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后宫 ...
-
商王帝乙在南疆身中蛇毒,随驾人员虽然护送他回到朝歌,终究是回天乏术。一代帝王厄然长逝。
帝乙死后,商王朝为他举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国丧。帝乙的继承人太子受将在他死后一年正式登基为王。
帝乙死在炎热的夏季,他的死却给这个国家蒙上了一层乌云。
自从帝乙死后,朝歌就一直在下雨。殷瑤站在走廊下,静默无声地看着磅礴而下的雨水。这是她父王死后的第三天。这场大雨从父王死去的那天开始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停歇。唯一好点的是,那天那种耀眼的闪电、振聋发聩的雷声在昨天已经停止了。
她看着天空,她恍惚错觉,这个王朝的未来将如同这天空一样即将改变,走向一个艰难昏暗,诡谲莫测的未来。
那会是怎样的未来呢?这三天,殷瑤的脑中每时每刻都会浮现出那天晚上,当御医令昆宣布父王帝乙死亡,臣子仆从万分悲切的时候,殷受投向他们寿仙宫的那抹视线。那眼神让她感到由心的彻寒,让她有种极其恶劣的预感。殷瑤不得不承认,就算她拥有一个上下两世加起来有近四十岁的年龄的灵魂,还是在那一刻感到了畏惧。殷受一个十六岁,在前世还是背着书包上学的少年,令她畏惧。
所以,父王的死虽然让殷瑤无比悲痛,她还是警惕地分出心神,去关照殷受的一举一动。她的手现在伸不进朝堂,后宫已经遍布她的眼线。就算是东宫,有个风吹草动,她这边都能收到消息。尽管做不到不十分准确,甚至是模糊的,也足够让她有充分的时间,做出反应和防范。
但是殷受这边没什么时间来料理自己的兄弟,以及先王帝乙留下的那些后宫女人。
当初,姜妃等人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谎造了女娲庙显神迹,大夏天反而开出碗大的桂花。这个谎言是权宜之计,而今在帝乙死后,丧讯传递全国后,已经不攻自破。
于是这便向诸侯们传递出了一条信息,一条朝歌示弱诸侯的信息。但凡有点心思的人都能猜出,帝乙的死绝不是那么简单,至少他不是回到朝歌,在给女娲娘娘献祭的过程中突发疾病死的。否则女娲娘娘庙里的吉兆不就是个大笑话吗?将此视作吉兆的商王室以及背后的朝歌势力,不更是个大笑话吗?
若帝乙不是在朝歌突发疾病而死,那他就是在回到朝歌之前,在女娲庙吉兆这个谎言散布出来前,帝乙就出了事。
有心人甚至会猜测,帝乙死于谋杀,就像之前死在游猎的商王一样。
但是没人会真正在意这个可能存在的“谋杀者”是谁。所有的诸侯都从女娲庙吉兆这个谎言中得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朝歌向诸侯示弱了。就是商王在游猎的路上出了事中了招,大商都不敢劳师动众地寻找凶手,连大张旗鼓地昭告当地的良医拯救商王的性命,都不曾有。朝歌的人马只敢撒出一个弥天大谎,然后在这个谎言遮掩下,偷偷摸摸地跑回朝歌。
哦,朝歌还故意派出个比干,故布疑阵,混淆视听。
刚刚接手商之权柄的殷受,所面对的第一重问题,就是打消这些诸侯心中产生的疑虑,让他们依旧畏惧大商的国势国威,至少要在表面上服从这个古老王朝的号令。
殷受接手了帝乙的一切,但是得在一年后才能称王。这时候的商朝,势力的最高阶层在殷受手中,同时也在王室宗亲和三大臣手中。
这三位大臣分别是国师闻仲、首相商容、武成王黄飞寅。
太子、宗亲、三大臣这三方势力组成了一个共同决策群体。三者关系融洽,则王权可以顺遂地得到接替。否则,将是又一次政权的动荡。没能熬过最后一年,登上王座的商太子,在历史上不止一个两个。这些失败者多数都贬出了殷氏族谱,少数则是悲惨地死去。
殷受在大臣中威望颇高,甚至不低于他的父亲。帝乙为君时的做派,在一些大臣眼中是颇为软弱不够坚定。太子殷受的言谈举止却有点和帝乙相反的意思,很得激进派的欢迎认可。其中的代表就是少年国师闻仲和大部分王室宗亲。掌管兵权的武成王倒是中庸些。
所以和大部分商太子在最后一年的谨小慎微,甚至是唯唯诺诺不同。殷受受到群臣的拥护,一上台已经是商国主人的气派,一言九鼎,没有半点受人遏制的意思。
殷受主事第一件,就是派遣一支五万兵马,由朝中一等大将带领,奔赴诸侯,同亚相比干汇合。并且亲笔书信一封,赐予比干对不敬先王使节的人,必须当场击杀的权力和命令。
