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出孝 ...

  •   在林家不到一年,姜宁身高长了小一寸,但还是比林如海矮一个头(……)

      她站得本便离林如海不远,此时踮脚倾身向屋里看,坠在银钗上的珠子一晃一晃,几乎要晃到林如海脸边。

      看她这般不掩饰和他的亲近,林如海有些窘然,也觉得无奈,更是彻底不再疑心什么。

      他伸出手,扶住姜宁的肩头让她站好便松开:“罢了,是哄你的,你大哥就在里面呢。”

      姜宁便嗔道:“看来老爷今日心情不错,竟有心思戏弄我。”

      房门开着,他二人的说话声自然传到了屋里,被谢寒听得一清二楚。

      谢寒的身体以旁人察觉不到异常的幅度起伏着。他缓缓吐出一口气。

      姑娘……现在是林老爷的姨娘。

      他不能给姑娘添麻烦,也不能连累到娘和妹妹。

      见一面,能见一面就好。

      谢寒走到门边,声线倒还算稳得住:“娘,妹妹!姑——”他行礼:“见过姨娘。”

      “大哥!”

      姜宁眼前一亮。

      一年不见,谢寒的样貌自然没大改,但他被晒成了小麦色,更显剑眉星目,眼中生光,加之身上多了坚毅气度,看起来真是沉稳了不少。

      他翻年才十八岁,却已经像个真正靠得住的成年人了。

      她绕过林如海,又叫一声“大哥”,便向后一指:“快过去罢,嬷嬷和岁雪可等你一年了。”

      谢寒迅速将姜宁上下打量一遍。

      见她气色比在姜家时好多了,人长高了,脸也圆润了,眉眼间没有郁色,身上头上虽素,但首饰是精工的,坠的珠子是极圆润的南海珍珠,银鼠袄和素锦棉裙都是簇新的,腰上挂的玉佩也是上等碧玉,便知她过得不错,应当没受太多委屈。

      林老爷就在旁边。

      谢寒觉得自己说什么都不好,索性什么都不说,向姜宁答应了一声,便走向母亲妹妹。

      桃嬷嬷上前两步,眼含热泪:“寒哥儿……”

      她什么时候和孩子分别过这么久!

      林如海有些恍惚。

      已经没人能再叫他一声“海哥儿”了。

      姜宁小声唤他:“老爷?”

      “嗯?”林如海突然想到,姜宁正是因没了父母才遭受到种种委屈和磨难,不得不逃到林家来,不免把声音放轻、放柔,“怎么了?”

      姜宁对林如海突如其来的温柔有些诧异,但也没太放在心上——总归不是坏事,指了指谢寒母子三个:“嬷嬷他们在这里不便,也耽误老爷的事,不如还是另找一处给他们说话?”

      林如海点头,叫过小厮吩咐:“带谢小爷去东园里坐,晚饭用上等席面。”又问姜宁:“你去不去?”

      姜宁对看过来的桃嬷嬷和岁雪一笑:“我不去了。”

      “好容易见一面,怎么不去?”林如海看着谢寒笔直如幼松的背影。

      “众口铄金,”姜宁实话实说,“怕被人说闲话。”

      林如海一噎:“我又不会……”他反应过来,“是不是有人说过什么?”

      姜宁低头看芙蓉佩。

      林如海不想逼她说,便没追问:“你们兄妹,亲近些也没什么。”

      他想知道,不问她也会知道。

      他转而提起姜宁进来时东看西看,问她看出什么了:“你觉得这院子好还是不好?”

      “好啊!”姜宁喜欢这个话题,“雅致,又不失大气,那几竿竹子最好,只是似乎缺了一角。”

      “哪里?”林如海才发觉,回到老宅后,他还没好好看过这院子。

      父亲年轻时回乡也曾住过这里。

      姜宁便领林如海到竹丛处:“我觉得这一角再有三两竿就好了。”

      末世前,她在政法学院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律所。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她最喜欢的放松方式就是逛园林、欣赏园林和分析园林。

      这架桥再向西偏二十度是不是会更好看?这里为什么种的是海棠而不是石榴、葡萄?这两棵槐树如果改成紫藤会怎么样?

