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来信 ...

  •   林洄说了放假,英莲等便都去玩了,黛玉在书桌前收拾花笺,挑出一张最喜欢的花笺,研磨蘸笔,认认真真地写了一篇簪花小楷,又拿给林洄看。
      林洄拿来看,原来是一首诗:“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题目是元日述怀,作者卢照邻。林洄看了不大懂,看了题目是元日述怀,想到今天是大年初一,黛玉应是有感而发。林洄反复读了几遍“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这两句意思简单,她能明白几分。
      林洄看不太懂,也不藏掖。她搂着黛玉笑道:“玉儿这诗挑的真好,字也漂亮。姑姑确实要好好练练。只是不知道这前两句是什么意思,玉儿能给姑姑讲讲吗?”黛玉依言,给林洄讲了整首诗,又将这花笺送与林洄。林洄喜的昏头转向,连玉儿带花笺,拍了许多照片,深憾不能发个朋友圈来炫耀。
      黛玉又写了几张花笺,有送与林海的,有送与常姐儿的,都是不同的新春贺词。送林海黛玉写祝愿他健康长寿,万事顺意。送常姐儿的写祝愿她和家人身体健康,幸福团圆。林洄觉得这花笺字也好,词也好,怎么看怎么爱,自己都偷偷拍了下来。
      黛玉歇了一会儿,又挑了一张花笺写,这回却不是新春贺词,而是一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林洄上学的时候学过这首诗,知道讲的是少妇思念征夫。然而玉儿此时写来,应该是思念母亲了。她看着玉儿写“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心里着实难过。在玉儿的心里,母亲是去做了仙女,可是做了仙女又怎么样呢?她还是想念自己的母亲。
      林洄突然想起前两天读的李商隐两句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她心里默默叹了口气,也不说破。
      林洄心里伤感,看最后一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又觉得释然。黛玉的思念也是温柔的,她知道自己见不到母亲,就祝愿母亲在其他的地方也好好过,自己和母亲都要保重,实在是个孝顺又懂事的孩子。
      她想自己来林府也小半年,黛玉逐渐活泼康健。贾敏的去世不再是黛玉的锥心之痛,慢慢转变为遥远的期待与思念。
      这几天过年,林洄心里有点想家,想念当初一家人吃了团圆饭,然后一起看着春晚包饺子的场景。林洄穿越是因为遇到意外,她知自己无法回去,因此每每有了念头,都被理智压了下去。此刻看了黛玉写的这首诗,勾起心里百感交错,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
      黛玉见姑姑流泪,反而劝慰她,“姑姑怎么好生生的就哭了。今儿先哭了,这一年可怎么过呢?”林洄忙擦了泪,敷衍过去:“玉儿说的是,姑姑不哭了。”
      两人收拾了花笺,林洄想起之前新年电影院总是要上贺岁片,遂问黛玉想看什么样子的新故事。黛玉因近日一直在绣黑色小鱼,对鱼类兴趣正浓,因此说要看鱼。林洄找了一个《海底世界》的纪录片,两个人回到床上,一起看起来。
      纪录片比动画片清晰细致的多。黛玉一边看,一边惊奇,她从前只见过家里养的锦鲤,颜色艳丽,曾给它们喂食。原来海里有那么多颜色各异的小鱼,远在海底,又近在眼前。
      在柔软瑰丽的珊瑚丛中,各色小鱼成群结队,悠然穿行其中。黛玉听过“海纳百川”,原来海里万千物种,同居一处,形象各异,却又共同生活。
