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第五十二章(完) ...

  •   官二和沈逸聚少离多的这一年里,官家的变化惊人。

      口岸去往理县的路上必然经过松茸和山坳村,两村的中间地带上开了个松林驿站,驿站附近也搭了几户木屋。

      一户是穆勒家开的肉食铺子售卖成品肉干和干馍馕饼,还有热乎的牛肉汤锅一类。

      一户是木买村长家开的修蹄铺子,还售卖马鞍,皮具,车架车轱辘。

      还有一户就是官家开的杂货铺子,针头线脑,柴米油盐,酒水果干,布匹棉花,卖的货物零零碎碎繁多。

      值得一提的是官家的杂货铺里售卖的货物大多都是本地的乡亲们买的多,行商们只是偶尔添置些。

      但几乎每队行商都要来一趟官家杂货铺的原因是,这里居然出售大量牧草,价格也十分合理,因此生意很是不错。

      官府的驿站就是个两层楼的大通铺带着后面有马厩,只提供住宿和茶水,连餐食都不供应。

      自从有了这个驿站,行商们不用在理县过夜,到了松茸又天黑得只能露宿野外了。

      理县的驿站留给不去口岸跨境的行商们,这需要跨境的行商们就得在松茸新开的松林驿站停歇了。

      靠着驿站,松茸山坳的村民们日子是红火了起来,家门口就能买到日常所需不用大老远跑去县里。

      三家人还都收购本地的货物产出,价格给的公道实惠,就拿胡大来说,他白日里进山打柴禾售卖给穆勒家做餐食用,到了黄昏前儿行商们到达的时候他就搬着自己的磨刀石坐驿站边上等着给人磨刀,他磨刀很有一手。

      冬哥儿家皮子直接兑给木买村长家的铺子,牧草就送去沈逸那儿,家里的牛羊出栏了也不去理县了,直接拉去穆勒家的肉食铺子,实在是穆勒家要不完才给拉去口岸卖掉。

      口岸比理县距离虽远些,但价格却高些,而且口岸吞吐量大,每次带过去总是能售空。

      至于为什么说官家是变化最大的呢?

      首先是官家新盖了个足足有七间房的青砖三合院儿,还圈了两亩地专门养鸡鸭,肉蛋都供给口岸那边的市场去。

      还在口岸新城那边买了块儿地皮,足足四亩,虽然地势不平又远离城中心的广场。

      最重要的是,官二一家子平反了,他们不再是流犯了,成了清清白白的本地居民。

      这事还得从官二进运输队说起。

      官二进运输队就是打着去各处驿站打听的心思,大邑不成文的规定是流犯到了流犯地界上落户后就不再限制人生自由了。

      只是此后三代都不能参加科举为官。

      他很顺利的跟着运输队走南闯北,每到一处新地界必然去驿站打听京城官家的事。

      进运输队的第六个月,在荀城的路边上偶然得见蓬头垢面步履蹒跚的老管家,脚上一双鞋烂的不成样。

      饿的昏厥在路边,竟是垂死之相。

      老管家捧着官家老爷的寿盒,从京城一步一步乞讨至荀城,荀城离理县还有六百多里路要走。

      官二带老管家去了医馆得到时日无多的诊言急返理县,那里有位救过他的医者,医术高明。

      老管家得知自己长子长生还健在,连连笑叹得见最后一面,死而瞑目了。

      老管家死而瞑目,长生送终,官恒官二操持官老爷和老管家的丧仪,同天举行,望二人泉下有伴。

      长生大悲,病了一场。

      官二官恒早有预料,对父亲的辞世虽坦然接受,却也悲切。

      官家老夫人对此接受良好,丈夫虽没了,儿子们却越来越好,老管家生前为他们带来了平反书,她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儿子死于劳役,亦或是看着自己满腹经纶的大儿子科考无望。

