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 10 章 ...
-
很快便到了第三日,一大早,众人齐聚薛家的花厅之内,多日不曾来过,这里早已一扫破败颓唐之气,与薛父在时无甚差别。
小厮捧茶上来,举止利落,井然有序,再看外头往来伺候之人,个个恭敬规矩,精气神格外昂扬,跟前些日子半死不活混日子的模样大为不同。
由小见大,下人如此,可见这位神秘的大爷很有几分本事。
惊奇之余,有些人心里开始打鼓,看来是他们小瞧了薛虯,不知今日他会使出什么手段?
董维笑了一声:“贤侄刚接管家业,想要见见我们也是有的。他年纪小,从前又常居观中,只怕对经营之道不太熟悉,少不得咱们这些做叔伯的帮衬些。”
众人:“……”
心虚之人有没有被安慰到不知道,反正其他人有点无语。
薛虯年纪再小,现在也是正儿八经的薛家家主,是他们的主家,高兴了叫他们一声叔伯,那也是人家尊重。但董维这样一口一个贤侄,未免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这人从前便有些自矜,如今是越来越没有分寸了。
青桐院里,薛虯听到下人回禀,只是淡淡一笑。他现在不怕董维得意,只怕他服软,否则还不好处置呢!
等了大约一盏茶功夫,薛虯起身往花厅而去。花厅里等待的人只见下人纷纷退到边上,束手而立,还没反应过来,便听到刻意放重的脚步声,他们也赶紧站起来,匆忙整理衣领袍袖。
毛毡门帘被挑了起来,众人只觉得光华一闪,一个面容俊秀、气质不俗的小厮打头进来,他回头扶了一把,众人才看清走在他后面的少年。
少年身形修长挺拔,面容还带着稚气,气度却超出年龄的沉稳,他垂目缓步走进花厅,映着身后的阳光,如同一幅隽永悠远的泼墨山水。
众人不管抱着何种心思,都不由在心中赞上一声。
好一个少年才俊!
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没见过薛虯,从前见薛父看重他,还以为是次子薛蟠太不成器,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病弱的长子身上,还惋惜薛父后继无人。
如今见到薛虯,方知是他们想错了。这哪里是无奈之举,分明是最佳选择!
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气度,必定不是凡俗之辈。换成他们有这样的后辈,也不会忍心明珠蒙尘。
不就是体弱多病吗?
又不是好不了,只是要在道观住上几年罢了,能得一个优秀的继承人,等上几年又何妨?
只叹薛父不幸了些,未能等到薛虯归家便猝然离世,否则又该是一段佳话。
但他又是幸运的,虽然身后只留下两个幼子,也足以支撑门楣。
众人连忙行礼,口称“大爷”,就连董维也不叫贤侄了。
薛虯微微颔首,从他们面前走过,路过一个高挑儒雅的中年男人时顿住脚,含笑道:“靳叔父一向可好?”
中年男人愣了一下,他也是金陵一家药铺的掌柜,但他并不是董维那样的老资历,在薛父面前没有太大的体面,偶尔逢年过节才来薛家一趟,并没有见过薛虯。
还以为今日只是来走个过场,没想到当家竟然认得他,还和他搭话。靳延回过神来,脸上顿时布满笑意,容光焕发道:“都好!有劳大爷挂念!”
“听说令堂病了,如今可好些了?”
靳延不妨他连这点小事都知道,连忙道:“只是一点小病,只是不知怎的总除不了根,故而时常反复。”
薛虯道:“病体难堪,需得好生医治,否则小病磨成大病便不好了。”
正是这个话!靳延的母亲年纪不小了,日日受病痛折磨,做儿子的怎看得下去?只是他跑了好几个药铺,请了三四位大夫诊脉开方,都只能暂时缓解,怎么都除不了根。靳延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薛虯便道:“我已经叫人与孙老御医说过,叔父明日可带着令堂去孙家看诊。”
靳延大喜,连忙道谢。
薛虯点点头,往前走了几步,又在一位管事跟前停下:“陈伯父,有令孙的消息了吗?”
