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6 ...
-
诸葛亮在自己生命的前二十七年,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做土匪。
他的家乡在北方某个不算小的城市,家里世代书香,后来因为战乱才逃到汉中。父母虽然早就过世了,却也留了点薄产,支持着他一直在外面求学,乡里有大家的家长看上了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妻子的娘家颇有些家产,又只有这么一个独女,便给了小夫妻一大片地做嫁妆。即使被诸葛亮分出去了不少,剩下的供他一家子吃喝也是不成问题。
然而,幼年受过的离丧之苦在他心里刻下的印记远比他表现出来的要深得多。他记得他离开故乡是因为两个军阀之间的混战,他记得应当是保卫人民的正规军冲进难民队伍里抢夺财物的情景,他还记得他在外求学的时候所看到的那些官场腐败。这一切都让他一方面出于本能的拒绝了好几位朋友的举荐,远离官场和军队,另一方面,他又始终觉得大丈夫生于乱世就当带七尺剑立不世之功。
等他发现了那位“马圣人”,他才解开了他心里的那个结——究竟什么才是不世之功。
他把他的看法和很多人讲过,有人笑他蠢,有人骂他狂,有人一脸向往的说,唉,好归好,也不知道咋样实现,还有人好心提醒他:莫要说这些,小心惹火烧身。只有他那新娶进门的妻子,会支持他为了实验自己的理想社会将把作为嫁妆的良田都分出去,会陪着他读书,会告诉他坚持自己的理想是没什么错的,如果不能达则兼济天下,那么两个人一起,穷则独善其身也很好。
他本以为这辈子也许就只会有妻子这一个知音了,然而,他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遇到了刘备。
诸葛亮不知道为什么会答应跟着刘备上山,虽然说只待三天。这就像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和刘备说起自己的理想,就像他不知道明明刘备在门外的时候通报了姓名他还会在明知他是个土匪头目的情况下放他进来。
也许,是因为刘备的眼神,诚恳,真挚,看着他的时候,听他说话的时候,眼神都是认真而专注的;也许,是因为刘备的态度,坦坦荡荡,对他毫无保留;也许,是因为他能感觉到刘备虽然是个土匪却和他有着同样渴望为乱世中的人们做点什么的愿望;也许,只是因为他们之间,合该就有这么一段缘分。
不过即使如此,他也依旧是没有想过做一个土匪的。
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诸葛亮走的时候,刘备一直坚持要送他,关羽赵云也跟着走了出来。
雪已经停了两天,天色还是灰的,地上依旧是雪白一片。只有两行脚印延伸到远方。
“我让三弟先去探探路。”刘备说:“下的雪厚,怕有些危险。他以前是个猎户,山里情况熟悉。”他迁就着诸葛亮的步子,小心的让出主道,时不时的伸出手扶一把。赵云走在前面,遇到难走的地方就站到一边帮着刘备照顾诸葛亮。
关羽只是跟在他们后面,不紧不慢的跟着,既不伸手也不说话,自管自稳稳的走着。
诸葛亮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明明才是这四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但在这雪地里下山却远不如其他三人矫健。一路上还有一些深涧地洞,被雪覆盖了外面看不出来,应该是张飞在边上插了些树棍做标志,如果不是刘备提醒,他大约就无视踩进去了。
在诸葛亮险些摔倒两次之后,刘备建议道:“上山容易下山难,现在山上都是雪,先生要不等过两天再走吧?”
“不成,不成。”诸葛亮笑着摆摆手:“我上山时拙荆刚好去邻镇亲戚家喝喜酒去了,没来得及告诉她,算算日子今天她也该回来了,若是见不找我定然会着急。”
“先生和夫人感情真好。”赵云感叹。
刘备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既然这样我也不强求先生了。”
正说着,山路已经走了一半,接下来已经道路宽了许多。诸葛亮回过头,虽然对于他来说雪中下山很困难,但其实豫山并不高,也不算太险,“大寨主……”他沉吟了一下,刘备转过头来看着他,山风吹得他头发有些乱:“您回去吧。下面的路不难走。”
“再送送……”刘备搓了搓手,“等开春雪化了,我估计山上也不太平了,那时候也不方便去找先生了。再送送吧……”
诸葛亮内心恻然。他知道刘备什么意思,镇上成立保安团号称要肃清附近山中匪患的事情他早就听说了。以豫山的地势和刘备寨子的情况,很有可能就是第一个用来杀鸡儆猴的开刀对象。
“大寨主,等到开春的时候,就把刚刚我们路过的那条山涧堵了吧。”诸葛亮用手指着来路说道。“……或许可保寨子一时无忧……不过您还是早图他地的比较好,豫山并非藏龙卧虎之地啊……”他突然觉得有种冲动,一种抓过那个人的手说,我不下山了,我帮你。我帮你把整个汉中镇都放到你手里,你帮我实现我的理想,不,是我们的理想。
但是他什么都没有做。他甚至有点不敢看刘备的眼睛。
气氛有些尴尬起来,沉默了片刻之后,刘备开口了:“先生——”
诸葛亮想,如果他要他留下,他会不会真的就转身去做个土匪?
