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2008)修文中“蜡烛”部分,特别致谢乌鸦~
把关于蜡烛的讨论粘贴如下:
round 1:
网友:乌鸦小奉孝 评论:《采薇 · 玁狁之故》 打分:2 发表时间:2008-01-04 17:40:19 所评章节:10
指一个BUG:三国时候蜡烛是超~~~~级贵的东西,一直到了晋朝时候石同学还烧腊烛比富呢,可见军帐里面不应该点那么多“儿臂粗”的蜡,乖乖烧普通的油脂就好了……
___________
作者回复:
话说俺真是爱这种挑bug的评啊,使劲波一个
蜡烛的问题,其实我写的时候想过了。但我认为,那时候蜡烛没有想象中那么贵,石崇那是拿蜡烛当柴火煮饭,当然BT——就是现在Bill Gates拿蜡烛煮饭,估计也得有人PIA之(最大可能是环保组织||||)
而西汉就已经使用蜡烛了(日暮汉宫传蜡烛,主要不是因为蜡烛特别贵,是因为寒食),到三国时期已至少200多年历史,蜡烛制作工艺又不太复杂,咱们不能看扁了老祖宗——同理,我认为三国时期是有马镫的(田畴那句“执鞭坠镫”写的时候我还想了一下),虽然最早出土的马镫是晋代,但夏侯渊那个“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还有虎豹骑一日一夜300多里,没有马镫简直94极限运动
但是其实也只有阿瞒的中军帐里用蜡烛来着(唯一的生活用品彰显身份之处),奉孝回帐就是“熄灯”……奉孝我对不起你……= =|||
——龟毛到自己都冒汗的人留
作者回复:
哦,再加一个蜡烛其实是比较日常的用品的理由:
《古诗十九首(之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而古诗十九首一般被鉴定为汉魏晋之交的作品
round 2:
网友:乌鸦小奉孝 评论:《采薇 · 玁狁之故》 打分:2 发表时间:2008-01-05 09:47:05 所评章节:10
再,仍旧是蜡烛问题。早期的蜡烛多用蜂蜡(这个是自己推断的,因为山海关内动物身上脂肪含量有限,而且不容易塑型保存,所以应该是蜂蜡的用量比较大),而那个年代伟大的中华人民刚刚进入人工养蜂阶段,蜂蜡主要还是靠自然采集,数量也不会太多,价钱肯定也不菲。有钱吟诗作赋的人家没事秉个烛传个火自然无可厚非,但是行军打仗这种本来就是高消耗高浪费的RP活动里,最好还是不要用了吧……并且早期的蜡烛跟现在用的蜡烛不一样,是脂肪酸+甘油的混合体(现在是用硬脂酸的),会有比较严重的黑烟,就连现在进深山野林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时候点的火把都还黑烟滚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蜡烛,蜂蜡应该没错,“蜡”字就是虫字旁嘛。脂肪的话,我一直觉得那会儿蜡烛应该是牛油的,不知道哪儿来的这印象,传说秦始皇陵里面发现的蜡烛是鲸鱼油,不知道经过了两汉还是否这等RP~~不过这个提醒也还是甚好,我本来觉得蜡烛烟小,现在想想,那会儿蜡烛估计跟油灯一样要冒黑烟……那就改之,反正曹阿瞒估计也无所谓……回头我把它修成几盏大号油灯,蜡烛之类的留给性格细腻的子桓殿下好了= =+
————————下面是原有注解的分隔线——————
想了一想,也许田畴这个名字太冷,决定很龟毛的废话几句……对这段历史熟的人请跳过下文。
虽然演义里面很无情的把他省略成了郭嘉嘴里那个“识路径”的向导,连名字都懒得一提,但田畴其人显然远不止此。陈寿对他的评论是“田畴抗节”,虽然是个过于简单的概括,但他身上其实很有在那段历史中已经不太多见的国士之风——话不多说,我尽量把(我自己看到的)他的经历和性格写在后面的文中就是。节选一点三国志在此,虽然很多内容陆续会在文中出现,感兴趣的话可以提前先随便看看 XD
《三国志·田畴传》节选: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好读书,善击剑。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四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备宗室遗老,不得自同於众。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曰:“田畴虽年少,多称其奇。”畴时年二十二矣。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原以私行,期於得达而已。”虞从之。畴乃归,自选其家客与年少之勇壮慕从者二十骑俱往。虞自出祖而遣之。㈠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方,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为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瓚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
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於世!”遂人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谓其父老曰:“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原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皆曰:“善。”同佥推畴。畴曰:“今来在此,非苟安而已,将图大事,复怨雪耻。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畴有愚计,原与诸君共施之,可乎?”皆曰:“可。”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余条。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北边翕然服其威信,乌丸、鲜卑并各遣译使致贡遗,畴悉抚纳,令不为寇。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
(后面就进入这次远征乌丸了,不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