      她喜欢在园林里毫无章法地畅想,胡思乱想,想象如果她能住进去该多好。

      现在,她真的住进了正宗古典建筑里,也没少逛园子,还会和嬷嬷丫鬟们分享她觉得哪一处景致更好。

      但是,单纯从学识和审美上讲,林如海的水平毫无疑问超出她和所有的嬷嬷丫鬟许多。

      她的观点,林如海会怎么看?

      姜宁好奇又期待。

      林如海认真思考了一会。

      “是该添两竿。”

      看来她的水平也还不错?

      姜宁美滋滋地想。

      “但……就这么缺着也好。”林如海似有所叹。

      姜宁……选择不发言。

      这已经超出单纯讨论知识的范畴,涉及到心灵层面了。

      她又不想和林如海成为心灵之交——她也没那个水准,还是不回答为妙。

      看林如海要陷入沉思,姜宁便趁势告辞回去了。

      天气好,姜宁先和丫头们踢了一会毽子,踢得浑身热腾腾的才回屋。

      ——她以保养身体的名头请示过林如海了,踢毽子、跳百索(这时候对跳绳的称呼)可以,只要不大笑大叫,太过吵嚷就行了。

      但丫头们还是不敢,只会在她踢的时候和她一起。

      抱月端上热茶,趁机回话:“姨娘出去了大约两刻钟,陈三家的也出去了。我看她鬼鬼祟祟的,就让白棠远远跟着,看她去见谁,果然是去见了正院的人。”

      “见了哪一个?”姜宁问。

      抱月更压低声音,说了一个“孟”字。

      孟绮霜啊。

      姜宁并不意外。

      上个月贾敏晚饭后叫她去那次,她就非常怀疑正院在明光院安插了人。

      不然,林如海上午才在她那抄经,贾敏晚上就和她商量拂云抱月的事,也太快了。

      不是在明光院放了人,难道林如海和贾敏还会讨论林如海在小妾的院子里都做什么了吗?

      ……想想就画面很美。

      当然,也有可能是贾敏猜测她还会抄,所以问一声。

      只不过她不信会有人放着这么好的机会不安插眼线。

      但确定了陈婆子是正院的人,姜宁却并不准备对她做什么。

      先不说她院里有四个粗使婆子和四个小丫头,正院的眼线未必就只有一个,就算把陈婆子退了,再换一个人来,也难保不是正院的人啊?

      就算一开始不是,也未必不会被收买。

      她想做的已经做完了。

      孟绮霜一年前就想拿谢寒对付她,现在知道了谢寒回来还特地要见她,她会不会还想做什么?

      多亏谢寒的配合,所有嫌疑她已经在林如海面前洗清了,也暗示了他有人拿她和谢寒做过文章。

      她会很想知道,如果孟绮霜或别的什么人故技重施,结果会怎样?

      至于明光院有人往外传递消息这事,姜宁只能说,陈婆子又进不来卧房。

      她不介意贾敏知道她过得有多快乐,也不介意贾敏知道林如海在她这都做了什么。贾敏想知道……那就随她好了……

      姜宁下午好好活动过了,晚上胃口大开,吃掉了小半盘金银肘子。

      还是想拿肘子汤拌饭……

      末世那几年,她最爱吃的就是肉汤拌大米饭。肉渣和米饭混在一起,别提多香了。

      姜宁不无遗憾地离桌,在院里看了一会星星,看见桃嬷嬷脸带怒色回来。

      “怎么了?”姜宁笑迎上去,“大哥一回来就惹嬷嬷生气了?”

      桃嬷嬷恨恨地:“这个不争气的种子,亏我还操心……”怕被别人听出来什么,便闭口不再提。

      姜宁心里一叹。

      谢寒不愿意结婚吗?