      黛玉正感慨间,突然看到一条蓝色小鱼游着游着,被伪装成珊瑚的大鱼猝不及防地吞食。她叫了一声,林洄见她受惊,急忙搂住,安抚她:“我们人吃五谷杂粮,果菜时蔬。大海里的这些鱼也不能挨饿,饿的时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大家都要活下去。”
      黛玉问:“它们不能一起吃泥巴吗?”林洄想了想,说:“天地生万物,万物相生相克,就像鸡吃虫,狼吃羊,这是它们为了存活的天性。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饲狼。人心怜羊,狼心独怆。狼也要活,羊也要活。就算我们不喜欢狼,但是它自己想活,就要捕羊吃。海里的鱼也是如此,为了存活,它们就要捕食。我们喜欢它或者不喜欢它,它都不愿意为了让你喜欢,而自己饿肚子的。”
      黛玉想了想,低声说:“饿肚子是不好受,羊可怜,狼很可怜。大鱼吃小鱼,人又吃大鱼。它们都很可怜。”林洄见黛玉不再纠结,又接着看,两人沉迷于海洋的辽阔广袤,包容万物的美,十分入迷,反复看了几遍,到了吃晚饭时,方停了,仍依依不舍。
      晚饭后,黛玉将花笺送与林海,兴致勃勃地跟他讲述:海底的世界悠远深邃,各种各样的鱼虫,宽的细的长的扁的,都生活在一起。海底还有许多花朵一样的水母、珊瑚,颜色各异,自由舒展。林海赶路虽见过海,只见辽阔无边,却不知海底是何等的奇伟壮观。
      林洄又打开纪录片,三人一起再看,黛玉看得津津有味,林海目不转睛,啧啧称奇。三人看完,仍恋恋不舍,赞叹不绝。林海见时间太晚,便叮嘱林洄及黛玉早点歇息,自己也回去了。
      林海回房,被奇妙海底世界所冲击的理智也逐渐恢复。他想:世界的奇妙远超过书上所上所写,那海底的奇妙壮阔,又有多少前人能见过呢?《山海经》里种种奇闻异兽想必也是有的,只是世人无缘得见,因此都归于神话。天高海阔,世间到底有多少奇伟之观,真是世人难以想象的奇妙。只怕秦皇汉武所孜孜以求的仙缘,也不过如此了。小仙姑竟然将此视作平常,玉儿的福气,远比秦皇汉武更大,只是不知道要如何报答。
      初二日,林洄找了许多海洋的科普视频及纪录片给黛玉和林海慢慢看。从此每日黛玉饭后与林海林洄同看《海底世界》,睡前与林洄温习《西游记》,大家交流观后感,开拓胸襟,增长见识,十分得益。
      黛玉见了天地之广袤,方知自身的渺小。见了师徒四人关关难过关关过,方知世人各有各的苦与不足,仍需直面生活的困境。她对这些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感悟,然而她心生灵慧,逐渐明白世界不止是眼前的一方院落,生活是命运一次次的试炼。
      初三之后,日子如常。正月不能动针,黛玉便拿了一套《正字通》,教她们如何使用翻字书,找自己不认识的字学。林洄翻了一下,觉得太费劲,满篇都是不认识的字,经常要顺着上下文猜这是什么字,又撇下了。
      英莲得了这个,如珍似宝,成日间抱着,虽然很多不懂,也爱不释手。林海得知,又令人买了几套《正字通》,送与黛玉,黛玉便送了英莲一套。青鸾白鹤英莲几个,几日学一首简单的小诗,日日学上十几个字,除了常用字,各人的名字,连生活里的常见物品,都会读写了。
      元宵那日,大家吃了元宵。青鸾白鹤英莲想了一些简单的字谜,甄家娘子和林洄猜,黛玉做裁判。大家玩了一回,都很开心。林洄看她们学习认字取得进步,因此送了她们一人一板发绳,用来奖励她们。
      过了正月,林海收到了贾政的年礼及回信。贾政的信先说自己已为贾雨村谋了韶州府知府,得了调令,贾雨村转过年就去赴任。贾政在信中不住夸赞贾雨村的才学能力,深恨不能留他做个清客常伴。林海知道贾雨村惯会曲意逢迎,并不意外。暗想韶州府是张九龄的故乡,倒是个好地方,可见贾政对雨村的偏爱。
