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5、成家立业 ...
-
交待过王志山与李润仙,我们再来说说董留成。
公平的时间,从来不会为谁停下前行的脚步。再过一年,董留成便要迎来人生的而立之年。他来江北的时间,已经整整八年。
初来时乍到,他每一天都充满了动力与激情。想着两年所学终于付诸实践,他忘却疲惫,忘却外界的纷扰,在初入职场的道路上,一路奔跑。
一年过后,和同龄人一样,他拿到了转正通知。
转正的这一天,有人告诉他,因为他毕业年份的特殊事件、特殊原因,他得面临所谓的“不成文规矩”:几年中不能升职,不能调往诸如县城这样重要的地点工作。
他懵了。
冰冷的现实无情地浇灭了他的热情,更冷却着他的激情。
就在所有人摇头叹息,认定他和这一年的毕业生一样,不能承受如此之重,自此多了一个躺平、甚至自暴自弃的人时,另一个更大的打击,悄然而至。
这一天,江北税务分局来了一人。
这人是他在校的女朋友林红。
林红带着当初立下的誓言,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来了江北。
双方见面的一刹那,两个人心中不灭的小火苗,噼噼啪啪地跳动着,很快燃成了熊熊烈火。都说有着同学感情基础的爱情,是深厚的、不容世俗所改变的。经历过时间考验的惺惺相惜,让两人的爱变得深沉,也让两个人的内心更加坚强。
望着林红,他知道热爱所在,便是方向。正是这种爱恋,他不顾一切,奔袭几百公里,赶到了林红父母面前。
不曾想,当他兴冲冲爬上林红的四楼的家,想得到林红父母的祝福时,林红父母没有给他任何机会,连同将他带来的见面礼,从高高的楼房层之上,“啪”地一声,弃之楼下。
他的爱,连同他可怜的尊严,被摔得粉碎。
趁兴而来的,是致命打击。
从林红家出来,回家的道路一片昏暗。
他心死如灰。
没有想到的是,他前脚刚回江北,另一头,林红后脚跟来了。
林红毅然决然地告诉他,她非她不嫁。为了他,她会放下一切,甚至抛开父母、舍弃工作,也要来江北,和他厮守。
面对她的信誓旦旦,他强作欢颜的同时,内心在滴血。为了爱,他不会任由林红与父母决裂,只能把一个人所有的痛,悄悄扛下。
他将人生中最灰暗的历史时刻,留给了自己,强行送走了林红。
林红走后,他的天塌了。
他一蹶不振。
爱情与事业的双重打击,让他一无所有。他成了行尸走肉,过得浑浑噩噩。
都说爱情是美好的,但是好的友情,不光美好,还弥足珍贵。身边的校友和同事,包括张家善、马文龙,王志山,先后来到他的身边,不离不弃。他们懂得他灵魂深处的苦,知道他在深渊中无法自拔。
惺惺相惜中,他走出了阴霾,走出了暗无天日。
深厚的友情,让他庆幸遇到了挚友、遇到了知己。
他舔着内心的伤痛,和他们奔走相同的热爱里,渐渐再次焕发出了久违的激情。
他在一帮年轻人中,在失败中寻找成长,在挫折中汲取力量。
渐渐地,他脱颖而出。为他胜出的,是他少有的沉稳和大气。
他渐渐赢得了众人的认可。各级领导眼中,他成了无可替代的能人。
如此能人,以分局长张兴福的用人之道,一定会委以重任。张兴福明里暗里,摆明了他的用人之道:他不会任由滥竽充数的闹剧,在他面前上演。能做柱子的,绝不可错位只给椽子的位置;仅能做椽子用的,绝不冒当柱子使用。
偏偏对于董留成,不知是“不成文规矩”的影响,还是他食了言,这一年,在提拔一名副手时,他选的人不是众望所归的董留成,而是很多人并不看好的张家善。
不论如何,天不遂人愿。留给董留成的,只有漫长的煎熬。
余下平淡得快要掉渣的日子里,留给董留成的,只剩下一字:熬。
熬得住,就能出众,熬不住,只能出局。现实就是这么现实,这么残酷。你如果熬出头,那你只有自甘平庸。
当然,你可以不用跟人比,因为生活总要继续。你虽渴望能够拥有更好的人生,但一个人只要熬过磨难、辛酸、委屈,比别人多熬哪怕一秒,你就有可能多一点能耐,多一点智慧。熬的人生至暗多了,你的内心就会变得更顽强,眼里更有光芒。无论接下来的人生会有多少的痛苦和煎熬横在面前,不过是成长路上的台阶。甚至,等你越来越独立和强大,多了本领和智慧,你才能拥耀眼的人生体验。
好在老天爷对他是公平的。上天在给他关上一条升迁的职场通道时,给他开了一扇窗。这扇窗,是纯真而善良的花明容。
花明容的到来,如同给他灰暗的生活,投进了一缕阳光,增添加了色彩与温度,让他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不凡的幸福。
她的到来,让他深似大海的心海,多了澎湃起伏。
他开始了勇敢的追求,也让她在他的生命中绽放出光芒,一下子拥抱了美好。
