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越来越可恶了,实际上是越来越喜欢了吧,嘿嘿。
-
德古拉的尖牙设计出自《德古拉在伊斯坦布尔(1958)》,同年,《恐怖德古拉》上映,也采用了尖牙设定。70年代,小说《夜访吸血鬼》出世,而《夜访吸血鬼》的电影版则要等到1994年了。
【文艺作品的创作无疑是吸血鬼文化符号从蒙眬到丑恶,再到当前大众习惯的样子不断演变过程中的幕后推手。而1958年由泰伦斯·费希执导、克里斯托弗·李主演的电影《恐怖德古拉》,在推动这个文化符号变迁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该题材重新得到活力。
……《恐怖德古拉(1958)》由英国汉默电影公司制作。这一版由克里斯托弗·李扮演的高大的德古拉继承了《德古拉(1931)》的外形,融合了1958年土耳其电影《德古拉在伊斯坦布尔》中尖牙的设计,在二战后让这一经典吸血鬼形象以彩色的形式回到大银幕。红色的鲜血完善了他的视觉符号,给观众更强烈的视觉冲击。至此之后,吸血鬼德古拉的造型更加深入人心,完成了从文字描述到大众文化印象的一次转生。
……《恐怖德古拉(1958)》则从造型、表演、镜头运用、人物关系塑造等方面,将吸血鬼角色的超能力影响转向了魅力吸引。这位伯爵更善于利用个人外貌和魅力。电影中的女性受害者们表情和动作中期待多于恐惧,看起来一切出于自主意识。角色行为给原著中的人物关系增添了新的解读,受害者主观相信生活因伯爵从此变得与众不同,德古拉会为她们带来新生。
性/描写是《恐怖德古拉(1958)》的开拓性尝试。影片没有使用直观露骨、令人不适的性/描写镜头,而是大量使用留白。当德古拉慢慢靠近受害者的颈动脉后,画面则不再继续下去。或是切换,或是使用空境留白的叙事给予观众更多想象的空间。尤其当时影视制作技术已越来越成熟,哥特恐怖电影拥有了绚丽色彩的50年代,画面的冲击力变得更加明显,这也成为后来各种吸血鬼题材叙事走向浪漫主义的原因之一。故事中的女性受害者乃至当时银幕前的女性观众从这样的情感幻觉中体会到对普通生活的叛逆感,以及对反叛、乌托邦式爱情的向往,极大地增加了吸血鬼宇宙的吸引力。
正如加蒂斯所说:“《恐怖德古拉(1958)》引起一股全球热潮,创造了当时恐怖片的繁荣”。它是哥特小说诞生地,是欧洲大陆国家电影工业在二战后对吸血鬼题材电影的复苏作出的重要尝试。不论从艺术创作还是商业角度来看,它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加蒂斯认为它不仅仅在当时为汉默影业带来了荣誉,也“影响了之后的一整个年代(60年代)。当这些电影最终于70年代在电视节目上放映的时候,它们又开始对全新的一代产生影响。”】
——吸血鬼德古拉相关内容出自《从吸血鬼形象在文艺叙事中的变化看西方经典文化符号的塑造》,邵筱棠
-
咋说呢,《恐怖德古拉》这部片子我也看了,里面的主要角色都很好看,尤其是女角色,我最喜欢露西嫂子米娜的颜了,真的是大美女!不过剧情性比较一般就是说,也没看出太多暧昧的镜头,老实说感觉不太出来论文作者在论文里面写的性//描写。
-
《恐怖德古拉》火到泰国是我编的,但是火遍欧洲是真的,泰国直到2007年才有电影分级制度也是真的。
在我印象中,原著小说里Virongrong向朋友郡主和Usa说过,觉得Adit像德古拉伯爵的话,也曾一不小心对着Adit说过。
我真挺好奇当时他们是怎么理解吸血鬼的形象的,毕竟60年代的时候吸血鬼形象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虽然那个时候Vi和Adit关系不好,说他像吸血鬼伯爵更多的是在讽刺他的自大傲慢和金顶在他权威的管制下的死气沉沉吧。
但即使如此,Vi也不可能说的是以前吸血鬼那种完全邪恶、丑陋的形象了,毕竟剧情开始时已经是60年代中后期了,Vi又从英国刚回来,肯定多多少少有受到当时的大众观念影响的。
而Adit听到她说自己是德古拉伯爵也没生气,就是觉得好笑,Adit的心胸还是蛮宽广滴——要是没有娱乐精神,他也不可能刻薄得这么冷幽默了。
而神奇的是,无论是泰国本土传说中的吸血鬼还是现在西方的吸血鬼,在极具攻击性、英俊、多金、深情这几点上,都和Adit非常相似。
所以呢,Vi他们对Adit的形容,在某个方面来说到底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