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38、天涯处处沦落人 ...
-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卓旗扬还是持着回国时大哥给他安排的瑞典籍在学水手身份出行,和许国璋先将黄巧巧送到了鼓浪屿,才折道赶赴大后方。没想到上了岛,又摊上了事,耽误了几天。
自从南洋战争打起,日本人的势力在鼓浪屿也慢慢渗透开来,就在去年12月8日,也就是日军轰炸珍珠港的那天,鼓浪屿也成了日本人的天下。
卓旗扬许国璋黄巧巧三人抱着爱哭的杨复中,历经各种搜身检查,终于登上了岛。一上去便听说,黄家花园被日本人占了。黄巧巧只得带两人回了黄家弃掉的一栋逼仄的老房子去落脚。脚还没落好,黄家的叔伯便迎过来了,七嘴八舌说着:“巧巧啊,你爸爸那个洋人先生出事了,没人给收尸呢!咱们要不要想想法子?”
原来,就在他们登岛前几天,滞留本地的施苾德被靠岸的日本军舰请了上去,随后又被移送了集中营,没几日便传出了死讯。这时所有的外国人、教会人员都不知去向了,没有人愿意出面收尸。
黄诚和林家兄弟曾在施苾德办的中学就读过,说来有师门之谊。对咱们中国人来说,天地君亲师,黄诚和他的同学们自然都应该出面。可如今,林家也早已人去楼空、颠沛流离,黄诚亦已魂归天国只是黄家掩着消息不敢声张。
施苾德在鼓浪屿恐怕也没什么“旧人”了,老派的黄家兄弟就来找黄巧巧商量了。
黄巧巧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一直是心中最大的悲恸,此刻听说父亲的校主落了难,无论如何都想出面斡旋。
最后还是卓旗扬的临时身份比较管用,他带着许国璋出面,以施苾德学生的身份,前往集中营给老师认尸、收尸,安排入殓、出葬。
在集中营里,日本人端着枪让许国璋和黄家叔伯仔细验尸,要求他们签字证明施苾德并没有被上刑的痕迹,但也没有给出确切的死因。大家心知肚明,只能默默地将尸体领回来。那样的情况,如何去跟侵略者理论呢?
闽南人的入葬风俗向来繁琐,可是在这沦陷的鼓浪屿上也不好怎么操办,加上施苾德是洋人,黄家人商量了半天,也不知道那些红圆、金纸,供了烧了之后施苾德收不收得到,惆怅了半日,最后是什么乡俗都没用上,只是匆匆忙忙地找了一具薄棺和一队鼓乐,把施先生葬到了艺校旁边骆驼山的黄家公墓里。
住在黄家老宅的日子,鼓浪屿也已是饥荒蔓延,全岛都实行配给制,众生分着等级。台湾人配的是凤来米,有肉食;而本地人只有每月十二斤的碎米,味都是馊的臭的,米都粘连在一起,还生虫。卓旗扬许国璋一天两餐,跟着黄家人吃碎米饭配高丽菜叶,有时用菜头和豆油煮一下,就叫做“猪脚”了。因为没有奶粉,杨复中小朋友一直是吃的米粉,从南洋到鼓浪屿,身边的人都是紧着最好的给这位遗孤,但滞留鼓浪屿的这几天,这配给制下的馊臭米饭汤他是怎么哭闹也不肯下咽的,朴素的黄家婶娘们一天照五顿饭地找遍乡邻中的哺乳期妇女,帮忙喂养这个可怜的襁褓中便失祜丧母的孩子。
吃得五六分饱,杨复中便不怎么哭了。卓旗扬和许国璋奔波一路,在黄家临时塔的简陋木榻上终于得以好好休息了几日。耳边少了些哭声,多了点朗朗的读书声。
黄家老宅临近着小学和中学。小学里面每天一大早背孔子,中学每天念孟子,连“国歌”都是古诗里的《卿云歌》,明明和卓旗扬小时候受的教是一样的,但在卓旗扬视线所及之处,那些学生们一个个脸都是黑漆漆的。他苦思甚久才悟出来,果然,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人去教,结果还是不一样的。
有几回碰到些中学生在桥洞下面的旧书摊捧阅鲁迅周作人,卓旗扬心里更是感慨,现在的孩子可比他早熟、懂事多了。
还有大事待办,卓旗扬许国璋不好多逗留,见黄巧巧在黄家老宅虽然苦,却也有叔伯婶娘照看着,也便放了心告辞。没想到,黄巧巧又提了行李同行。
“你看,复中那么爱哭,你们两个男的怎么带?我是女的,还是女护士,这孩子也认我,我来带最好了。不然你俩带着,这孩子一路哭,哭坏了怎么办?”说得甚有道理的样子,但前途未卜,一路有多少凶险都还不可预知,卓旗扬许国璋都不忍黄巧巧涉险,费尽了唇舌劝她留在家里。
黄巧巧却很是坚决:“家里不凶险吗?你们看这岛上都插了日本旗了。我待着能有什么好?廖医生已经去了大后方,我要去找她。我不能白学了这一身本事,得用上,用到对的地方去!”