老天爷格外开恩,在给了他一个善解人意的花明容的同时,还给了他一个意外惊喜。这一年,他和她有了爱情的结晶。随着儿子的呱呱坠地,他多了一个健康的儿子。
他整个人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中。
好运远不止此。
一纸任命通知,让他八年后,迎来了他职场人生的首次升职。
拿到任职通知,他成了江北国税的二把手。回首往事,他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即将跨入而立之年。和初来时乍到时相比,满天豪气不再,只剩下在日复一日的焦头烂额。
一回头,像是夹皮沟一样的江北,蹉跎了他八年的光阴。而他,就在感觉自己将由小伙熬成老头之时,毫无悬念地成了单位的二把手。
多年的煎熬,职场的沉浮,带给他磨平楞角的同时,多了不一样的历练。处世的眼光,让简单得如点、线、面的世界,多了立体的与庞杂。当上二把手,他负重前行,成了张兴福眼中的房子承重墙。
承重墙的角色不好扮演。干着工作,看着工作了八年的地方,他心中萌生的,是隐隐的一丝不甘。焦头烂额的同时,他不得不感叹,工作,究竟给了他什么?
是的,人不能没有工作。工作除了让一个人作息规律,给了你不一样交际圈,甚至,还会给你衣食无忧。要是幸运,你还有意外收获。之所以说是意外,是因为一个人在成就单位和事业的同时,会给你不一样的个人荣耀,让你非富即贵 ,拥有耀眼的光环和未来。或许,这就是组织与个人的关系吧?
只是沧海桑田。原先以为一成不变的单位,说变就变,横空迎来了国地税分设。而曾经的伙伴们,离他而去。有早一步升职的张家善,如今去了县城;没有升迁的马文龙,分工江北地税,也曝出了即将升职的好消息。
和一个个离他而去的战友相比,他成了一个留守老家的老人。
守着曾经的老巢,他如同一只空巢的老人,眼巴巴看着走出去的张家善、李本兴,个个张开双臂,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恣意驰骋,远胜天高任鸟飞。
没有海阔凭鱼跃,他唯有低头前行。工作每天都得继续。它成了一种修行,一种人生态度。
只有身后的组织像是一成不变。不难猜测,他多年的付出,组织除了给他一个副分局长的职务外,恐怕很难再给他下一步的升迁。
职场如此。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职场,更没有人满足如此的现状。
只是他懂得感恩,知道成就自己的,总有那么一帮人,推着他,帮着他。这里头,不说别人,就有亲如兄弟的王志山。
如何感恩战友般的兄弟,给他们一个好归宿,是他长久以来的一个心病。
他心下隐隐不安。看着年轻的王志山,他日复一日地跟着他,不求回报,承受艰辛,超出常人地付出着,他是看在眼里、怜惜于心。
想着帮他能早成家、能立业,带给他不一样的改变。他能帮的,都不遗余力。好在,就在王志山婚恋的年纪,他终于与李润仙在经历过一个又一个磨难之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春天。
看着二人办下的结婚证,董留成自忖,是不是该给王志山压压担子、让他早日跟自己一样,谋一个好回报?
是啊,成家立业、成家立业,要是自己的兄弟成不了家、不立了业,那,他这个领导和兄长,情何以堪?他如何能担起这份负重?
现实不如他所愿。来江北多少年,他就在前后两届税务局长的眼睛中,沉浮了多少年。他的这个副分局长,还是前一任局长给的。就以现任的局长,以及身为一把手的张兴福,自己要想为王志山谋一个位置,他是那么地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切美好,只能交给时间来熬。
董留成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周岁后的孩子开始了蹒跚学步,咿咿学语。为了孩子,他得照顾搬进农行营业所居住的母子俩。
下了班,他快步走回了家。
家里不仅等待他的温馨,还来了惦记着儿子年满周岁庆生的张家善。
看到张家善,两人多了久别重逢后的热烈握手。
两双手握在一起,张家善是幸运的。他如今已是县城地税分局的分局长。相比之前,他从一名年轻干部熬到副分局长,花了七年。七年后,一切变了。时位移人,他身上的职务,在加速度地升迁着。分工地税,他摇身一变,成了县城分局的分局长。
他分局长的身份,和副分局长的董留成相比,不用再像他一样守时,早早来了江北。张家善面前,就连董留成都在问自己:我是不是太过失败?