      自此官二向运输队请辞,给队员们都送上了些薄礼,如实相告,众人也理解他突缝此变不愿离家。

      最后一趟差,南下至巴蜀,官二找了家老字号钱庄,把自己当年用剪子剪开藏在衣袍角里的一张五百两银票并一张京城近郊的一处小院儿的地契拿了出来。

      银票是他父亲出事前的那年除夕给的压岁钱,地契是他十三岁时自己托老管家给他买来放他的锦鸡的院子,得瞒着父母所以选的又偏又小不打眼。

      权贵们总有些恶劣的爱好,每次斗输的鸡都会被一气之下踹死宰杀。

      他很喜欢一只锦鸡,养的十分漂亮,总被嘲笑是样子货,都下不了场,彼时还年少经不起人家激将法,带着自己的锦鸡去了次斗鸡场,被吓得炸毛,连忙抱着鸡跑回家。

      家里的大厨子乐呵呵的说二少爷的眼光好挑的这只锦鸡定然味美。

      听完头也不回抱着鸡就往老管家那儿去了,要求老管家给他买个院子找个人好好养着他的锦鸡。

      以前不是白身,这些银票没准就成了催命符,彼时非此时,他进了钱庄换成了五张一百两的银票。

      回到松茸后,给长生阿柴启儿三人都换了奴籍成了白身。

      又拿出贰百两银票并京郊地契,让官家老大回去转户籍,备考科举。

      官母和官家大嫂,团团圆圆自然一起返京。

      而他留守松茸,誓要在口岸新城给自己攒下家业,让自己的夫郎衣食无忧,和自己儿孙满堂共享天伦。

      ————
      沈逸守着杂货铺子没事还帮着隔壁的袁哥儿带带孩子,圆圆和团团跟着父亲阿娘奶奶回京了,身后少了两个小尾巴,有点空落落的。

      两个大小子官安官礼天天进山放牧,现在居然还搞上了追涯蜜的爱好,成日里白天见不着人。

      小铃铛和小伍也就是沈铃和官仪两个十岁出头的半大孩子天天往鸡舍那边凑。

      白日里只有官二陪他吃饭,两个小的跟着赵姨娘他们在鸡舍那边就凑合着搭伙把饭吃了。

      若是官二去口岸那边送货,就会把两个小的叫回来陪他。

      从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变成现在七个房间都住不满,沈逸难免不太习惯。

      袁哥儿和冬哥儿常调侃,生个娃就好了,生个娃就有你热闹的了,等他哭个不停的时候你还嫌热闹过头想扔掉呢。

      沈逸今年跟官二成亲快三年了,前一年为了口粮勤勤恳恳操持,第二年日子好了点又差点被前线波及,今年眼瞅着边境和平,家里也鱼米富饶,却总觉得还缺点啥。

      是了,缺个孩子,冬哥儿都又怀上了,他的肚子还没啥动静。

      官二从内心里不想让夫郎太早考虑要孩子,这一两年见缝插针的给人补身子,劳累许多总得养回来,好不容易过两天舒心日子没道理又给自己找麻烦。

      官二在口岸新城那边圈的四亩地,打算修成仓库,租借给行商们使用,租金按月算,不负责安保,自己派人留守。

      天不遂人意,孩子们全都大了,根本不会像小时候一样挤着沈逸官二一个房间了。

      两个人的独处时间太久,一个眼神就会惹火,刚结束聚少离多的小两口,很是蜜里调油了一阵。

      没过多久沈逸就开始嗜睡,食欲大增,晚上也不在顺官二的意了,很快就入睡了,让还等着甜蜜甜蜜的官二床板煎鱼。

      沈逸的第一次孕吐,官二就回过神了,更不高兴了,每天都在脑子里烦这崽子委实投胎太快。

      这天居然没藏住,嘟嘟囔囔:“跑这么快干嘛,你爹我还没快活几天呢。”

      沈逸努力压了压火气实在忍不住:“都多少天了还臭着个脸,你……你怎么就那么急色,谁家正经夫妻天天晚上干那事!”

