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灵慧寺-1 ...
-
“我大宋这是药丸啊!”
永嘉四十一年三月三日巳时三刻,从都城宜都前往城外玄武山灵慧寺的官道上,镶金嵌玉的六辆马车次第行进。在最后一辆马车上,郑微趴在右侧车窗旁,眼睛看着窗外的绿油油的稻田,耳朵听着銮铃“当当当”的声音,身体感受着马车没啥节奏的颠簸,内心深处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五姐姐,窗外有何可看?”
略显稚嫩的声音在郑微背后响起。郑微捏了捏自己的脸,使自己木然的脸上浮现出一个亲切的微笑后,才慢吞吞转过身,对上了坐在自己对面、比自己小了两岁的妹妹郑稚那双飞扬灵动的大眼睛。
多可爱的妹妹!这是唯一一个和自己同父同母的妹妹啊,血缘关系如此紧密,面对她时须得好脾气、要耐心,要温和,要用言语引导。
郑微温和地问她:“你觉得不好看吗?”
“路边田地千篇一律,景致不佳,不好看。”郑稚脆生生地回答。
“你知道这片田里种着什么吗?”
“不知道。”
“是稻,每年七八月间,它们将结出稻谷,”郑微说,“将稻谷的外壳剥开,就是我们食用的米饭。”
“咦,米竟是地里长出来的?!”郑稚睁大眼睛,十分惊奇。
这些宗室公卿家的少女啊,的确有后世青少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个意思了,甚至还有过之而不无及。郑微心情复杂地拍了拍郑稚的头。不过,自己的前身也没有好太多。
她是三个月前穿过来的。
原本的她是P大数学系的博士研究生,三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她在自习室熬夜写磕《代数几何原理》,嗑得累了就趴在桌上休息,然后眼一闭一睁,意识进入到了一个难以形容的维度。
她漂浮在星夜之中,却感受不到身体的存在,只有一个固定的视角,在她视角的前方,是一个漩涡状的巨大银盘,四周有四条蜿蜒曲折的光辉旋臂——不需要任何解释,一个概念被植入了她的脑海中——这是银河系。
接着,她开始下坠,飞速下坠,不由自主的下坠——以一种超越光速甚至更不可思议的速度——朝着银河系的第三悬臂下坠。在这样的飞速下坠过程中,她固定的视角看到超新星爆炸后的残骸、无数颜色各异的恒星、如烟似雾的斑斓的星云……
在坠入一个有8个行星组成的黄矮星星系后,没有任何预兆的,没有任何缓冲的,她下坠的趋势陡然停住,悬停在了一颗蓝色行星上空——又一个概念被植入了她的脑海中——这里是太阳系,蓝色行星就是地球,她漂浮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
她的视角依然还是固定着的,在她的视野里,是无遮挡的半球状天幕,数不清的星辰就像钻石一样点缀在漆黑的幕布上,一条璀璨的星河自上而下横跨了她视野。
她起初觉得自己在做梦,虽然这个梦境过于逼真了——然后,她从星河中获取到了一则信息:她“幸运地”(她觉得要加引号)被选中参加了一场竞赛。冥冥之中的这股神秘力量将总人数不详的若干个参赛人送到了若干个平行世界里去,她所在的是641-6700417号平行世界。每个平行世界有一个参赛人,参赛人的竞赛内容很简单,就两个字——活着。谁能在平行世界里活得长,谁就胜利。胜利的人能得到一个和高斯、欧拉同档次的聪明脑瓜返回自己来时的世界。
“如果输了又会如何呢?”她冲着星河大声喊。
神秘力量没有回答她,仿佛这是一个不问可知答案的问题。
然后她眼又一闭一睁,瑰丽的星辰天幕消失,自己来到了这个时空,变成了一个身着古装、梳着双鬟,和她同名同姓的十四岁女孩。
作为一名脑子里全是理性思维的未来数学家,她当然不会不加思考就接受神秘力量的说法,哪怕这个奖励特别特别特别迷人。
她花了三天时间来观察、思考和分析,最后用反证法、归纳法论证之后,确认自己的经历的一切并非做梦,也非发疯,自己的确穿越到了这个崭新的平行世界。
她意识到,冥冥之中的这股神秘力量实在太强大太强大太强大(重要的话说三遍)了——它们(或者是“他们”)都能给平行世界编号了!由此可见,神秘力量已经彻底掌握了时空的秘密——这是21世纪的人类想象中里的“神”才能做到的事情。