看过孩子,花明容的饭菜上了桌。三人坐下吃饭,听花明容在发愁孩子上幼儿园的事,张家善抬头打趣董留成:
“你怎么搞的?小孩都长这么大了,眨眨眼,就该上幼儿园、上小学,你不想着给孩子一个起点,安排他进县城最好的幼儿园和小学校?都非常时期了,你还不打打主意,把自己调到县城去?”
面对张家善轻描淡写,董留成苦笑:
“你以为我不想吗?问题上是想的人是有了,就在你面前;可能把我调上去的人,在哪里?是你吗,我亲爱的小毛弟?”
这话反将了张家善一军。张家善“呵呵”笑了:
“呵呵,这种事情,你都活到这岁数了,差不多头发、胡子都活白的人了,还来问我?你不会巴结个领导,抱上人家的大腿,拨一拨自己!”
董留成反驳张家善:
“不是我的问题。时势造人,我还是相信职场的硬规则:第一,一个人的成就不能大于才华;第二,一个人的财富不能大于功德;第三,一个人的职位不能高于能力;第四,一个人地位不能超过贡献。这些是天道。我不相信,领导会放着有能力的人不用。如果真是这样,我还不如躺倒。站着干什么,瞎折腾吗?”
在张家善听来,董留成的一套理论,早过时了。他一声叹息:
“唉,怎么说你好呢?你的这些话,我从第一次见到你,就听你说了。什么硬规则、软规则的,有用吗?你听我说,领导用人,放心第一、听话第二,能力第三。你就能不能藏一藏你的工作能力,别一天到晚只会闷着头皮,像头驴一样拉磨,憨吃苦累地干干干?像你这种聪明人,还不懂得低头干事的偶尔,抬头看看上面的领导?不跟领导套近乎,你能力再强,就算你会造卫星、原子弹,领导看不见你、不用你,你又能怎样?”
两人这一晚争得不欢而散。
第二天一早,董留成走进江北国税,远远地看到张兴福在等他。
张兴福就是张兴福,在他面前,董留成须绝无非分之想,不能越雷池半步。几年时间过去,董留成令他时时警觉。他不想他越俎代庖。张兴福请他坐下,通报了县国税局汪杨兴的意思,委婉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流,江北往年的税收、税法宣传工作做的好,人家汪杨兴又在念念不忘;眼下又是税收宣传月,你老流不再来一回、干上一场?不说扬名立万,也算是梅开二度嘛!”
董留成摇头。他不接受张兴福的提议,谈了自己的打算:
“兴福,搞税收、税法宣传不该成为我们基层挣面子、捞政绩的重点工作。以前,我是把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因为那个时代,需要税收、税法宣传,让税收意识走进千家万户。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今天一批影、视、歌名星偷税案件被不断查处,方向变了。人人都希望税务局加大惩处力度,打击偷税漏税。形势严峻。要是我们还抱着过去的老弦弹,你、我都得承认我们把不住方向。在农村,我听过这样一句话:村干部的声望是拔钉子户拔出来的。一个不敢站到钉子户面前的村干部,不是好干部。再好的村干部,即便他干了九十九件扶贫济困的大好事,照样抵不过一个影响恶劣的钉子户。村干部的好名声,是敢于与钉子户作斗争。我们也一样。税务局的金字招牌,来自于强硬的执法。即使其他工作再好,也抵不过一家偷税漏税企业的负面影响。踏踏实实把日常工作做好,才是我的本份。我得把更多精力,放在日常、放在拨钉子户。”
张兴福不再作声了。要是放以前,他会毫不客气,以分局长的名义,让董留成按自己的来,可今非皆比,董留成跟他一样,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有想法,有作为,成长了,也成熟了。自己该放手的,还得放手。
别过张兴福,董留成叫来了王志山。
两人要统一步子和调子。
相比几年前,王志山的科员职务——税务局最低级的职务,没有任何变化。他是分局最底层的执行者,也是董留成主张和意图的行动者。可他欣赏董留成的大气、务实,还有不一样的动手能力。董留成能成为分局的副分局长,他欢呼雀跃。他了解董留成,也为自己有这么一个领导,由衷高兴。
极力促成董留成想法的,成了王志山。
分局人数没有变化,依旧十二人。这里头没有退休的老同志,又来了两名新同事。分局里与王志山一样的年轻人,一共四人。其余的,是四十出头的同事——像张八一一样的“老同志”。
老同志们干工作态度很好,业务能力还跟得上。年轻人存在欠缺,态度跟不上。王志山得在中间穿针引线,把每一个人拧到一起,拧成一根绳。
王志山的忙前忙后,张兴福装作一无所知。碍于张兴福的不声不响,董留成不想公开自己想法。
他眼下最为迫切的想法,是王志山成为管理组长的不二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