提到半年前失踪的小孙子,陈管事眼泪差点掉下来,他那小孙孙才五岁,在门口和邻家小孩玩,一个错眼的功夫就丢了,家里人报了官,儿子辞了差事天南海北地找,至今都没有任何消息。
想到那孩子不知在什么地方受苦,害不害怕,想不想家,陈管事就心痛难忍。
薛虯叹气:“把你那小孙子的画像画一幅来,身上有什么特征也描述一下,我叫人往各地铺子里都送一份,大家都帮忙盯着些。”
陈管事当即就要给薛虯跪下,被薛虯拦住了:“您在薛家当差,便是薛家的一份子,既是一家人,能搭把手的地方,没有置之不理的道理。”
陈管事感激不已。
之后薛虯又点到几个人,竟是每个人都认得,对他们家中的情况也十分清楚,且不吝提供帮助,令人感动的同时,也叫有些人心里开始打鼓。
原以为薛虯只是个小孩儿,又在山中清净地长大,没得几分见识。没想到手段如此了得,短短时间就将人心收拢了大半,看这些人的样子,只怕已经接纳这位小家主了。
其实这并非全是薛虯的本事,至少有一半功劳属于薛父。
薛父实在是个很有魅力的人,虽出身商户之家,然而性情舒朗豪迈、喜好交友、待人赤诚,与他接触过的人很难不喜欢他。
如今薛虯这样殷殷关怀,众人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薛父的影子,自然格外动容,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低头抹泪了。
薛虯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心情十分复杂,父亲若在天有灵,看到昔日同行之人走到这般地步,不知该是何种感受?
他走到上首,却没有坐下,伸手抚摸椅子把手:“从前父亲也是坐在这里与诸位相见的。父亲常说,诸位与他不止是主从,更是好友。他这一生最得意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娶了我母亲,生下我与蟠儿、妹妹三个孩子;二就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待到乌发变白,他盼着还能与你们品茶下棋、畅谈古今……”
话音未落,只听“噗通”一声,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跪了下来,重重磕了一个响头,哭道:“我辜负了薛大哥,偷挪了药铺财物,贤侄送我见官去吧!”
薛虯认得此人,他名叫杨丹,原本是个小乞丐,一个人摸爬滚打长大,某年寒冬与人争抢一件破棉袄,被打成重伤扔在雪地里,被路过的薛父救下。
薛父给他安排住处饭食、请医问药,用了数月功夫才将人治好。伤好后杨丹便粘着薛父,立志要为薛父办事,薛父也不忍他再流落街头,便让他进铺子做个小工,后来见他踏实忠心,将其调进药铺。
杨丹原本没有姓,只有个“大蛋”的名字浑叫着,薛父本想叫他姓薛,被杨丹拒绝了。
他说他问过先生,得要有本事有功劳的人才能跟主子姓,他还什么也没做,不能得到这样的优待。他想姓杨,因为先生说杨家多忠臣,他也会是薛家的忠臣。
彼时薛父哭笑不得,但也感动于他的真心,为他起名为丹,取“一片丹心”之意。
时移世易,没想到发誓要一辈子忠于薛家的杨丹,有一天也会跪在地上忏悔自己的罪过。
薛虯心中复杂,面上却佯作惊讶:“杨叔父这是何意?”
杨丹便将原委细细到来,原是数月前他妻子难产,好不容易生下孩子,自己的身体却受到损伤,需要上好的人参调养,上好的人参价贵,杨丹掏空家底也支撑不了多久,恰好那时药铺已经乱了起来,好些人趁机占铺子便宜,杨丹也鬼迷心窍,从药铺的账上挪了几支五十年的山参。
薛虯听到他报出来的数目,再次惊讶了一下。杨丹的所作所为薛虯都知道,他统共挪了五支人参,在薛虯回来后补上了其中三支的银钱,将账目做平了一些,也就是说他实际挪用了两支山参。
但他现在说的还是五支。
薛虯又是一叹,叫长瑞将人扶起来,先问:“婶娘的病可好些了?”
“好多了。”杨丹哽咽着说。
薛虯:“杨叔父虽然有错,却也是无奈之举。既然认错,便在三年内将人参的钱补上吧。若以后再犯,便两错并罚。”
杨丹连忙道谢,人参钱虽然多,但以他的收入,三年内还清并非不能,只是生活清苦一些罢了。这本就是他应得的,若没有薛父,他早就不知烂在哪里了,若非为了家人,他绝不可能动这样的心思,这些日子内心饱受折磨,如今总算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