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宫中二三是非事 ...

  •   普通的病假挡不住经筵日讲。于是樊渊很自觉地在喝完药后睡了一觉就“痊愈”了。

      做为经筵讲官,他会被发放特制的牙牌当作出入宫廷的凭证。

      当尚宝司将银牙牌送到樊渊手上的时候,就意味着他明天就该佩戴牙牌,去宫中履职了。

      天色犹蒙蒙,樊渊便起身洗漱,然后做好他该做的准备。

      一朝天子的寝宫,外臣自然不是那么容易进的去的,文华殿才是天子日常学习之所,樊渊当值也是要去文华殿。

      而在文华殿南边高墙内的院落就是内阁大学士所在的文渊阁。

      故而樊渊走到半路遇上他的“座师”文渊阁大学士汪殷浩也不算奇怪了。

      樊渊与这位座师的交集只限于他本人恰好是汪殷浩主持下的此场科举探花,在进士及第后,原来的那位樊渊曾例行到他府上拜见过,除此之外再无联系,但按照不成文的惯例,樊渊在汪殷浩面前当执弟子礼。

      “汪相公。”樊渊的礼节无可挑剔,微笑恰到好处,却不显得亲近。

      凡在这朝堂上,若是有点眼力心思的,有这样一层关系,总是要厚着脸皮直接称呼其“老师”的,但樊渊不喜欢。

      心里明白是一码子事,但去行动的时候,只要无必然要求,他往往更愿意选择让自己舒服的方式。

      汪殷浩出身风陇汪家,可谓将门子弟中的另类。而汪家历来镇守风陇一带,也是深得皇室信任的世家。

      汪家与皇室之间多有联姻,远的说大虞开国第一位皇后正是风陇汪家的女子,近来看当朝大长公主、当今圣上的姑婆、齐王的姑姑也是汪家媳妇。

      所以说,汪与程在血缘上可谓纠缠已久。纵观大虞两百年史书,可以发现汪家一直和皇室同进同退,是世家中坚定的保皇派。

      汪殷浩年岁不小了,但是身子骨健朗得很,虽鬓角微白,却不见佝偻老态。五官方正,神情冷淡,如呼啸风雪,气势迫人。看上去是属于个性固执而不会轻易被动摇的那种人。

      虽然是文臣,但是大概是家室特别的缘故,樊渊可以看得出这位汪大人是有武艺在身的,因保养得宜,可以轻易相信他年轻时也一定是位俊俏公子。

      “今日是第一天,尚且轮不到你讲经,不过可以在旁好好听听,多少总会有点启发。”汪殷浩望着樊渊,抚须缓慢道,“旁人可能不知,只道你与齐王结怨,但陛下对其中关节清楚得很。既然得了齐王的举荐,就多注意自己的立场问题。陛下年轻,却不是个好糊弄的,切记不可张扬。”

      这一番话说来是货真价实的好意,樊渊感受到了来自汪学士的示好,却想不明白为何汪殷浩会对自己突然说出这样的话。

      从这些话里不难知道当今圣上对齐王的信任处在一种奇怪的境地里,既信任着又忌惮着。

      樊渊心思只在心里转了一圈,没有表露出来,而是一本正经道了谢:“渊省得。多谢汪相公教诲。”

      汪殷浩的态度友善,那张方正的脸上看不出算计。他打量了樊渊两眼,不咸不淡地说着:“好自为之。”

      说罢,便自行笼袖而去。

      樊渊在西华门检验牙牌并登记后进入皇城中,前行至左顺门。除了左顺门之外,哪道宫门都不允许他跨越,他被许可的行走范围也不过是文华殿左右。

      此时晨光初起,宫阙里映着旭曰光芒,樊渊没有着急进去,而是习惯性地在殿外转了转,熟悉周边环境。

      在樊渊印象里,汪殷浩此人算是一代名臣,历经三代帝皇,在政权变更中依旧平平稳稳地朝堂中屹立不倒。隆昌年间的六王之乱他没站队,到了幼主登基后他果断襄助辅佐,到后来的齐王还政他淡然旁观,之后没有几年就告老还乡安享晚年,无病无灾到寿命已尽才去世。元载帝那时尚且在位,便亲赐谥号“文肃”于他。

      这谥号已经不低了,不但是个美谥,还是美谥中的上谥,比恭、敬、安、诚、惠之类的谥号高得多。

      汪学士似乎一生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知羡煞了多少后人。

      从不做“错误”选择的汪殷浩为何要突然提醒樊渊呢?

      为了樊家?不像。汪家的势力与樊家一南一北,没什么直接冲突。

      看好他个人的前途?汪殷浩都是内阁大学士了,从他在元载帝亲政后不久就辞退官职来看,他对首辅这个位置没什么野心。

      那是……

      樊渊思来想去,到底还是不得不想到齐王头上去。

      类似的话齐王也曾暗示过,今日汪殷浩又重新提起而且也带上了齐王,这一切……

      樊渊得出一个令他自己都意外的结论——汪殷浩大概是齐王的人,或者至少他是站在齐王这一边的。

      后世眼中的孤臣,从未结党营私的齐王殿下居然还藏着这样位高权重的帮手?

