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写给女儿的第三十一封信 ...
-
女儿:
四月五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一个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纪念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利益和民族解放英勇牺牲的日子。清明节那天,学校和老师一定会组织同学们,去为烈士们扫墓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先辈和烈士们的精神要时刻牢记。
说起清明节的渊源,其实可追溯到古代的春祭活动。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的记载,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时节,大地复苏、气温升高,万物勃发,生机盎然,大地呈现出了春和旖丽的景象,“天人合一”传统的理念在清明时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自然的融合。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许多习俗上的差异,各地举行的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又是共同的礼俗习惯。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有着回乡参加,祭祖活动和缅怀祖先的赤子之情。清明节的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缅怀追远的人文精神。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追思怀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还有一种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他流放时,追随自己的介子推一片忠心而礼俗习成的节日。介子推为明志守节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率群臣上山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焚烧过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了。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就折下了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群臣百姓纷纷效仿,延俗成风。清明插柳,戴柳,就成为了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
关于清明节的常识,记得以前我也曾讲给你和你弟弟听过,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学习的话题,是一个百谈不厌的话题。平时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学习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她是一个记者,一天去拜访一位著名画家的时候,在画家的会客厅里一幅非常特别的画,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是一幅装裱十分考究的画,绫子边的衬托,上下画轴的精美搭配,显得庄重高雅。只是画的背景虚无缥缈,俨然就是一张白纸,在白纸偏左上角的位置,有一点漫漶的墨迹,像用大写意手法。画了一只翩翩飞舞着的蝴蝶一样,似如不似之间,看了,真有点捉摸不透的感觉。
她特别恭敬又诚恳地向画家请教:“老师,这是一幅什么画呀!望您赐教。”画家微笑着向她和颜悦色地说:“这幅画叫快乐!”
她惊讶的喊道:“叫快乐?”她不明白,在她的记忆里,还没有谁能够用手中的画笔,把快乐画成一幅画呢!
画家笑看着她一脸迷惑的样子说:“这幅画,左上角的这点漫漶的墨迹是痛苦,它的背景一尘不染的就全是快乐。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许多的快乐就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却总是视而不见!往往就被那一点点痛苦遮住了双眼。”
她似乎还不能明白这幅画所表达的意思,不由得又问了一句:“那么按照您的说法,快乐就应该是一张白纸了?”
画家对她颇有启发性的这样说:“假如没有痛苦,我们怎么会看到快乐呢?想到凡事都有两面性,也就是我要创作这幅画的初衷。”
她听了画家的一番刨析以后,就像拨开了迷雾,心里变得豁然开朗了。她马上明白了画家对她所说的,这幅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了。
是啊!如果我们总盯着这一点点痛苦,就会忽视了许多的快乐,画家是用这幅画来告诫自己,生命中的痛苦只是那么一点点而已,忘记了一点点痛苦,就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在学习面前也是这样,只要时刻都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情,学习中的难题就会一个个迎刃而解。态度决定一切,是有一定道理的。快乐的学习,快乐的进步,快快乐乐的成长,就是爸爸对你的要求和希望!
爸爸于二零零五年四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