      贾政说,转过年,宝玉八岁了,理应好好读书。自家的学堂原本是族老管辖,学识能力不足,与贾雨村的才华能力更是天壤之别。妹夫对幼女启蒙尚且请了进士,甄家给小儿启蒙也请进士,江南学风如此甚好。相比之下,实在不能把孩子留在自家的学堂,成日无知玩闹,如今就托付给妹夫教导。
      遂百般努力说服了贾母,由贾琏小两口带着贾琮、宝玉、贾环三个来苏州求学,照顾他们。如今已定好,只等过了灯节就出发,二月里就好到了。若是妹夫于繁杂公务里拨些时间,偶尔指点他们兄弟几个向学做人的道理,实在感激不尽。
      因怕林家守孝不便,故请林海帮忙择一学院,在学院附近选个安静的房子给他们住也就罢了。家里带的多是小厮,除了琏儿媳妇带了丫环婆子,他们兄弟几个都不许带丫鬟来的。林海看到此处暗自点头,这点考虑的倒周到。天书上说玉儿与宝玉有前缘,为了避免玉儿和他再纠缠,还是不见的好。
      林海收到信,安排管家给他们挑选房舍,采买用品,安排几个下人去收拾房子,照顾他们刚来,各处都不熟悉。又联络交好的山长,安排贾琮、宝玉、贾环三人入学之事。
      话说宝玉定了去苏州求学,贾府里上到贾母、王夫人、下到房里的各个丫鬟,都十分不舍。
      宝玉头一个不愿意去。难道江南的老师就更好?贾政所谓的好老师,只怕十分严厉。况且去了,身边没有祖母、母亲,也没有姐们们和熟悉的丫鬟,这日子如何过呢?因此撒泼打滚,求了贾母又求王夫人,无奈拗不过贾政定要他去,只得罢了。
      贾母认为不过是个进士老师,有什么难得的,花钱捡了好的请来就罢了。自己风烛残年,何苦要宝玉离家千里求学,难道真的要宝玉去考状元不成?
      王夫人想的是珠儿去了,元春入宫,她如今只有这独生儿子在身边,如今又要去千里之外读书,恨不能收拾衣物去给宝玉陪读。贾政知道王夫人溺爱宝玉不在贾母之下,遂让她日常可以关心迎春姐妹三个,可以解解寂寞。兰儿甚小,实不能让他离了李纨,王夫人可以也多亲近兰儿些。况且如今凤姐也去苏州,管家还是要王夫人管起来,日日忙碌,只怕就顾不上想儿子了。
      晴雯等想的是,宝玉这一去,只留几个打扫房子的人就够了。袭人还能回老太太房里,她们几个可怎么办呢?又不知道会安排到哪一处了。心里暗自发愁,也舍不得宝玉去。
      赵姨娘听说环儿要与宝玉同去,心里不舍,又有几分得意:纵使全家都把宝玉捧成凤凰蛋,老爷也没有只偏心宝玉一个的。族学哪里比得上林探花找的学校,我这环儿也不比宝玉笨。宝玉肯学就罢了,若是宝玉贪玩,环儿比他学得更好,那才是扬眉吐气呢。因此按下不舍,打点行装,殷殷嘱咐贾环去了要认真学,比过宝玉,让老爷更喜欢他些。贾环虽半懂不懂,宝玉去了,他知道肯定是好事儿,一一应了。
      邢夫人倒觉得琏凤二人去了很好,把贾琮带走了更好。她本是填房,对这些子女亲情上有限,只是不忿儿媳妇仗着家世好,家里有钱,处处都比自己张扬圆滑,得家里各人的宠爱。若是他们都去了,自己若趁机生个一儿半女,岂不比现在更好。
      贾琮与贾环同年,比贾环还小些,听闻要去苏州求学,心里是怕的。但是他自幼丧母,并无母亲为他筹划,只是心里想:家里所有孩子,宝玉最得大家喜欢。听闻有宝玉同去,若不是好事儿,祖母肯定舍不得宝玉的,因此愿意去。况且贾琏又一同去,可以照顾他的。因此收拾了行囊。贾赦又赏了他些私房银子傍身。
      贾政其实也与贾珍商量过,贾珍说蓉儿已经娶了妻,就不急着学习书本,只学些官场历练更好。倒是贾蔷可以去的。贾蔷却说自己与贾蓉最好,愿意同进同出,在族学上课就好。因此宁府并无人去苏州求学。
      过了灯节,贾琏夫妇带着宝玉、贾环、贾琮几个,拜别了家里众人,启程前往苏州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