      史书底下掩埋的秘密,究竟还有多少,谁又能说得清?后人看到的,不过是二三闲事,惊心动魄勾心斗角,都被如此匆匆带去,看不真切。

      等樊渊入得时,殿内已经立了好几人,正在闲谈。

      樊渊两辈子加起来也没担任过内廷实职,文华殿于他,却不算全然陌生。

      这几位先到的前辈,不是在翰林院就职就是挂着翰林衔,樊渊大都认识,但没什么来往。

      樊渊不紧不慢地走到廊下,对着先到的人拱手行礼道:“初至内庭,尚有不熟,晚辈来迟了。”

      微笑着的青年男子从容不迫,又不像是漫不经心的闲散。他态度端正,而且有礼貌,进退之间一举一动都是一种奇特的韵味。

      “哈哈,无妨无妨。”众人中但凡是有那么点眼色的都对樊渊报以微笑,就是没眼色的也不至于就对他恶脸相向。

      傻子都知道,出了如此年轻的经筵讲官,几乎注定了只要樊渊未来平平稳稳这么走下去,期间不犯下什么大错,有朝一日入内阁就是铁板钉钉的事。

      不多时,人来齐后便一起等候皇上驾到。

      又不知过了多久,便见少年天子在一干仆从的簇拥下,从前殿方向过来。

      等人在宝座坐稳了,众人依照礼节上前参拜。

      天子今年也快满十五了,看长相有两分与齐王程斐瑄相似,说是叔侄俩,站一起其实更像兄弟。不乏少年意气的潇洒,也有与年龄不符的睿智大气,只是他看上去有股儒雅的气质,比之齐王的凛然锐利,这位陛下自然显得更加平和。

      这么多糟老头中,樊渊显得非常显眼,以至于元载帝一眼就看到了他。

      “樊卿今日可是第一次入文华殿,在场的诸位大臣都是你的前辈,可曾觉得紧张?”年轻的帝皇笑起来的时候还有一丝天真稚气,状似说着轻描淡写的玩笑话,可这话却有点当真不好接的刁难。

      樊渊垂眸轻笑,柔和的嗓音在大殿里漾开,若春风破冰:“大法小廉,臣幸而不惊。”

      语调承转处流露出的是同他的话一样,一种敬而不卑、傲而不亢的从容。

      元载帝看了樊渊一眼,没有对此番应答表态,只是挥了挥手,转向其他人:“烦请杨卿开始吧。”

      讲课时候,樊渊是要站在廊上听的,别的什么也做不了。虽说乏味,但所谓“侍讲”也就是这么回事。

      他多年没上过讲堂了,好在素来最是有耐心。在一边听着,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自娱自乐也不是什么难事。

      午膳时间到了,皇帝便传令在文华殿用膳休憩,而众官属退下至左顺门用膳。樊渊随着众人也退出文华殿去吃按照规矩给这些经筵讲官的“工餐”。

      每个人都有一份,分开了各自吃各自的。

      宫廷中的膳食自有一番风味,但是从来不和樊渊的胃口。他还是孟君行的时候也有幸在宫中进食过。宫中的伙食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形色美观,特别考究,带着皇家雍容华贵的气质。也许是职业习惯,他吃着的时候总忍不住去思索这道菜的用料出自哪里?从何处运来,要耗费多少人工?诸如此类,极其无聊,也不能让他好好享受吃食。

      樊渊不觉得自己是个挑剔的人,在有必要的时候,他也能连着一个月啃干粮,但是有条件享受好东西的时候为什么不去享受挑剔一下呢?

      他慢悠悠地用着餐,正想着等会儿要不要学那些同僚,去寻个没人角落打个盹,就被人唤了声:“请问,可是樊大人?”

      樊渊停下动作,抬眼打量着来人。

      提着饭盒的是一位年老的太监,他身上的衣服不错,瞧着有些地位,但是从他布满沧桑皱纹的脸上和那双皲裂的手,樊渊猜他肯定是过了很久的苦日子。身上却没有一朝得志的跋扈张扬,看着樊渊的时候尊敬里还带着一丝亲近的感觉,有点像樊桥的目光。

      樊渊放下筷子,起身道:“正是。”

      直觉这位老人总是与他有点联系的。

      老太监看着樊渊,突然笑眯了眼:“殿下说大人您可能吃不惯宫里的菜,让咱家给您送点吃的。”

      樊渊一愣,打开饭盒的盖子,一张白纸垫在里面。

      樊渊取出白纸,然后忍不住笑了。

      他甩麻烦丢给程斐瑄用去调查的那张写着密文的樊家云罗纸就这样被拿来当证明信物回到了他的手里。

      再配上饭盒里的甜点……

      殿下,我是说过喜欢甜的,但是……这么多我是吃不了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宫中二三是非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