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3、跳大神 ...

  •   董卓被杀的早已传遍十三州,在东郡的曹操比刘意还要早知道。

      初闻狂喜不已,曹操大喜过望,拉着陈宫絮絮叨叨说了不少,多是雒阳时的旧闻,“当年我与长公主合谋刺杀董卓,可惜筹谋不足。”

      曹操提起这话有点沉默,他离开雒阳不久后,刘辩命丧董卓之手。说两者无牵连,是不可能的。

      他愧对少帝。

      如今吕布杀董卓,曹操恨不得拍手称快。言语中又多了吕布的描述,虽然他和吕布相交甚浅,可吕布办了件好事,哪个不高兴的。醉意上来了曹操是把吕布吹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陈宫本就有敬佩之心,被曹操这么一吹,恨不得亲眼目睹,和吕布把臂同游。暗道日后定要亲眼看看此人。

      自曹操入东郡后,两人分工合作,曹操主兵事,陈宫对外广交好友,替曹操谋利,对内处理事务,勤勤恳恳。喜得曹操常常拉着陈宫的手说,“得公台如此,夫复何求。”

      陈宫也挺高兴的,觉得自己遇上了明主。干活更加卖力,一日曹操归来,见深夜陈宫屋内还是灯火通明,心生感叹,对陈宫道,“是操不利,害得先生日夜操劳,若是能再寻些能人来,先生也能轻松些。”

      这句话就嘴巴上说说,曹操真有本事,也不会就拉了个陈宫入伙。不过陈宫倒是把曹操这话记在心上,暗想他的好友皆是兖州名士,饱读经学之辈,若是能寻来为曹操效力,倒也不失为一件美谈。

      趁一日沐日,陈宫约上三五个好友,聊些经学旁文,再谈天下大事。轮到当今天下谁为明主时,陈宫开始安利曹操的好。

      “诸位有所不知,这东郡太守曹孟德乃是当世英雄,少时平定黄巾之乱,不畏强权,后董卓作乱,更与长公主等合谋刺杀董卓。之后关东军讨伐董卓,更是挺身而出。”

      陈宫说完眼神亮晶晶,好似在对他们说,你们点个头我就带你们去。

      不想众人嗤之以鼻,为首的边让道,“曹操,便是那个阉党之后?”

      陈宫不觉得曹操出身哪里有错,英雄不问出处,他还想多美言几句。众人跟着边让笑出声,边让还道,“公台,这曹操乃是阉党之后,公台一身美名,何苦与小人为伍,我听说刺史有招揽贤士之意,公台何不弃曹操而去,另投明主呢。”

      陈宫脸上挂不住,“文礼,非是不如,府君他真的……”

      旁人便说,“是啊公台,刺史乃是汉室宗亲,比起曹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今日有文礼相荐,公台必能青云直上。”

      边让不是普通人,他早年就名声在外,因为善于辩论,做得一手好文章,颇受大儒等人赏识,何进就曾经征辟过边让,他仰慕边让,又怕这位大家不肯来,还变着法骗人过来,可谓是倒履相迎。边让在何进面前谈吐清晰,引经据典,占射辞对信手捏来,文采斐然,别说何进想和边让做好朋友,当时的孔融王朗都是眼巴巴求加好友。

      蔡文姬的爹蔡邕更是力荐边让,夸边让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此后朝廷任命边让为扬州九江郡太守,可惜适逢天下大乱,边让没待多久就辞官回家了。

      即便如此,边让的名气依然不减。他嘴皮子极为利索,具体例子就是代群守的袁阆去见他时,把人给怼了。

      袁阆的名声可是要比曹操好听多了,多少也是本地半个名人。边让连他都不假颜色,更别提曹操这个外来户。

      这次见面闹得不欢而散,陈宫没精打采回去,不想本该在营寨操劳士兵的曹操提早回来了,见了陈宫有些小紧张,挪到陈宫身边说,“公台,我听闻边先生乃是大才,昔日何进将军都亲自迎接。不知操可否有幸,能得公台引荐?”

      曹操老早就有这个打算了,边让的名气太大了,搞得他蠢蠢欲动。只是他刚到东郡,人生地不熟的,没法动员。现在手头腾出来了,曹操是磨刀霍霍。

      曹操说这话是存了讨好的意思,想和兖州名士交好。他多少也算半个上流人物,大家互相认识一下。你好我好大家好。

      不想陈宫变了脸色,不敢看向曹操,只是道,“文礼向来繁忙,这几日恐怕没时间。”

      曹操不曾多想,说着那下个沐日再问问,心里存了点小期待。打着算盘想道,这边让颇有美名,定要重礼挽留。

      下个沐日陈宫出门时,曹操又问,“公台,帮我问问。”

      陈宫笑容艰难,硬着头皮再次提起此事。他人觉得陈宫是不是中邪了,怎么老说曹操好话。

      “阉党无情,今日甜言蜜语,他日就是翻脸不认人。公台,你还是从他身边速速离去。”

