”
何腰治拍着胸脯,答得中气十足:“嗯!我身体这么棒,马上又是一条好汉。”——这似乎是她最强烈的自信了。
卓旗扬连说了两声“那就好”,又询问了她一点生活上的琐事,何腰治是个乐观人,将她受伤以来所遇到的生活困难都化作趣事来讲,卓旗扬听得乐呵呵的,末了却又不得不感概:“你还真是……天塌下来当被子盖。”
何腰治笑道:“我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凡事豁得出去。”想了想,接着分析:“像我们这种穷人,就一辈子都在抢啊,抢干净的井水,抢翻地里的余粮,抢活下去的机会啊……不像你们,可以文质彬彬地活着。”
卓旗扬刚要反驳,何腰治一摆手抢白:“你别说我胡说八道。我就问你啊,你知道现在的米价是多少钱吗?”
卓旗扬愣了一下,露出一脸尴尬。
何腰治掰着手指头跟他数:“四年前的米价,一市担还不到7元,三年前是8元左右,去年涨到了15元,今年已经又翻了一倍,30元了,还在涨。你说,这让我们这些穷人怎么办呢?”
卓旗扬想到自家堂叔正干着囤积居奇的事儿,有点张口结舌:“对啊,怎么办呢?”
何腰治忍不住收掉脸上的笑容,叹了口气:“能怎么办呢?多干点活儿,多挣点钱,多吃自家种的粗粮,少吃点白米饭,再到山上挖点野菜搭配着……办法还是很多的,总要努力活下去啊。——对了,国外不是都吃大鱼大肉,穿绫罗绸缎,过得跟天堂一样吗?十二少你为什么要回来呢?”
“为什么回来?”卓旗扬脑子里下意识地对比寻找着“天堂”的样子,一时竟有点语塞,重复了一遍。
何腰治自己抓了抓脑袋:“瞧我这问题问的……你是卓家少爷,当然要回来拜祖先,孝敬将军夫人啊……更何况你这趟还是送卓将军回家的。”
卓旗扬看了看何腰治明亮清纯的双眸,说:“其实我这趟回来,是有私事要办。”
何腰治眨巴眨巴眼睛:“什么私事啊?做完了吗?我能帮忙吗?”
卓旗扬嘴角微微上扬:“我来找一个人,一个我喜欢的姑娘。”
“哦……那一定是个大美人!”柔和的声音中带着点铿锵的韵味,脸上浅浅露出婉约的喜悦。
或许美丽的事物皆有其共同性,此刻卓旗扬面前的音容,又一次给了他宛若斯人的感觉。他发怔了片刻,又忍不住自己轻笑了一声,然后一脸认真地回答:“嗯,很美,跟你一样美!”
何腰治长这么大都没听过这么真诚的当面夸奖,瞬间红了双颊:“原来十二少还会说笑。”
卓旗扬说:“我没有说笑。你真的很美,其他人没说过吗?”
“其他人啊……”何腰治忍不住联想到她每次出村子接送弟弟上下学,路过隔壁村子,总有那么几个后生家在三岔路口朝她吹口哨,喊着“水哦!”偶尔还会听见他们高唱:“查某囡仔你几岁,你是嫁尪还是未?你未嫁,我也未娶,十七八岁当好看……”两颊的红色又深了几许,带着点恼气回答:“没有!”
卓旗扬看她一脸害羞,给自己圆场道:“这样啊……那我挺荣幸的,成了第一个发现你的美貌的人。”
何腰治轻笑,转而又问道:“你那位姑娘——叫什么呀,怎么没看到人呢?”
“她是我在美——花旗国的同学,叫林佩环,祖籍同安,但我不知道她家具体住在闽南什么地方,所以家里人还在找她。”卓家找了各种人从各种渠道去打听,前几天还以校友会的名义登了报去寻人,也不知道她看到了没有。
“这样啊……”何腰治口吻颇有些惋惜,仿佛这是她自家的事情一般,“那你有她照片吧?给我看看可以吗?我认个样子,我也帮你找人!”
卓旗扬压不住笑,卓家树大根深的都找不到的人,何腰治这小姑娘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呢。卓旗扬并不擅长拒绝别人的好意,只是眼下,还真的有点困难:“我没有佩环的照片。”
何腰治抓了抓脑袋,犯愁起来:“那怎么办呢?没有照片,都不知道长什么样子,万一我在路上遇到了她,也认不出来呀?”于不经意间碎碎念叨着自己那一瞬间的烦恼:“我听斯坦说过,如果喜欢一个人,就应该要送照片给对方的。十二少,你怎么连林小姐一张照片都没有啊?”
那一刻,卓旗扬有种中了流弹的感觉。还好,阿强回来了,咋咋呼呼地挥着手中的一个纸包圆饼:“紧茶来了!”
原来那圆饼竟然是茶叶——据说是按照藏民的用茶习惯,将普洱茶叶压紧成为圆饼状,就叫“紧茶”,也就是七子茶。阿强指着茶饼外纸正面的红色“八中茶”标志,介绍说:“这是云南的范先生去年创办佛海茶厂,做的第一批产品,你们尝尝。”
不论是土生土长的闽南人何腰治,还是南洋长大的卓旗扬,都是在铁观音、大红袍的茶香中长大的,一时之间竟喝不惯阿强力荐的“普洱贡茶”,无奈换回了岩茶。
三个年轻人有说有笑的喝了小半天岩茶,其乐融融。直到陈钟壁气喘吁吁地出现在面前:“腰治,赶紧的,到我家去!”
“什么事儿?”三人皆是疑惑。
“侨批局的人刚刚去了我家,我二哥写信来了!我阿爸叫你和你阿母一块去听!我们已经有人过去接你阿母了,你也赶紧的!”
何腰治站起来就要跑,哐当一声,拐杖落地,她也重重摔了下去。
旁边三人七手八脚将她扶了起来,又手忙脚乱地将她送到了天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