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坐拥书城》 ...
-
出版业曾长期有一种说法:出版是夕阳产业,随着电子读物的普及,读纸书的人会越来越少。但光从北京书展上,暂时看不到这种迹象。
北京书展持续11天,康杜若是跟着简渊从嘉宾通道进场的。而场馆正面的大门,排队的参观者围着场馆转圈转到完全看不见队尾,并且这时还是上午,也就说还不到高峰。
好在讲座论坛区域倒还不算太拥挤,毕竟一般参观者对专业讲座兴趣不浓;此外来,普通票参加不了书展的特别讲座。在展板围出的不大的一片座位区,主要坐着的都是出版从业者。康杜若挂着个员工胸牌,就坐在一个角落里,望着台上的简渊。
今天的简渊穿了一套正式的西装,刘海用摩斯稍微固定上去,露出光洁的额头,显得容光焕发。但更耀眼的原因,是因为他正在自己的主场,讲他热爱的事业。简渊坐在沙发上,微微后靠,气定神闲,配合着主持人的串场词,侃侃而谈,妙语连珠。康杜若看过头一天晚上他的准备,简渊并没有准备讲稿,他只列了一个大纲,然后全凭现场发挥。他在这一行里沉浸多年,自然对很多问题烂熟于心且见解独到。
书展活动众多,讲座时间并不冗长。一个小时后,主持人适时结束了这场关于西方文学本土化的讲座。简渊走下讲台,很快就有几个同行过去和他打招呼,递上名片。简渊一边同他们寒暄,一边眼神示意康杜若到出口等他。
康杜若走到论坛出口,周围参观者的密度陡然几何倍数增加。他们每个人都背着不同出版社赠送的文化袋,每个文化袋里少说也有两三本书,甚至有的人拿旅行箱装书。这其中有编辑、创作者、采购商,当然最多的还是读者。其实书展的书未必比网上便宜,但他们还是热爱这样的氛围,总不愿空手而归。
大约等了10分钟简渊才出来,康杜若看到他的名片夹:“收获颇丰啊。”
“书商来这不就是为了扩展人脉,了解别家动态嘛。”简渊把名片夹收进口袋,当先一步道,“饿了吗?展馆附件也没啥好吃的,就在展位上解决吧。”
兰登中国的展位在外国区,跟直接零售的出版社展位不同,这里主要是谈版权交易,并不卖书,所以参观者寥寥。
“简总,来的正好,来来来!你先挑!”一个年轻小伙看到简渊,连忙不停招手。原来是员工在附近订的KFC到了,大家午饭都简单,几个全家桶和各种小食堆满了不大的后台。在吵闹的场馆里工作了半天,平时斯斯文文的文字工作者们早已饥肠辘辘。
简渊既然负责买单,自然得到了优先选择权,他拿了两个汉堡和康杜若分:“想吃其他的你自己拿,别客气。”
康杜若一个编外人员哪好意思,连连推辞让兰登中国的人先选。简渊就不废话了,直接拿了一盒鸡块和一包薯条给她。版权业务区有两个小桌子,简渊和康杜若坐靠里那张,其他4个员工就挤另一张。他们都很年轻,叽叽喳喳谈聊同龄人的问题,只是会不时瞟简渊这边。
简渊镇定自若被偷窥几遍后,终于好笑道:“偷看什么呢?有问题就问,不许背后议论领导!”
几个人被抓包,都笑得意味深长。当时招呼简渊的男生看样子平时就是个活跃分子,讪笑道:“我们就是在猜这个老师是谁,看着不像客户。”
老师自然就是指康杜若,其实在男生开口时,她就已经有预感了,立刻暗暗瞪简渊,要他注意公共场合发言。简渊接收到她的目光,笑着一把揽过康杜若的肩:“你们觉得是谁就是谁呗。”
这完全就是默认了,四个年轻人顿时露出吃到大瓜的的神情。康杜若少年时并不惧成为视线焦点,但是过了十几年潦倒日子,现在反而不习惯了。在一片善意打趣中,她只能闷头吃薯条,简渊看到她这幅不大自在的表情,低低浅笑道:“这可不怪我啊,是那些人都见微知著,火眼金睛。”
康杜若忍不住拿白眼翻他,狠狠把一包番茄酱包挤烂:“你怎么不说你自己是个显眼包!”
