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一依度和欣欣猫 打分:0 [2025-04-05 10:17:56] 来自山东
像山岳河川那般沉默静立,长久注视。像雪与花与月,在天地自然沧海桑田间偶然一瞬诞生性灵。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你看见,抛花的人,大笑的人,拥抱的人,那双明亮蓬勃的眼,留给你红尘滚烫而短促的美丽。那一瞬,接近永恒——如果说魏无羡拥有让时光随之跃动流转、奔腾飞掠的活力,蓝忘机就是能把生命里每一个重要瞬间拉长至永恒的人。于是,他从来执着、自守、不辜负。—整理这些年对《魔道祖师》的笔记——围绕忘羡二人,谈谈爱,再谈谈人生。#01.迟钝?可魏无羡真不是块木头。#02.秩序之外,心动令蓝忘机颠覆。#03.魏无羡之爱:爱早在成为爱之前就已经爱上。#04.“反叛”,忘羡的共同内核。#05.爱是蓝忘机自由的起点——魏无羡让蓝忘机看见一个真正的自由灵魂是何等模样。#06.魏无羡的一生——“人做出选择,然后付出代价”#07.魏无羡的重生:你要去往何方?#08.爱给魏无羡生活的锚点——蓝忘机的存在,令魏无羡不再重走前世孤胆英雄的绝路悲剧。#09.魏无羡:“爱”源于“豁达”的心。【书评共9k+字】本来起的题目是《当西西弗斯捧起啼哭的春天》,但太西式了(可想而知我的书评展开到何种散乱境地),最终选取了我最喜欢的一句话hh开头写的有些乱,可以直接拉到后面看看,感谢阅读(鞠躬)—#01.迟钝?可魏无羡真不是块木头。魏无羡对爱是“迟钝”的,但书中他的迟钝并未表现为懵懂天然。虽然也“婴纯”,但不至于真像块木头那般与情/欲隔绝或类贾宝玉情痴。一个对恶如此不能容忍的人必然高感知力,能挖掘沉默暗淡的温宁也印证了他的细腻敏锐——《魔道祖师》中,细节无处不在刻画魏无羡天性豁达自由顽皮无拘。尽情拥抱快乐,衷情自我释放,任情随心所欲。赤诚,而不为世俗规则侵染,天生有神,无人可忽视。想起有人说他像个精灵,与生俱来的跳脱、悦动、灵性——我认为,准也不准。精灵意向精妙,可惜这词太飘渺轻盈,前世魏无羡确实好像谁都留不住,可他的命运却如此炙热,如此旺盛,如此鲜明……如此,势不可挡。以至于死亡都蕴含着古希腊式悲壮:金乌从天而坠,血泊赤红而滚烫,那一瞬拉的很长,长至永恒,哪怕其实他是在乱葬岗一片混乱中万鬼反噬、粉身碎骨而死的。高感知高天赋强人格带来近乎摧枯拉朽的生命力,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破坏力——“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此般穿透灵魂、灼热暴烈的破坏。我们常用飓风和火焰比喻爱情降临,魏无羡的存在就是飓风与火焰。相对应的——边界感强、秩序感重、隐忍克制的人或许更容易意识到爱情降临的瞬间。因为爱让边界消弭秩序塌陷,牵扯了四肢百骸叫人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始料不及,天性同本能一并失控,连感官都颠倒,带来羞恼的欢喜,疼痛的幸福,越挣扎,越扎根更深。是的,这就是少年蓝忘机。……哎哟,第n遍感叹,回忆杀里的少年蓝忘机实在太美了,恼得关窗捂耳意乱无措的叽,接过枇杷的叽,直到玄武洞升华至中式美学巅峰,家族、前路、爱情都茫然悲伤,都是涌上心头的水,从灵魂中流露的歌,心上人枕膝上,莹莹垂泪,泠泠吟唱,缓诉衷肠,楚楚动人。—#02.秩序之外,心动令蓝忘机颠覆。书内书外,近乎所有人对蓝忘机的印象都是世家名士、端方雅正、君子楷模,小说开头玄羽羡眼里的叽,更是披麻戴孝,冷若霜雪,前世听学时魏无羡也调侃他“小古板”——“守序”,可谓蓝忘机一角最表面的特征。但n刷后当褪去这层滤镜去看,含光君并非冰冷拒人千里之外,他的气质,更接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正直、端庄、肃然。这种认真、端正的外在表现,呼应叽身上强烈的秩序感,夜猎,读书,礼节,他始终能将信念付诸行动并长久坚定落实。可墨写蓝忘机,没有事事一板一眼,而多写他羞恼,动心,偷吻,写火堆旁垂泪,喝酒后幼稚的醉态,写他为心上人作曲,又未曾将心意宣之于口。这些细节,微小得似乎不值一提,可爱得近乎有些笨拙,却恰恰是角色鲜活的起点。恰到好处中和了外在的冷肃,显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模样:不冰冷,不迂腐,不拧巴,反而柔软又敏感。