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英年早逝的太子 ...
-
12
“就知道瞒不过你……”老道士捻着胡须,老神在在道。
吴诩顿时急了:“师父,你上次不是说九哥儿的身体已经大好了……”
老道士摇晃着脑袋念念有词:“天命难违……”正摇头晃脑念叨着,忽觉下颚一紧,紧接着一阵剧痛传来。
吴诩揪着老道士的胡子,气哼哼道:“九哥儿的身体到底怎么了?”
“矮油……好徒儿,你先放手再说……”老道士苦着脸,双手护着自己的胡子,连忙讨饶。
吴诩哼了一声,把人胡子给放了。
老道士收起老神在在的模样,皱眉道:“自你下山后,为师夜观天象,发现星象有异,便急忙回京……”
他说到这里,瞥了自家小徒儿一眼,继续道:“想不到,你这小家伙跟东宫那位都是应劫之人……”
“太子殿下命中原有一生死大劫,而你,你的大劫明明还在好几年后呢!要不是为师来得快,你们两个啊……唉!”
“如今,你跟东宫那位的命数都变了,你为那位挡了一部分劫数,算是因祸得福,那位就……”
“什、什么意思?”吴诩直觉不好。
老道士长叹了一口气,摇摇头道:“五年之内必逢死劫!”
吴诩掰着指头一算,顿时懵了。
五年后,那不就是原剧情里原身暴毙的时间点?
简直晴天霹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道却总为人间留有一线生机。”老道士安慰道。
“为师这些时日为你们两个卜算了一卦,卦象虽凶险,却不是必死之局,只不过……”
“不过什么?”
老道士怜惜的看向吴诩,叹道:“你和东宫那位这一辈子就得绑在一起来了!”
吴诩:“……”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 =
“那,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远小人,积功德……最重要的一点,让太子殿下远着水边!”
“哦哦哦……”吴诩从袖中掏出一个巴掌大的记事本,把老道士这些神神叨叨的话都给记了下来。
老道士盯着吴诩手中的炭笔直看,半晌才回神讪讪道:“为师原本正要去东宫找你说这事呢,你倒先来了……”
听到这话,吴诩更来气了,道:“那你还撺掇陛下迁都?”
“这个啊……”老道士又摆出一副神神叨叨模样:“木者,五行之始也;水者,五行之终也;水生木,此其父子也。然则,天京乃四水交汇之地,水溢其分,过犹不及……”
吴诩:“……”完全听不懂= =
回去跟李治一说,后者顿时笑了。
“东宫属木啊……”
“……”
虽然不太相信老道士那套神神叨叨的五行学说,吴诩还是谨慎地让老道士找了个借口来东宫给李小九诊了诊脉。
结果还算不错。
只要好生将养,活过上一世的年纪还是没问题的。
吴诩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被老道士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嘱咐了好些话。
李治慢条斯理地捋下衣袖,看着屏风外少年露出的半只变红的耳朵,若有所思。
皇帝陛下既然打定主意要迁都,就开始暗中筹备,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解决建设经费。
不等建武帝开始扒拉他的内帑,朱皇后就拿着一叠账本来了。
“居然有这么多?!”老爷子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朱皇后也是一脸复杂,欣慰中夹杂着心疼,对建武帝道:“两个孩子这么用心,你可不能辜负他们……”
换作别人这样说话,建武帝八成要猜疑一番,眼下他却是难得的开始反思自己前几年的政策是不是有些问题。
“九哥儿提议建立商务部,这事……我是得好好考虑一下……”
朱皇后闻言,睨了他一眼,道:“你可算想通了?”