许国璋还想相劝,卓旗扬倒是很明白黄巧巧的决心,便反过来说服了许国璋:“让她去吧,到处都缺医务人员,留在岛上哪天突然被日本人抓了去反而不妙。”
就这样,三个大人一个孩子,一路跋涉,饶了无数的弯路,在月余时间后,终于抵达了重庆。
一入城,许国璋便带着卓旗扬去了走动那笔资金的侨批局重庆办事处。无奈那办事之人从未见过卓旗扬,虽说凭印章和指纹取款,但指纹确认又要等待南洋移转到瑞士的总部档案核实。身份认证成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许国璋虽然着急,虽然惆怅,也只能摇摇头,拍拍卓旗扬的肩膀:“谨慎是好的。”
在重庆,他们遍寻不着杨家人,最后将杨复中送到了保育院,交给主事的林家人。杨复中入院那日,恰好几位理事夫人宋女士、何女士前来探视保育院的孩子们,听闻南洋使馆遗孤历劫归来,连忙过来探望杨复中,抱着亲了一圈,皆是垂泪不已。
因为这一趟会面,在宋女士的帮助下,卓旗扬的身份很快得到了认证,他得以正式继承了南洋卓家在世界各地的全部产业、在瑞士银行托管着的现金股票和古董字画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而捐助抗日的那笔南洋募款及其用款清单也很快地送到了他手中。
最后看到的金额数字,大得吓人。这时候卓旗扬才意识到,自己这些年偶然耳闻的“常月捐”是怎么回事。卓氏、陆家,以及南洋各华侨大户,旗下所有的公司工厂码头作坊,从管理人员到职工们,华人工资均分为十等分,至少有一分是为“常月捐”,优等无限。而这南洋芸芸华侨们所捐物资,通过各个救亡组织源源不断地往祖国大陆输送,支持祖国御侮抗敌。
南洋沦陷前夕,许多救亡组织的物资输送路线已陆续断掉,卓旗裕和陆家兄弟在匆忙中将多个组织的资金拢聚起来,陆家旗下侨批局一边迁移总部到欧洲中立国,一边负责物资转移,卓旗裕则继续负责南洋当地的物资整合及军工厂善后。所以最后,陆家的人闻风还能逃掉一半,卓旗裕却是一丁点逃跑的时间都没有,首当其冲、身陷囹圄、以身殉国。
这笔用那么多人血汗换回的巨额款项,是多个名目的募款汇总,每一笔都要有固定的去向。为此,卓旗扬不得不滞留后方、亲自监督着每一笔资金落到实处去。
大概是宋女士的关心引来了更多人的关注,在重庆的日子里,卓旗扬这位新任“卓先生”大受瞩目,许国璋安排的临时住所时不时挤满了来拜访的各路人马、八方权贵。
重庆山路那么多,卓旗扬和许国璋住的地方又是老区,楼前隔三差五便交通堵塞,各色小汽车到此一游,很是热闹。
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卓旗扬才能透口气。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能清醒一些。
出生至今,他当惯了学生,便喜欢过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日子。从前看大哥宅里门外永远是人群簇拥的中心,还以为大哥也是喜欢过这种前簇后拥、手能翻云的日子。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哥要让他念那么多书,让他随心所欲地到处游学。
他终于明白那一年,他赴欧洲,登船的时候大哥拍着他的肩膀说的那句话:“去吧。当学生是最幸福的。”
眼下经常性的不堪其扰,又无所遁隐,卓旗扬只得委托许国璋给他支个招寻个脱身法子。
他记得巴黎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我不想听有钱人的烦恼。
他很烦恼,也碍于自己是个“有钱人”,自觉地不敢在人前吐露烦恼遭人恨。那便只能自寻出路。