      再卖安利他们的友谊小船就要翻了。陈宫知趣不再说,只是回去见曹操,脸上难免挂不住,一直闭口不谈。曹操又不是傻子,嘴上笑着没再问,心里起了疑窦,等陈宫一走,就招来手下,尾随陈宫探明情况。

      回来时下人战战兢兢跪在地上,一五一十复述了,“他们说主公是阉党之后,不屑与主公相交。还劝陈从事,让他弃主公而去。”

      曹操直接砸了手里的漆杯,大骂道,“沽名钓誉之辈,他日我必杀之。”

      **

      把手头的事务甩给刘备后,刘意拎了两个谋士,外加一个赵云,带上兵马就走了。

      从冀州到长安,途经数个州,冀州下面的兖州,边上的豫州和荆州太远,刘意估计不会去,从兖州穿过,到河内郡这块,然后上长安。

      入夜时候戏志才借着蹭饭过来,还挺上道的,碗筷自备。坐在刘意身边,腆着脸顺走了一块烤肉。

      吃饱喝足戏志才和刘意东拉西扯,“长安毗邻凉洲,下接荆州,若是借兵,长公主可向袁术求助。素闻袁氏兄弟不合,今袁绍另立新帝。长公主可派人游说袁术,结盟共去长安。”

      戏志才说完以后盯着刘意手里的饭后水果,刘意非常知趣,主动把浆果递过去,“我不知袁术性情,先孙坚弃袁术投奔于我,想必袁术颜面无存,再去请,袁术怕是不会答应。”

      当然,也有可能她和刘协被一锅端了,统一打包回南阳。

      戏志才接过浆果,无视阿史的目光。既然刘意对袁术举棋不定,剩下一个就是……

      “长公主要向刘岱借兵?”

      刘意和袁绍吵架那会,兖州刺史刘岱支持袁绍。刘意小气巴拉的,不和刘岱这个叔叔做朋友。兵马直接不从兖州治所昌邑过,从陈留跑到东郡,兴冲冲跑去找曹操。

      戏志才对于刘意这个行为看不透,据他所知,曹操虽然小有名气,但比起刘岱实在不够看。刘岱不但地位比曹操高,身份还优秀。一个汉室宗亲,一个阉党之后,正常人都要刘岱,偏偏刘意……

      戏志才打量马车上的刘意,大约这一年吃好喝好,刘意个子拔高了不少,饶是如此,她在一群糙老爷们当中,还是脸嫩岁小。

      这弃刘岱找小伙伴的行为,真的像小朋友版的不和你玩了。

      借兵,讨伐刘岱可能性更大。

      刘意没记仇刘岱,谁都不是圣人,如果她在刘岱那个位置,她也会支持袁绍。毕竟袁绍赢了刘岱还能讨个好,袁绍要是输了刘岱才完蛋。

      “先前我与刘岱有隔阂,此时我主动去求对方,好似我大方,不记仇。”刘意托着下巴想了会。主动求助,她大度,还能赢美名。被动等人,她小气。人非圣贤,有这点小脾气不奇怪。

      戏志才倒是琢磨出点意思,也算刘意意气用事。如今她与袁绍开战,人到了刘岱地盘招呼都不打一声,怄气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想让刘岱自己表态。

      眼下冀州战局不明,考验的就是刘岱站队的功夫。袁绍输了,有两种选择,投奔公孙瓒做个二把手,或者转头南下吞并兖州。养精蓄锐,和公孙瓒前后夹击才是上上策。

      如此一来,刘岱就是那个倒霉蛋。有句话怎么说的,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当然刘岱的选择很多,继续跟袁绍称兄道弟,锦上添花抓了刘意向袁绍献媚。鉴于刘意此行要去长安救天子,刘岱如果不想被天下人骂死。

      刘意他是不敢抓的。

      这就扯出一个问题,要不要做墙头草,给刘意这位侄女送点压岁钱拉进一下关系。

      刺史之位能否保住暂且不谈,至少名声还是有的。

      这大抵是现如今各州刺史均遇到的难题了,要不要抱大腿,怎么抱,抱错了怎么办?

      从悲天悯人的角度来看,刘意这种态度会导致刘岱十分难堪,坐立不安就是最好的形容。

      所以戏志才说刘意耍小性子。

      故意让人猜猜猜,着实过分。

      话是这样讲没错,边上的荀谌开口,“今春青州流民涌向兖州,刘岱恐自顾不暇。”

      具体来说,黄巾起义时,青州号召百万,听上去声势浩大,实则拖家带口,青壮年战斗力没多少,吃饭的嘴一个不少。老的小的,弱的病的,能活着的基本都要吃饭。

      这么大的流民数量造成了很大|麻烦,由于不经生产,流民很快吃光了青州的粮食。转而开始向别处延伸,青州边上的冀州兖州徐州就遭殃了。

      俗话说人多势众,这么大一支流民打着起义军的名义过来,先不提战斗力,谁见了都头疼。

      刘意这是标准的人算不如天算,隔壁这么多州,青州起义军唯独杀来兖州。

      别提回头袁绍下来抄刘岱家了,现在他家就不保了。

      这些流民刘意在路上见过,说他是流民吧,没个流民的样子,要不是刘意有兵马,估计还要上来抢刘意的。

      刘意故技重施,问荀谌,“能否劝降?”