建武帝厌恶商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眼下居然开窍了,不得不说这是幺儿的功劳。
吴诩也没想到他给朱皇后送的那几乎商铺的分红会有这么大功效。
眼下,他正乔装打扮出城去看张佳佳呢。
建武帝把人软禁在皇庄上已有好几个月了,为了她肚子里的太子血脉,庄子上安排看守她的人手都是经验丰富的妇人。
张佳佳大约也知道如今能保她一命的只有她肚子里的这个娃,便也十分老实地养胎。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
吴诩很想知道,在这堪称看守严密的偏远皇庄里,这位女主是怎么把信传到四皇子手上的。
女主凭借着前一世的记忆,把北戎接下来将要南下的用兵计划透露给四皇子,借此取信后者。
她还不算太蠢,送给四皇子的信上并没有把事情原委全部写出来,却让人忍不住想要知道后文。
如果,她只是透露了这些军事机密,四皇子大概还真会忍不住找上门来,谁能料到女主会急不可耐地暗示四皇子夺嫡呢……
这信也就落到了东宫手上了。
四皇子固然是为了自澄清白,把这事告知了太子,同时也是好奇写这信的人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事。
李治自然不会把女主的身份告诉他,只让他带上将作坊新出的武器赶紧回北疆备战。
打发走四皇子后,李治带上整理好的一摞资料去见皇帝了。
这些时日他在东宫休养,心里琢磨了不少事,便都一一写了下来,趁着吴诩不在家,他就给皇帝陛下进谏去了。
建武帝原本还心疼儿子病中都还有操心国事,但看了李治呈上来的那一摞资料后,他就说不出话来了……
仅仅是看了第一份计划书,建武帝就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他是贫农出身,小时候不识字,从军后磕磕绊绊认得几个字,称王之后才开始读书。手下的谋士们总喜欢给他讲那些前朝圣君的故事,想发设法让他当个仁主,但他总觉得又哪里不对……
现下看了儿子送过来的《国家建设计划书》,他才明白,这才是一个皇帝该做的事啊!
“九哥儿,这五年计划,真的可行?”建武帝的双手微微发颤,目光炯炯地看向眼前的青年。
李治微微颔首,道:“新朝初立,百废待兴,陛下仁爱百姓,只是无从下手,不如按计划行事?”
建武帝闻言,神色顿肃,捋着胡须沉默半晌,然后狠狠一拍大腿,道:“他娘的!干了!!”
说罢,他对身边那中年内侍道:“去传丞相、大将军、各部尚书来议事……”
等那中年内侍走后,建武帝眉头一皱,喃喃道:“九哥儿你说得对,应该建那什么内阁了!”
当日,皇帝与朝中几个重臣密议到了深夜。
之后的大朝会,丞相王如柏就上书请辞丞相一职,并上折子建议设立政务内阁,遴选德才兼备的文武大臣为阁臣,封为大学士,专职主理朝堂政事。
建武帝当朝就准了王如柏的请辞要求,同时下诏定了前朝文英殿为政务内阁办公地点,并将于一月后正式选拔大学士人选。
这道旨意一出,举朝哗然。
建武帝也不管底下的官员在想啥,一下朝就拍拍屁股走人。
前丞相老王就惨了,当下就被人围了个结实。
很快,皇帝陛下选拔大学士的流程就下来了。
总结下来就几点:二十五岁以上,有基层工作经验,三年内考核在上等及以上,从业考试合格。
还寻思着走后门找关系的官员们一看都傻眼了。
前面三条都好懂,第四条从业考试什么的到底是个啥?
很快,这些人就知道这是啥了。
“什么,所有官员每年都要考试,不合格的就会被降级……”一个侍郎面色惨白,不敢置信地看着新出台的《官吏考核律》的规章条款,几乎昏厥。
周围的官员不少知道这位侍郎是个不学无术的,全靠出身世家才混了如今的职位,也难怪会这么大反应。
全靠真才实学上来的官员根本不担心这一条,心思略灵活的,已经在打探考试范围,甚至,如何入阁了……
聪明人已经看出皇帝陛下这一招的厉害了。
世家……大概从此很难在把控朝廷官员的升迁了!
但这就是阳谋,世家不但不能阻止,还要想尽办法把自家子弟培养得更优秀,尽可能多地入阁。
趁着朝堂上下的目光聚焦在新的官吏制度上的时候,各州府先后设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叫国立宣传办公室,简称“国宣办”,办公地点大多在各地驿站旁,负责人员基本上由各地绣衣使担任——当然,这一点是不对外公开的。
国宣办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对外发布了新朝第一份报纸———《大梁日报》。
为了让百姓能够第一时间明了《大梁日报》上是什么内容,国宣办遵照上级指示,早早就暗中派人在酒楼茶肆散布舆论,报纸发行第一天,不但把报纸个版面张贴在城中各处通告栏上,还让识字的文人在旁阅读讲解。
那报纸各版面的内容不同,包括朝廷最新政策解析、各地新闻、官员动态、民俗趣事、小说绘画等不一而足,对于娱乐匮乏的古人来说,十分新奇,当天就全部卖脱销了。
吴诩借着报纸宣传了一波国家公学基础教育的政策,算是给各州府的长官施了施压。
等京中各世家争夺完大学士名额再回头发现报纸这玩意儿的威力之时,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