反抗是不可能反抗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反抗的。因为,神秘力量在她的脑子里留下了一点东西:只要她闭上双眼,凝神静气、进入思考状态,就能唤醒神秘力量留给她的地球同步轨道固定视角——她大脑中会出现一张实时的星空图。因为没有地球的大气层散射,不论何时,她都能看到一张熠熠生辉的星空图。
对天文学家来说,这种自带望远镜视角的用处可大了,可对她的“活倒老死”目标,这东西就没啥作用了,只能说聊胜于无。更重要的是,郑微相当怀疑这星空视角是神秘力量留在自己脑子里的后门程序,是一个用来控制自己的工具——虽然明知道自己逃不掉,但她很谨慎的不多使用这个视角,所谓小心驶得得万年船。
虽然明知道神秘力量要对付自己也不需要什么后门,但谁知道他们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力量呢?他们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就像人类走在草丛中,一不小心就踩死了蚂蚁一样,自己应该谨慎的对待高等文明遗留在自己大脑中的东西。
活着还是有趣的,她对未来有着许多期待,可不想亲身体验自己输掉这局竞赛后的下场。于是只能接受这份劈头盖脸砸上来的命运,想方设法在这个陌生的平行世界活下去,且尽可能活到老死。
首先,她需要弄清楚自己穿到了什么人身上。这点还是让人欣慰的,神秘力量把原本的郑微记忆给她了,让她不用装疯卖傻来适应新环境。原身的记忆就像一块外挂硬盘一样,存在冥冥之中的某个地方,只要她需要就可以搜索调用且没有丝毫延迟。
她不知道自己的记忆和和原身的记忆到底是如何在同一个大脑里运行的,她思考过这个问题,然后如同数学家前辈笛卡尔大佬一样得出结论——我思故我在。
自己的思考方式还是21世纪的,那自己就还是21世纪的郑微。
神秘力量的这番操作,她相信神秘力量确实能改造她的脑瓜,让她的智商突飞猛进达到高斯、欧拉的水平。讲道理,神秘力量都掌握时空的奥秘了,把她的脑瓜改造得聪明一点有什么难度吗?当然没有!
接着,她用了几天时间来消化吸收原身的记忆,将原身记忆中关于这个时代的基本信息和生活在这个时代需要的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等)载入到自己的大脑里。
简单来说,她穿越到了平行世界里的古代中国里一个叫“宋”的国家,不是她在历史书上学到的唐宋元明清里的那个“宋”,时代上更接近南北朝时期的那个“宋”,是个位于南方的割据政权。宋的皇族姓郑,她是南朝皇帝郑道成的三儿子、被封为临川王的郑昭文的第三个女儿,姓郑名微。
一穿越过来就是亲王之女!黄金开局不过如是!
穿越过来的十天后,郑微做了一番估算,她知道了宋国的全部人口、再估算了皇族女性的数量,发现自己穿越成亲王之女的概率仅有十万分之一;再加上她的年龄从24岁变成14岁,从青年变回少女,挣回了10年的光阴再顺带治好了近视眼,她实在应该高兴才对。
但是——最可恶的但是来了——这也是内乱外战不断、极端动荡的时代。
三个月来,她想方设法打听了一些朝廷动向,又跟自己身边的侍女收集了一些街头巷尾的传言,再结合在原时空学到的历史知识和社会学知识,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当今世界看似和平,实则暗潮涌动。
活着,在她之前生活的21世纪当然不是问题。但在生产力低下、随时可能爆发政斗和战争的古代社会,顺顺利利、无病无灾地活到老死的难度就挺大了。
如果她的国家是一个强国,她身为天潢贵胄又是不用上战场的女性,只要不自己作死,活到老死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最大的问题是,她所在的这个大宋横看竖看左看右看都呈现出药丸的气质,皇帝佞佛,亲王明争暗斗,北面强国虎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原时空的安史之乱、靖康之耻和本时空的元熙之乱、河东之变、北境兵变、北府之乱……的相关知识在她的脑海翻腾,郑微想,啊啊啊,我不想当那颗卵啊!!