由此纯真动人。我起先写:“爱上魏无羡,对蓝忘机犹如点睛。”从“云深不知处不许饮酒”到静室藏天子笑,从“带回去藏起来”的手足无措只愿带他逃避出世俗道理,到“无论对错,愿与你一起承担所有后果”的彻悟与决断,蓝忘机好像无声无息颠覆了自己的一切,也彻底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其实他本性高洁、沉静自守,是不作任何改变就已经接近外界对“完美”定义的人,只不过是枝头花、山间雪,檐上月,一份清雅、端正的静美。直到——玉兰笑惊窗,隔船掷枇杷,玄武共生死,洞中歌长夜。少年朗笑如风过,玉兰簌簌而颤,月夜翻墙,衣衫翻飞携月华流转,有谁经过,扰乱一池深潭。——描述「心动」的时候,魏无羡也是蓝忘机的月亮。心动没那么迫切,不如清醒渴望来得滚烫如焚,是觉察以前便早已长久映照在心上,是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而「心动」对蓝忘机本身而言,更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墙那么高,花在园子里能安稳一生。奈何春光太好。那人在墙上邀酒,那人在窗外大笑,唤爱意迎春风旺盛滋长,自然蔓延到秩序之外。这个从蓝家最秩序的土壤里诞生的人,在墙外无视任何阻拦又冲破一切,开出洁白的花。蓝忘机说“招惹”,是波澜乍泛,人的心境不同了,静谧的画卷悄无声息活过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魏无羡同春天一般到来呀,春天点化生命,春天改变一切。—#03.魏无羡之爱:爱早在成为爱之前就已经爱上。魔道塑造蓝忘机极为克制,但他惊觉心动到自我接纳的过程非常完整,对比之下,魏无羡爱情的脉络显得不分明、不清晰。我想,或许爱情本也没必要论起因经过辩得那么分明清晰——“爱早在成为爱之前就已经爱上”。当我明确这件事之后,魏无羡曾开过的玩笑,都像是告白。云深不知处修学的日子埋下爱的种子,玄武洞滋养出爱的雏形——哪怕当时所有人都浑然不觉。作者太会写不自知的心动和不假思索的靠近,太会写自由自在的少年被吸引后像鸟儿一样环绕那人飞行,降落他肩头一瞬又啼鸣着飞翔无垠天空。或许前大半本书中受对攻的欣赏、好奇、喜爱、共鸣都跟爱情隔着天涯咫尺,但我同样明白,真实的情谊并非积少成多、量变达成质变,世俗框架所谓亲情友情爱情也不可能泾渭分明——如果一生只为那一人心动,如果每次见面那人都给予你独一无二的体验与刻骨铭心的感受,如果你最终爱上,那么,这拾级而上漫长的旅途难道不是爱的历程吗?墨香三本书的感情戏塑造都是这样:攻的痴情暗恋是明线,受的心动是暗线。心动不同于爱,可心动同样是爱的前置条件。——爱,是一条绵延的河流。当我情不自禁流向你那瞬间,我的爱就开始了。—#04.“反叛”,忘羡的共同内核。越品越觉得,“道侣”就是忘羡最恰当最精准总结——性情迥异,志同道合。不屈从于外界不止不休又冠冕堂皇的压迫与驯化,是忘羡骨子里共通的可贵之处。蓝忘机与魏无羡也恰好一内一外,完成《魔道祖师》“反叛”的内核。魏无羡的抗争,是外显的。近似古希腊英雄式赤诚、孤勇而决绝。毫不妥协而震天撼地,“管他熙熙攘攘阳关道,我偏要一条独木桥走到黑”。而蓝忘机,则“润物细无声”得多。他在不断找寻。少时龙胆小筑外稚嫩身影,到一人向三十三长辈发起进攻,再到十三年后,他背魏无羡脱身,共同面对仙门百家——蓝忘机向家规,向正道,向世界询问,探求何谓真正的是非曲直。他曾经迷惘过,他说:「我不知道这是对是错。」但当他终于决定跨越规矩的枷锁,不再纠结是非对错,选择遵循自己的本心,去直面内心的渴望与爱,这时候,正义之道,却在他足下悄然显现。忘羡神就神在爱情没有建立在二人全方位绑定同步,而是两个独立人格交互共鸣,“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回归“道侣”的本源意义,不再掺杂任何世俗人情的赘余。—#05.爱是蓝忘机自由的起点——魏无羡让蓝忘机看见一个真正的自由灵魂是何等模样。年少遇到那最艳烈的鲜红,驰骋在疆场之上,呼唤着蓝忘机骨子里不循规蹈矩的特质,从山上云间走下。逢乱必出是他的不避世 ,而魏无羡,是他的红尘——仙人入世,从此天地宽广。《魔道祖师》写十三年,魏无羡逝去的日子都要比蓝忘机认识魏无羡的日子要长了,如此漫长的岁月,书里传递给我的,却不是谁在「苦守」「枯等」「空待」,没有昏天黑地、被动而停滞的茫然,没有不走心的靠自我感动营造的虐,反而一切笼罩在平静之中,所有人的生活都还在继续……于是,当我品尝出时间流逝、只道寻常的实感,心脏,就骤然爆发出铺天盖地的悲怆。