这样铁腕的决策,是单刀直入的蛮横,连半点周旋示好都没有,却是对大商国势质疑的最强有力的驳斥。顿时让蠢蠢欲动的势力按耐了下去,不敢正面出声,质疑帝乙的死因,甚至连女娲庙吉兆这件事大家都选择性地遗忘掉了。
殷受做出的第二项决策是殉祭,大批的猪牛羊被宰杀,送去帝乙的陵墓。
按照规律,这时候太子应该下令让宫中的婢女仆从,还有后宫小品阶没有封地的妃子全部放入人殉的行列中,坑杀于帝乙的陵墓里。
但是殷受没有这么做,而是让仆婢继续留在宫中,少部分放出宫。至于妃嫔的去向,殷受没有立即给出决定,但是到底没有让她们去给帝乙陪葬。
这第二件事让王室宗亲中不少人颇有微词,最后都在太子的几次交谈后被迅速收拢了人心。
同时被收拢了人心的,是帝乙时代本该一起殉葬的后宫团体。尤其是那些没有人-权可言的仆役,。因新主人难得的仁慈,挽救了生命,让他们对这个施恩者感激涕零,一个个发誓要用自己这条多出来的命去效忠新的主人。
殷瑤在得知殷受不拿活人殉葬这个消息时,就知道这个后果。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而来的穿越者,殷瑤对殷受做出的这项命令绝不会有否认的态度。恰恰相反,殷瑤是很欣赏这种敢于突破既有的规则,更理性地去处理事情的行为方式的。
与其将这些将宫里事务熟悉了的宫人全部杀死陪葬,再从宫外征召新的宫人,抽调劳动力人口进行培训、教养,还不如就着旧人服侍在身边,来得更便宜行事。
但是殷受迟迟不处置后宫嫔妃,这就很不寻常了。殷瑤凭借女人敏锐的第六感,对殷受的意图有了一个很不好的预感。
殷瑤一直记得殷受看姜妃时的眼神,那种贪婪的目光夺取意味太浓烈了,恨不得化成蛇的信子黏在姜妃的身上舔舐。
殷瑤排布好的眼线,多半为了报殷受的“救命之恩”,对他感恩戴德,这时候多使唤,有些不便当。只有少部分受了殷瑤恩惠的,依旧忠心地给她查探消息。
尤其是东宫的眼线。因为本来就是太子府邸服侍的人,原来就不在帝乙殉葬的名列,反而成了没有受殷受恩惠的人。对太子的忠心一时之间倒比不上先王后宫里的老人。
帝乙死得突然,诸侯都没有准备。现在是炎炎夏日,即便一直下雨,空气依旧闷热,并不能有效长期地保存尸体。朝廷上一翻议论,最后决定将先王的遗体停棂七天。由闻仲出手动用法术保证这七天先王遗体不受损坏。之后立刻安葬先王。等诸侯陆续赶到,让他们先祭奠先王的衣冠。等诸侯们都到了,再同朝歌的臣子一起祭拜先王的陵墓。
过了第七天,帝乙刚刚下葬还不到半天,殷瑤就得到了东宫那边传递来的消息,说是殷受召了殷尹等几位王室宗老,商议一些族中的大事,其中就有让殷受正式继承族长位置。殷氏是大商第一姓氏、宗族。殷受要接任族长,自然轻忽不得,里面的规矩、规格和登基为王相差不多。
奇怪的是,事情商量到最后,就绕到了太子妃和先王后宫的事情上。
殷受虽然好色,但是一直没有迎娶太子妃,只得了两个庶夫人黄氏和杨氏。黄氏是武成王黄飞寅的堂妹,杨氏是一个小诸侯的女儿。两人背景有高有低,在世家贵女中都能排上号。
太子妃的位置却不是这两个夫人可以“染指”的。按照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商王原配的正夫人必须是东伯侯姜氏的女儿,而且必须是嫡亲的女儿。只有在姜氏没有嫡亲女儿的情况下商王才能迎娶其他族的女子为元后。但实际上,就算姜氏没有女儿,商王都不会迎娶其他姓氏的女儿做元后。他们宁可后位虚悬,也要让殷氏一族永远享受这种来自王室的尊重。
这已然是朝歌王室和东伯侯一族的默契。这样的殷氏血管里有一半姜氏的血液,姜氏成了诸侯中对朝歌最忠诚的一股势力,也理所应当成了最强大的一股势力。
当然,商王这么青睐姜氏一族的女儿,一来是政治权谋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姜氏的女子都十分美艳,有“姜氏姣女,艳冠天下”的美誉。世家大族无不对其趋之若鹜。就算不能求娶到嫡支贵女,也要想方设法得到旁系姜氏女的青睐娶回家。
而“姜氏姣女”的美貌,到了殷瑤的母亲姜妃身上,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美其艳,牡丹为之怯色,皓月为之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