她深深吐了口气,左手再次撩起窗帘,再次看向车窗外。穿越至今整整三月,这还是她第一次离开被四面高大城墙环绕的都城到达郊外——她想多看看城外光景,和自己脑海中已有的信息进行比对。
农田里的水稻长势只能说一般,水稻之间行距较宽,不过这也难免,在没有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古代社会,是没有办法搞水稻密集种植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那样的场景是工业文明的专利。
“好在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产量不错,人们才不会饿死……”郑微忧郁地轻叹一口气,思绪又飘远了,“这个世界的古代中国也没有红薯和土豆……难道要去美洲找吗?以现在的生产力,这不现实啊……”
正思索着,妹妹郑稚又提问了:“阿姐,那片林子又是何物?”
“是桑树林,”郑微答疑,“桑树生桑叶,农人摘桑叶养蚕,蚕吐丝结茧,从茧中抽丝,你我身上衣物都是蚕丝纺织而成。”
郑微认真介绍着,下意识看向自己和妹妹的衣着。刚刚穿来的时候,她仔细研究了自己的衣橱,很为自己身上的服装惊叹,柔软细密的襦衫,流畅飘逸的长裙,薄如蝉翼的单衣,轻薄透亮的披帛,葳蕤生光的织锦……贵族女性衣物的精美完全不逊于工业化时代里最顶级的奢侈品。
“原来这就是桑树!那些人是在采桑吗?”
蚕桑在古代社会生活里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活动,包括《礼记》在内的许多书中都有论述,理论上说,朝廷应该每年搞一次“亲蚕礼”,所谓“皇后桑蚕以治祭服,共事天地宗庙”,“春桑生而皇后亲桑,于苑中蚕室,养蚕千薄以上”。但这个从秦汉沿袭下来的制度现在已经有些废弛了。这造成了郑稚这样的贵族女子虽然知道桑树和桑叶,但从没见过真实的桑树——此时被姐姐点拨之后,郑稚才恍然大悟。
“他们是养蚕人。”
一排排桑树间,几十名身着粗布麻衣、面容枯黄的中年妇人,正将青翠的桑叶一片片地揪下来,放入她们手挎的竹篮之中,竹篮装满后,就倒入一旁一人高的巨大竹筐中,桑叶满满当当的塞满了两个竹筐,一个矮小削瘦的中年男人,将其中一个比他个头还大装满桑叶的竹框背起来,脚步蹒跚而又急切地朝着郑微朝视线尽头的小村落走去。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郑微面无表情想,“这句古诗真对啊。”
临川王府一群人从东城门出发往玄武山的灵慧寺前进,这一路上行走了大半个时辰,她视线所及的几平方公里分布着的大量的稻田、果园、桑林,要么是公卿士族的私田,要么是寺庙的地产。没有哪块土地属于古代劳动人民,土地兼并的情况之严重,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这基尼系数之大,估计要上天了吧。古代劳动人民被剥削得太惨了,难怪每几年就有起义军爆发。老百姓又不是傻子,过得好谁愿意造反?能把水热丰富、土地肥沃的江南地带的农民都逼得造反……我大宋真是有水平。呵呵,朝廷公文还有脸说‘民多地少’,就算北面的两国不打过来,这大宋也没几年活头了。”
郑微毫不留情地给自己的国家再喂了一例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