      她今天应该已经表现得够明显了。

      ——她现在是林如海的妾。

      如果是为了她,何必呢……

      这个晚上,姜宁难得想事情晚睡了一会。

      桃嬷嬷转述谢寒不想说亲的理由:这几年他都会南北各处走,娶了媳妇也只能把人丢在家里,便是岁雪出去了,和新媳妇两个年轻女人住着也太不安全,不如还是等几年。何况拂云和抱月未必真看得上他,不必白让姑娘——姜宁——费心。

      这些理由简直无懈可击。

      姜宁又没办法亲自去劝他,问明白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索性决定不管了。

      她愿意支持谢寒买房或给他生意启动资金报答他,也愿意干脆养他一辈子,但她又不是谢寒的妈,管不了他结婚不结婚。

      天大地大,睡觉最大。

      *

      十月快过去时,林如海让人给姜宁端来八十两金子,说是今年她两个庄子上的出息。

      姜宁笑问:“老爷这是贴补了我多少?”

      她那两个小庄子上的出息,就算全折成银子,顶天也就六百两,还是在风调雨顺,全年无灾的情况下。

      本朝官方金银兑换比是一比十,但实际上,一两金子比十两白银更稀有,更是硬通货。

      再加上给庄头的打赏也是林如海出的,他这一出手,至少也是三百多两。

      林如海当然没正面回答,只笑道:“没多少,妹妹收着罢。”

      姜宁才不管他是为什么补贴这么多,总之是好事:“那我可就无功受禄了。”

      她心里美美盘算:

      林如海第一年给了八十两金子,明年至少也是六十两吧?难道只补贴一年,第二年就原数给了?那还是个老爷的样吗?

      一年多赚二百两,十五年就是三千两!连京里的四进宅子都能买一套了。

      而且,这钱对她来说不少,在林家只是九牛一毛,她拿着一点也不心虚。

      嘿嘿。

      *

      第二年,林如海依旧给姜宁拿了八十两金子。

      第三年,孟秋七月。
      还不到庄子上送出息来的日子,林老太太离世已过二十七个月。

      林家出孝了。

      *

      桃嬷嬷拿了六七身颜色鲜妍的衣裳出来给姜宁看。

      穿了两年多素净衣服,再看这些大红大绿,想着外头的秋老虎天气,姜宁只觉得热气已经扑脸上了。

      “不是还改了几身浅粉淡黄的吗?”姜宁问。

      她长高了快两寸,两三年前做的衣服还簇新呢就有些小了。但林家并无奢靡风气,当年给她做衣服时都留了放量。出孝的前几个月,桃嬷嬷就领着丫头们给她改衣服。

      近百身衣服,几乎全改完了,还做了好几身新的……

      桃嬷嬷不肯找姜宁想要的衣服,暗示:“老爷说不定会来。”

      姜宁挥退丫头们,才无奈说:“……嬷嬷看老爷像急色的人吗?再说这才出孝,首要大事是起复,我看老爷未必有那个心。”

      桃嬷嬷想反驳:男人再看着斯文儒雅也离不开那事儿。就是那没了根的太监发达了还要娶几房妻妾呢。老爷都憋了快三年了,还不来后院,那还是男人吗?

      男人什么样,其实姜宁比桃嬷嬷更懂——她睡过的男人一只手数不过来。
      但是:“起复这样大事,老爷必会和太太商议。”

      前面还有一位正房太太呢。

      桃嬷嬷沉默了一会:“可老爷都三十了,一定心急子嗣。”

      姜宁:“太太也好好养了两年多了。”

      桃嬷嬷很有些消沉。

      姜宁只说:“嬷嬷,我只是姜姨娘,不是姜太太。”

      或许是这两年来,林如海每两三天就来吃一次饭,教她写字、读书、作画,甚至作诗——咳,作诗大失败,一留就是半天,给了桃嬷嬷错觉吗?

      两刻钟后。

      姜宁如愿穿上了白绫裹胸,葱绿裙子和淡黄褙子,吃了一大口酥酪下肚。

      真是又甜又香嘿。

      *

      正午,日光晃得人心烦。

      午饭已毕,贾敏坐在罗汉床上,搅了半日浇着玫瑰卤的酸奶,一口也没吃就放在了一边。

      “老爷……如海。”分明是夫妻日常说话,贾敏却莫名有些心慌,“二哥上回来信,说咱们最好回京……”

      这两年,如海似乎是有意远着贾家。

      “起复的事我已有了主意,旨意应很快就到。”林如海硬下心肠,“不必二哥费心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出孝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