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第二十二章 ...
-
第二十二章
此时的匈奴发展状况,与历史上的进程差不多。
秦始皇老兄为了统一六国,对北边的匈奴基本是一防御为主,修补长城,驻扎军队。因此,后来即便是大秦覆灭了,匈奴也没能南下。
到了汉高祖时期,刘邦同志倒是没有逞能去攻打匈奴,也是学着秦时办法,将很大一部分军力放在北疆戎边。由于这个时间线的大汉初期,没有发生韩信、彭越之乱,也没有将诸侯王分封各地,分散中央兵力,因此,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并没有发生。
匈奴一直觊觎中原的繁华,可也一直没有机会大规模南下,只能时常跑到边境小城镇“打草谷”解个馋。
而大汉虽然一直防备着匈奴,却也没能力主动出击——景帝以前,国家经济水平和军备实力跟不上,还是以防守为主。
如今,这种对峙已经到了临界点了。
大汉这边固然早想将北边这匹野狼驱逐,甚至灭掉。北边的匈奴何尝不想南下吞了汉国这块肥肉呢。
这就有了匈奴与吴王刘濞勾结之事。
好在刘濞对匈奴也是怀有防备之心的,并没有把制造火器的技术教给对方,只是提供了一把枪。
但这也够了。
秋狩行刺失败,从汉国逃回北疆的匈奴领队伊稚斜,十分沉重地将打探来的消息告诉了他的兄长军臣单于。
马上民族最怕什么?
不就是这种可以远程攻击的武器么?
得知汉朝在研究这种武器,匈奴人怎能不心惊!
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汉朝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这种武器也没有被大规模生产……
但刘濞的叛乱显然失败了。
此后,匈奴想要打探汉国的事就越发艰难了。
军臣单于能想到的只有一条:增加“打草谷”的频率,派更多奸细进入汉国……
他年纪已经不轻了,正该加紧培养儿子,树立威望。
“这次让於丹去。”军臣单于说完,看了弟弟伊稚斜一眼,道:“你这次去汉国辛苦了,先修养几日,另有重任交给你!”
伊稚斜当然清楚军臣单于的心思,面上并未露出不悦之色,应诺之后就径自回了自己的大帐。
军臣单于随即召来了心爱的儿子於丹面授机宜。
另一边,大汉天子刘彻同志也在算计匈奴的事。
这次秋狩,匈奴人竟然出现在行宫这种事,简直无异于在他这个天子脸上重重扇了一记耳光。
固然是因为刘濞大逆不道,可另一方面岂不是说明匈奴人对大汉已经露出了獠牙……
养伤期间,刘彻干脆窝在宣室与心腹研究起北疆的地图来了。
经过这次变乱,韩嫣与刘彻的关系已经又恢复如初,为着匈奴的问题,他又领了侍中的职务,每日进攻点卯。两人同学多年,默契自不是公孙贺等人能比的,很快宣室小团队就达成了初步意见。
“王孙以为如何?”问话的是齐王刘明。
作为皇帝的亲叔叔,同时又是亲历秋狩平叛,还有北疆第一手资料的小明同学,可算是宣室小团队的第二号重要人物。
韩嫣心中早有决断,那晚又听了魏沂一番分析,思路越发清晰。
“陛下登基日短,武功上未有建树,猝然动武,内阁未必会赞同,嫣以为,可通过以下三步……”
韩嫣原本就计划说服刘彻将建章卫分成几小队,插/进边卫历练,后来听了魏沂的建议,便决定提出组建“特种兵”的想法。
“王孙的意思是组建斥候部?”刘明听了韩嫣的描述,若有所思。
对游牧民族开战,最大的难点就是无法确定对方的动向。
都知道匈奴王帐是匈奴人的核心,可王帐到底在哪里是个大问题!
想起那三个月的迷路经历,小明同学至今仍心有余悸。
“刺探消息只是一部分……”韩嫣向几人细细解释“特种兵”的作用。
刘明听完不禁叹道:“若如王孙所言,这些将士每一名都能以一当百,实在难得!”
刘彻却是与韩嫣对视了一眼,微微一笑。
“人手朕已尽有,眼下须选得一名良帅。”
公孙贺闻言,不禁双眼一亮,挺起胸膛:“微臣愿为陛下解忧。”
“子叔且别急。”韩嫣笑道:“眼下还有一件事迫在眉睫。”
公孙贺不解,眼下还有什么事竟比对付匈奴更急?
刘明略一思索,道:“换防?”
“换防!”刘彻亦道。
韩嫣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