      荀谌回道,“可用箭矢劝,以兵戈降。”

      青州起义军和黑山军不同,黑山军虽然也是流民,但多少有个头领,还听指挥。这群二百五,就怕这拨说服了那边又跳脚。

      其实真要攻打这支青州起义军也不是什么难事,荀谌给刘意规划了大体方针,“此军虽号称百万,然无安身之所,一无粮草,二无兵器。依仗人多势众罢了,对付此等乌合之众,断其后路,以守待攻,消磨锐气。便可不战而降。”

      什么都好,就是时间耗不起。

      而且这支军队刘意要想吃下,前期的消耗战不提,后期拿下后还得花大力气编织队伍,其中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刘意现在一没时间,一没人员。不可能会和青州起义军耗。

      不过还有一个良计,戏志才凑过来,“长公主可走为上。”

      吕布非诸侯,杀董卓后其下将领定有一段时间兵荒马乱,董卓生前暴行,董卓在这他们还能高枕无忧,现董卓已死,要是翻旧账,他们第一个逃不了。

      刘意反问,“志才要我富贵险中求?”

      按照戏志才的意思,董卓刚死,长安局势不明,人心还在浮动,有利于抓空档,收揽兵马。

      董卓的凉洲兵那基本都是从战场上厮杀过的,战斗力高不谈,还没主。谁见了都喜欢。

      如果刘意能趁机安抚董卓旧部,玩得好还能捞一支军队。

      好是好,可别忘了刘意手里就三千兵马,不怕鱼死网破,就怕逃路到一半被逮回去。当然刘意也可以轻装上阵,单枪匹马杀去长安。谈得拢等等赵云他们关系不大,谈不拢就完蛋了。她要是成了刘协第二,冀州的布局就全泡汤了。

      这也是荀彧他们不同意的根本。

      荀谌态度就很积极,“一步踏错满盘皆输,还请长公主三思。”

      有些话荀谌这些外人是没法说出口的,从利益上看,刘意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长安外叫几句,当然喊是喊不过来的,但是能替刘意挣得好名声。骂完长安这群人再哭哭啼啼回冀州,昭告天下,民心,人才,皆能笼络。

      戏志才道,“王司徒设下此局,想来朝中还有忠贞之臣。长公主若能联系上王司徒,入长安未必是难事。”

      道理是这个道理,问题是谁去联系,戏志才出山没多久,朋友认识不少,大臣就难说了。荀谌稍微好点,不过也是半斤八两。这两个去,不是靠自己的脸打开路,而是她这个长公主。

      她需要一个先行军。

      主意都出了,剩下的要刘意自己决定,她想了会反问戏志才和荀谌,“敢问两位,长安有谁是股肱之臣,又有谁熟悉董卓部下?”

      长安局势不明,很大原因是刘意不清楚各路人马。她和所有人一样,只知道吕布杀了董卓,更多纷争。比如董卓手下得力将领,性情,秉性两眼一抹黑。

      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人愿意帮她打点,平安入京,周旋几方,刘意能轻松不少。知道的更多,直取长安不见得是莽撞之举。

      荀谌倒是记起一人,严格来说是位名人,“长公主可知边让?”

      考虑到荀谌是个新来的,还是荀彧他兄弟,刘意那是坦坦荡荡,半点不藏私,“不知道。”

      荀谌,“……”

      边上吃浆果的戏志才差点笑岔气,听说过没文化的流氓,亲耳听到又是另一回事。

      两个大男人在那眉来眼去,刘意自然知道在腹诽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说错话了?”

      她已经很努力了,无奈这年头名士一抓一大把,刘意根本记不过来。

      荀谌垂头行礼,“长公主自然没有说错话。”

      就是您过于诚实了些。

      对面戏志才乐完摘下一颗扔进嘴里,片刻后皱了脸。

      酸的。

      荀谌在那给刘意八卦,“他因著《章华赋》名声大噪,大将军曾十分仰慕此人,若是他能为长公主先锋,想必长安之行能顺利不少。”

      这人可是得蔡邕亲自推荐,蔡邕是谁,熹平石经是他写的,和卢植一起修撰史书。能等这种重量级人物推荐,可见边让名气之大。

      要是边让愿意替刘意去长安,不说别的,只要能联系上那些大臣,刘意入长安也会轻松很多。

      刘意心动了,“边让在哪?”

      荀谌笑道,“就在兖州。”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3章 跳大神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