简渊的讲座虽然结束,但也不能甩手走人。如果有感兴趣的客户来展位洽谈,遇到一些问题,员工往往还需要打电话找他。除此之外的时间,他就跟康杜若像普通游客一样逛书展。
与大多数走马观花的观众不同,简渊比一般人要专注得多,尤其是一些以社科书闻名的出版机构,他往往流连忘返。在游客走来走去的狭窄空间里,很不利于人静下心来看书,可简渊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就能安静在角落里翻阅。此时,他不顾身上昂贵的西装,正坐在展位旁的灭火箱上,翻着一本叫《洛阳大火》的书。康杜若凑过去,发现这是一本海外汉学家写的东汉通史。
“很多时候,旁观者的视角能带给你不同的感受。”不用康杜若开口,简渊就自然地与她探讨起来,“好多年没碰中国史了,我的认识都过时了,该好好补一补。”
康杜若和他头挨着头,随着他的翻页速度看,不说书的内容怎么样,但是她很享受与简渊共同阅读的那种氛围。人们常管饮食口味合得来的人叫“饭搭子”,那么,康杜若觉得她和简渊绝对能荣登“书搭子”一列。倒不是说简渊看的所有题材她都喜欢,但是简渊喜欢的书她绝对不会讨厌。他们的高中友谊就是从共同的文学爱好开端,也是这一点冲破时间的阻碍,将他们重新连接了起来。跟大多数情侣比,他们除了逛街、吃饭、看电影,还能选择一处安静的角落分享图书,不需要多少金钱就能获得无上的快乐,康杜若觉得这十分幸运。
她正有些分神,简渊那边已经合上了书,轻轻的一声“啪”让她回过神来。而简渊注意到两人贴近的距离,忽然莞尔一笑:“咱俩这场景,让我想到一幅画面。”
康杜若预感他下面一句不大会正经,果然简渊接着道:“还记得87版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偷偷看西厢记的那个画面吧?咱们这就差飘桃花瓣了。”
怎么会不记得,那幅落英缤纷的画面配上适时响起的乐曲,堪称经典。不过康杜若瞄了简渊一眼,也玩笑道:“他们当时看的可算是禁书,你有禁书要与我分享吗?”
“怎么没有……”简渊目露狡黠,抬起书遮住大半张脸凑近康杜若,几乎贴在她耳朵上低吟道,“我收藏有一套雕版竹坡本《金*瓶*梅》,回家就给你看。”
“去!”
两天后,亚伯斯的讲座活动也如期举行。这倒不是他写的小说,而是由另一位国内心理学家主笔,请他背书的心理学自助书。这书采用漫画形式,非常适合小白入门和碎片化阅读,因为文字有趣,成为了一本畅销书。亚伯斯和他的那位同僚在讲座上,主要是跟台下观众互动,当场讲解一些心理问题解决小技巧,气氛十分活络。
简渊特地抽时间去给亚伯斯捧场,然后兑现了请他吃饭的承诺。
两人是专门驱车离开展馆去午饭的,康杜若觉得这是简渊私事,没有同行,就待在了兰登中国的展位区休息,顺便读简渊买下的那本《洛阳大火》。少了简渊这个碍事者,那4位年轻编辑们立刻围拢康杜若,准备把瓜吃得再有深度些。
“康姐,你跟简总是怎么认识的?”还是活跃小伙子先开腔,“简总第一次给我们开员工大会时,还说他回国不久,要和大家共同进步。结果,怎么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脱单了?”
都是爱书的年轻人,多少带有一种书卷气的可爱。几天相处下来,康杜若和这几位也没那么拘束了,就言简意赅道:“我们是高中同学。”
“哇塞!”没想到她避重就轻一句话,两个小姑娘立刻面带陶醉,“那您和简总是初恋重逢?这么宿命呀!”
“只是同学,纯纯同学情!”康杜若撇清,“就是……比较处得来。”
“肯定不是一般的处得来吧?”其中一位妹子明显不太信,“高中到现在都多少年了,能从朋友发展到恋爱,不可能没有一点基础。要不然大家都有高中同学,也没见多少对恋人呀。”
“是呀,”另一位妹子认真看着康杜若,斩钉截铁地分析,“没准简总早就暗恋您,您不知道罢了。”
康杜若差点喷饭,刚想反驳,可忽然想起简渊还真和她坦白过,当年确实有那么一丝丝小火苗。这一想,她纠错的语气就没那么理直气壮了,敷衍妹子:“你是小说看多了,哪来的暗恋!我跟你们简总第一次碰面时,他可是把我的文章批得一无是处,连带着我的人都被一通怼,那叫一个鄙视。”
“他还怼您?”谁知妹子听说有这么一回事,更兴奋了,“简总就算批评我们也从来不说重话的!”
“那是因为你是女生。”一个男编辑插话道,“简总可没少讽刺过我。”
“谁叫你不按他思路来,总是自作聪明,画蛇添足。”女编辑奚落他,转而又盯着康杜若,“不管怎么说,简总对女性是真绅士,他能怼您,说明您绝对是特殊的!”
合着我被他怼,还是我的荣幸了?康杜若心中好笑。而展位恰好来人咨询,围着她的年轻人这才不得不打住,去处理工作。
趁着他们忙的时候,康杜若给简渊发了一个微信,写道:“你整天给你们员工灌什么迷魂汤?居然让社畜相信老板打是亲骂是爱。”
考虑到简渊正在饭局,可能没功夫看微信,康杜若发完便不管手机,又拿起了书。然而不到五分钟,她的手机就再度响起来。康杜若以为是简渊回信了,打开一看,却是梁夏的一则微信:康姐,有时间语音吗?
之前她跟梁夏合计纪实小说的时候,约好梁夏网站那边不管有什么跟拐卖儿童有关的事件,都跟康杜若联系一下,看看她要不要跟进。康杜若心想会不会是这回事,找了个稍微安静的地方,主动语音了回去。很快梁夏的声音就传了过来:“喂,康姐,最近有一场被解救儿童集中认领活动,你要不要参加?”
“好啊,我肯定去!”此等场合康杜若当然不能错过,立刻应下,“什么时候?在哪儿?”
“一周后在北京。”
“北京?”康杜若惊讶道,“太巧了,我正好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