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1、写给儿子的第四十五封信 ...
-
儿子:
你坚持读书的好习惯,已成为你学习的浓厚兴趣。假期里,又重读了一遍《三国演义》,紧接着读完了《水浒传》和一些课外书籍。我想,你在读书后的体会与感想中,一定会觉得收获不小吧?
我认为,“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的寂寞时光,换成了巨大的享受时刻。”这种享受,就是一种对知识的享受,和对知识的一种占有。是知识的积累,给予了自己丰富的想象,让自己的认识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在众多的读者之中有一种这样的说法:“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但我不认为这种说法正确。我觉得读书的角度不同,受到的影响也就大不相同。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同是我国的四大名著,其艺术价值也各有千秋。通过阅读了解其丰富内容,通过内容加深了自己的认识,从而也就获得了一些与学习相关的知识。
《水浒传》刻画人物形象是以塑造个体形象为经,以塑造群体形象为纬,随着事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经与纬不断地交织,篇幅不断地展开,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就逐渐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就像我在上一封信中,对你谈到的《智取生辰纲》,那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故事曲折婉转的铺开,先是刘唐找晁盖,再是晁盖找吴用,进而是吴用动员阮氏三兄弟。故事一丝一丝的递进,织就了与杨志发生冲突,渐渐明朗的一幅极其鲜明的,斗智斗勇的艺术画面。
“说鬼便招鬼,说贼便招贼。却是一家人,对面不能识。”正是戏剧性的开始,才有了水泊梁山好汉合情合理的聚义。
没有深入其中的读者,就不会理解他的艺术本质,就会在故事中迷失了自己所追寻的方向,从而也就迷失了自我,丢失了自我,找不到自己所想要获取的那些知识点了。就像从故事的一扇门进去后,没有找到另一扇门一样,把整个故事唯一的出口给疏忽了。读着、读着,就像走进了一个声色犬马的知识迷宫里,举步维艰之时,似乎又有点流连忘返了。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内容有着统一的共性,就是重友情、轻生死、讲义气,有着惩恶扬善的理念,杀富济贫的思想。水浒中的主要人物晁盖、宋江、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人人个性鲜明,角色语言虽各有不同,却更显示出了一种英雄好汉的特征,读后印象深刻体会至深。
《三国演义》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说法。通篇故事演义却不脱离现实,现实场景叙述的出人意料,可又觉得合情合理。“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史书上说:“华雄是被孙坚所杀”,今死在关羽刀下,好似愈加增添了关羽的英雄气概,漫游在虚无的世界里,感受到的却又是历历在目真实场景。刘、关、张与吕布交战,“无中生有”的一个巧妙构思,也成为了一个十分感人“三英战吕布”的神来之笔。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周瑜,足智多谋的司马懿,举不胜举的人物和事例,都让我们在读后的凭吊中,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三国演义》《水浒传》是历史题材小说,与历史相关,又重于历史的真相。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习中继承,才能在继承中利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知识财富。
通过读书对过去的一些重大事件,能浅显的系统的浏览一下,了解一点过去的历史,会让自己正视过去的历史发展,使自己更加注重读书和学习的协调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书可以学习前人的智慧,于无形之中,渐渐地就会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一些意识领域的哲学思想。
爸爸于二零零五年八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