他原本的计划是将募款去向安排妥当,便抽身回闽南的。如今看来,要让这些拿无数的血汗和命换来的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去,他是万万当不得甩手掌柜的,还得分款分期、一路监督着才行。
其实不仅卓旗扬困扰多,这些日子鸡犬升天的,许国璋也涨了不少见识。听到卓旗扬要想法子躲,许国璋甚为明白他的苦衷,在执行了部分要紧物资的输送之后,给他指了条明路,自己也带着黄巧巧走了。
卓旗扬在许国璋帮助下找了多位侨领出面领衔,又请来宋女士何女士等多位政要夫人坐镇,用南洋那笔巨款成立了救亡基金,自己挂名“财务长”拿住财政审批权,从此落了个清净。
此事之后,许国璋和黄巧巧悄悄去了延安,跟廖姗妹会和去了。几乎同一时间,卓旗扬进到大学里执教,成了战时最年轻的教授。
之后的日子,卓旗扬除了偶尔签几个字批点款批点物资,将全部身心扑进了教学里。
主科是绘画,副科是国学。意外的,很受欢迎。
卓旗扬有时候会忍不住往坏了想,学生们那么喜欢上他的课,多半也跟他“卓先生”的身份有关。只怕他这一辈的所有成就,都要沾着父兄的光辉了。
好在他也心大,很快地把所有这些他控制不了的东西都抛诸脑后。
在学校入住之后,他才算稍稍安定,提笔给何腰治写了第一封家书。书信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回音。他心里七上八下的,也只能闭着眼睛找邮路不通之类的各种理由宽慰自己。
日子就那么一日一日过下去,这一回他是主动地回到了乱世安闲人的状态。日本时不时来轰炸,他经常课上一半便要扔下粉笔带学生们找防空洞。物资匮乏,经常缺这缺那的,时不时有某样东西涨到了天价。虽然他如今很有钱,却也舍不得乱花钱,一来他如今每取一笔钱也很不容易,侨批局运营维艰,二来最重要的,他总觉得自己花的每一分钱都有大哥和南洋卓氏族人们的鲜血在上面,花到了前线他觉得值,花到自己的吃喝玩乐上他会觉得愧。
到大后方之后,卓旗扬个人所花费的最大一笔钱,大概是费心费力地给一个女学生买了把大提琴。
女学生跟卓旗扬差不多年纪,叫乔薇,出生于山西大族,家里本是钱庄世家,幼年便随家人南迁上海。家里在上海滩办银行也是风生水起,乔薇从小过得优渥,跟着上海教会学校的外籍老师学习大提琴,因天赋异禀,还曾赴德国进修了一阵。即便是上海沦陷,家中产业没落,她跟着家人辗转香港,又一个人流落重庆等地,颠沛流离的这些年里,她始终背着她的大提琴逃亡,一天也没有放弃练习。如今的她能一口气拉完全套的巴赫无伴奏组曲,不走一个音。旁人大多不懂,卓旗扬确实深知乔薇的琴技搁到德奥古典音乐界也是大师级别。可是这样的坏年月,大提琴拉得再好有什么用,谁稀罕。
更为甚者,一次空袭之后,她从防空洞回到宿舍,大提琴已经在宿舍废墟里碎成了尸块。
乔薇为她的大提琴哭得凄惨,一双原本透亮的眼睛瞬间如空洞。
就算平日没有任何演出机会,她都是开开心心的,有时候会主动跑到老师同学们面前说:“我拉个曲子给大家助助兴好不好?”她的琴声,一直是卓旗扬国画课程中绝美的伴奏。
大提琴没了,对她来说,人生也没了大半。
就算战争不需要大提琴家。可是卓旗扬相信,祖国会需要。所以,他给乔薇又置办了一把大提琴。
战时的物资那么难取得,那把大提琴甚至是通过层层关系,辗转运送来的。
卓旗扬留了个悬念,让乔薇亲自去空军基地取的琴。乔薇背着琴回来之后,抱着卓旗扬又哭又笑了许久。
卓旗扬尴尬了一下,突然背后腾起一丝凉意。耳旁嗡的一声响起来那句:“到外面见到漂亮小姐不准多看,不准看多了两眼就冒充熟人。”
当天他又给何腰治写了一封信。特意,让乔薇帮忙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