      官二一听赶忙认错:“我错了我错了,但我就是憋屈嘛,他明年再来多好,咱两才过正经夫妻日子多久,以前顾忌这那的你都不敢出声。”

      沈逸张了张嘴不想跟这二皮脸说话了,他觉得他肚子里的小东西再贴心不过了,来的正是好时候,他有好多的时间给孩子做小衣服,缝小被子褥子。

      这天之后官二就不出门了,几个小伙子也都很懂事的尽量回家陪着沈逸吃饭,任何时候都保证沈逸身边是有人在的。

      生产前官二很是焦虑了一阵,冬哥儿才坐完月子不敢劳烦,袁哥儿倒是有空来照料一二,但他总觉得袁哥儿咋咋呼呼的性子会吓到夫郎肚子里的姑娘。

      村里能请的阿婆阿么通通带上礼请了个遍,山坳村有位产婆,早就拜访过了,但是沈逸没同意他们把产婆请回来住家。

      且不说离得并不算远,发动了再请都来得及,把人家请来霸占着,别人家生孩子怎么办,山坳村松茸村合就这一个产婆。

      生孩子哪有容易的,且沈逸还是个哥儿,尽管孕期被照顾的妥帖周到,该吃的苦也一分没少。

      足月产下一个小女娘,五斤四两,胎毛黑亮皮肤粉白。

      当爹的这下子是真的原谅她来的这么早,毫无隔阂了,他官二的长女合该来这么早。

      抱着女儿守在沈逸的床边笑成眯眯眼。

      袁哥儿出奇的稳重靠谱,月子里常往沈逸这儿来,今天带个鲫鱼豆腐汤,明天带个芸豆蹄膀汤,后天又带个山鸡野菌汤。

      还帮忙教官二怎么带娃,怎么烫衣服。

      冬哥儿身体恢复些后也常来陪沈逸说话,怕他憋慌,每次来都要给他带着山里的野果子,用温水泡过,清爽脆甜。

      月子里沈逸也被照料的很好,官二给他擦洗得勤快,贴身的衣物也是一天一换,通通都被官二烫过后晾晒好又烘暖再给沈逸穿上。

      总把女儿背在身上,不让沈逸花太多心力照料,于是沈逸产后恢复得很好。

      紧赶慢赶还是迟了两天才赶到,车马慢,收到书信得时候沈逸都怀孕至六月了,置办东西一月,赶路两个多月,这不就没赶上满月酒。

      官恒和官母回来看望,官家大嫂留京照料团团圆圆。

      要不说官二想啥来啥,去的书信里告知一定要按小女娘备礼,于是乎从京城带来了一对祥云小金镯,白银平安锁,一柄玉如意。

      祖母和伯娘亲手制作的小衣衫鞋袜,小帽子,都是小女娘们爱穿的鹅黄色,明红色,水寇色。

      沈逸和官二都很喜欢,替他们的长女谢过祖母和大伯。

      连两个小叔叔都一起掏家底给小女娘买了个小玉佛。

      金银玉器姑娘一出生就备齐了。

      官母和官恒长住了两月,看沈逸真是把身子养好了,官二也把家里家外的打理得有条理才放下心来把两个皮猴从山里喊回来。

      两个小子虚岁要十六了,该相看人家了,不做让他们回京找女娘哥儿的打算了,喜欢山野就在这松茸安家罢。

      两个愣头青哪有官二开窍那么早,被喊回家已是愁眉苦脸,一听说要相看人家,哥俩差点半夜里收拾包袱开溜。

      最后官母一句,不相看人家就跟她回京,才怂眉耷眼认下。

      打听人家,相看见礼又是两月有余,把婚事定在一年后,官母和官恒才返程回京。

      ————
      沈逸官忱婚后四年得长女官芷。

      沈逸官忱婚后六年得次子官佚。

      同年官安官礼隔月成婚,官恒下场科考。

      沈逸官忱婚后九年沈铃官仪生情,遂定亲。

      同年官恒中举,科考三年一路通关。

      沈逸官忱婚后第十年,再度有孕,家中颇有资产,口岸生意兴隆。

      次年得一哥儿官艿,满月酒官家全数到齐。

      至此沈逸的一生康健顺遂,子孙满堂,与官忱夫夫恩爱,情义甚笃。

      (全文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2章 第五十二章(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