但是刘备只是说:“也许一会还会下雪,还是早些下山也好,我再送送先生吧——”
两人又并肩走了半里,因为路好走了很多,赵云便退到后面和关羽一起。一路却是无话,只听得时不时有雪从树上噗噗往下落下,间或又有树枝不堪重负折落,哗的一声掉了下来。
“大寨主——”诸葛亮再次开口:“——回去吧——就到了——”这么说的时候他们正登上最后一座小丘顶,“站在这就能看到——”他顺手指了指家的方向,然后愣在那里。
一团黑烟,正从那方向升起,在那之下,村落一角,一间草庐里火光冲天。
“——我家”他突然间脑海里什么一片空白,整个人就要朝山下跑,但是身边有个人拽住了他。
“放开我!”他也顾不得什么礼貌和文雅了,眼睛里只看得到那团大火:“我要去救火——”
他能感觉到是刘备抱着他,用力的抱着他拦着他不让他往前。“先生等等,你房子周围好像官兵,小心这是陷阱——”
“那我就更要去,月英还在家里等我——”他发了疯一般的要推开刘备,虽然只是个书生,但他到底比刘备年纪轻,个子也比刘备要高,一时间刘备竟有些拦他不住,直到关羽过来冲着诸葛亮的脑后就是一下。
在黑暗彻底来袭之前,诸葛亮看到的,是刘备焦急的脸和灰色天空下那一股黑烟。有什么白色的东西落在他眼前——不知道是又下雪了还是落下的灰烬。
诸葛亮一晕就是两天。关羽情急之下没考虑到对方只是个书生,下手重了些,为此被刘备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这些,都是后来黄月英和他说的。诸葛亮醒来的时候,月英就坐在他的床边。这让他觉得仿佛是做了一个漫长而奇特的梦。
“傻子呢,”月英笑着说:“你不会真被打傻了吧,那样刘大寨主不劈了关二寨主啊?”
那种他熟悉的温柔的笑容,调侃的语气,和记忆里雪地里那一团火焰重叠起来,诸葛亮不由得握住了月英的手,“到底怎么回事?吓死我了。”
“我都听说了,你这个书呆子怎么救我?”黄月英慢慢的扶着自己的丈夫坐起来。“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我回家来就听说你来山上的事情被人告发到保安团去了,说你落草当土匪了,保安团的人冲进家里来,刚巧我刚回来,他们就抓了我,又烧了我们家,说是要引蛇出洞。”她停了停:“你这个傻子——要不是刘大寨主,我们两都完了。”
诸葛亮半天没说话。
月英叹了口气“一会去谢谢刘大寨主吧。是他带着一帮兄弟和三寨主一起把我救出来的。”她凝视着自己丈夫沉思的侧面,她知道,他要下一个决心,等那个决心定下来,他们就要和过去的日子挥手作别了。即使她总喜欢傻子傻子的嘲笑他,但是她知道,她的丈夫,是天底下她见过的,最聪明最睿智的,也最重情重义的。
所以当她看到诸葛亮抬起头来凝视着她的时候,她什么也没再说,只是轻轻的抽出被握住的手。“去吧。”她说:“去吧。”
那一天,刘备正在大厅里和一干大大小小的土匪商量如果保安团的打上来该如何御敌,诸葛亮走了进来,当着那一屋子土匪的面,走到刘备面前,笔直的跪下,磕头。
“大当家的在上,诸葛亮愿效犬马之劳。”
“先生——”刘备慌忙伸手去扶,声音也有些发抖:“刘备——刘备何德何能……”
从那一刻开始,诸葛亮就正式加入了这土匪寨,一直到他生命的终止,他都是刘家山寨的“先生”。
后来,有很多人问诸葛亮:“先生这样的人物,在这山寨里呆着实在太可惜了。”有善意的,也有试图挖墙角的,还有纯粹就是挑着事想看热闹的。
诸葛亮从来都懒得回答。他为什么会留下来,懂他的人自然会知道,不知道的,他也没必要解释,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足够了。
他只对一个人解释过。那个人叫姜维,时间是在刘备去世后的第二年。
姜维是个年轻的上过军校接受过进步思想的正规军上尉,被俘虏上山之后因为佩服诸葛亮,就一直留在了山上。当他提出那个疑问之后,诸葛亮告诉了他关于他上山的故事。
“所以,”诸葛亮说:“大当家的救过我一家,我就算肝脑涂地也不足报答。”
“可是……”姜维小心翼翼的问:“难道先生没有想过也许去告密的人会是……”
“不……”诸葛亮站起来,慢慢的背过身子去看窗外,正是日薄西山,给周围的景色都镀上一层红色,让他又想起那天在一片白色天地间看到的那把烈火:“伯约啊——”他叫着姜维的字:“如果我告诉你,那天我会进攻你的队伍,不是为了粮草钱财,不是为了枪支弹药,只是为了你,为了传闻中有着天水麒麟儿之称的你。你会怎么样?”
姜维愣愣的盯着诸葛亮,他从没想到过他尊敬的先生会这么说。“即使如此。”他随后坚定的回答:“即使如此,姜维也愿意永远追随先生左右,士为知己者死。留下来,是我自己的选择。”
“是啊,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似乎落入什么美好的回忆里般缓缓的勾起嘴角,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所以告密的人是谁又有什么关系呢……而且,我永远也不会怀疑大当家的会那么做。因为,这条路,也是我自己的选择。”
那一年,姜维27岁。和诸葛亮第一次跪在刘备面前叫他大当家的时候年纪一样大。他们都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为了某个人和心中的理想选择了一条无比艰难的路,又都最终失去了最想与之同行的人,直到自己孤独的走到终点。
然而他们都不曾后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