魏无羡是,有些人的消逝,就像一阵风。蓝忘机是,我心中的风,一直吹向你。十三年前,蓝忘机和他的爱共存的很好,只是路过夷陵,期盼偶尔相逢。十三年间,他与他绵长的痛与永不磨灭的爱同样共存的很好,可是连相逢的机会也没有了。他只是怀揣这爱这痛默默生活下去,近似于等,也不是等,或许并不知道在等什么,或许听人吹笛、看书时翻到干花、彩衣镇叫卖枇杷的时候,也会偶尔寂寞吧。那种寂寞,也没有很刺骨,只是“今年玉兰花又开了,在藏书阁读书会感到落寞”的寂寞,像一阵风:我该如何回忆你呢?又该同谁回忆你呢?至深的绝望之后残存的渺茫指望,有时也能支撑一个人——好像还是那句话,悠悠天地内,不死会相逢。-#06.魏无羡的一生——“人做出选择,然后付出代价”纵观魏无羡一生,有人嘲笑他鲁莽,有人讥讽他天真幼稚,书外不乏评价将他总结为不识大局、意气用事、徒劳无功、一事无成——比起愤怒或试图辩解,我只是听见内心深处幽幽传来一道声音:其实这个人,已经被驱逐过、围攻过、集正道之力讨伐过,最终粉身碎骨,万鬼反噬,尸体都没有留下——连身后名,也早已被钉在耻辱柱上。过客不解不信无法毁灭魏无羡的灵魂,可私欲、贪婪、恐惧与非我族类已经吞噬他的肉身。与刻板印象里认为的不同,墨香铜臭写魏无羡,写同样作为“三界笑柄”的谢怜,从来没有试图营造过所谓完美无瑕的正义代言人,没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说教欲或优越感。魏无羡生前不会做“失去生命让你后悔,等你发现后幡然醒悟”的心思狭窄大怨妇,即便重生归来,没有彻底大反转“你们都误解他了”,没有被仇恨左右,追求复仇虐渣。他大多时候只是沉默而豁达地接受一切,一切指责、恨意或误解,并把大多数激情投入积极迎接每一寸快乐,装疯卖傻,苹果逗驴,我们最初看到的魏无羡,其实就是个逗比皮皮虾。书中甚至未曾借蓝忘机等角色之口描绘他多可怜无辜,只是写蓝忘机:“他无法断言你所作所为对错如何,但无论对错,他愿意与你一起承担所有后果”。《魔道祖师》从魏无羡重生开启。他从一开始就像个天外来客,浪漫主义传奇的人物误入现实主义的世家倾轧。若真写个这样简单粗暴的讽刺悲剧可能就满足一些人的大格局了,可是,作者偏偏用修仙的魔幻设定、鬼道与正道的矛盾冲突、爱情的慰藉、归隐的结局等等,隐藏、冲淡了它们。小说讲述着“少年天才持之以恒向俗世默认规则发起挑战”的经典叙事,回落到魏无羡身上,却并未着墨他最终取得何种成就,而聚焦于以卵击石最坚强过程。这个过程一点都不爽文。若细数魏无羡一生兜头而来无从抵挡的意外,甚至算得上“悲辛无尽,命数无常”。连结局所谓的反转,也不过金光瑶接替他成为下一任罪大恶极魁首,相似的口诛笔伐袭来,角落里帽子再被另一人捡走——主角们经历许多不好的事后,发现这世界或许没有终结,也没有最后胜利者,活下来的人茫然环顾四周,又庆幸地注视着彼此,不知道在这片土壤中,正悄然孕育着下一场轮回。这个看似“英雄”的故事,终于吊诡地倒向另一面:改变世道靠不了某个“英雄”,现实从来运转自如。于是,故事的逻辑基点也彻底从“价值观输出”脱离,回归“人”本身:“人做出选择,然后付出代价”。魏无羡选择了“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既然淋漓尽致经历人生每一过程,那么,怎样的结果,都无所畏惧。—#07.魏无羡的重生:你要去往何方?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结局”是既有的,必然伴随审判,需要定性,盖棺定论,要仔仔细细复盘一场过后才能开启下一阶段。以后世者视角回溯,确实是这样的——我们永远都在研究过去,向历史寻找答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吸取了怎样的教训,得到何种经验。所以,三本书才会有那么多“抽丝剥茧”后概括为愚蠢的时刻:魏无羡玄武洞出头救人,被一些人视作“为江家招来祸患”的契机,谢怜下凡,但“根本没起什么作用,反而帮倒忙”,读者能够纵观全局、俯瞰因果、权衡利弊得失来理性、周全、冷静地分析最优解,却无法真正回到那个危机时刻,告诉你,一个能眼睁睁看着有点交情的同伴受欺凌还隐忍保身的人,会挺身而出屠玄武吗?他还会在举目无亲逃亡路上仍不计后果坚持给兄弟换丹吗,甚至于,会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仍坚持不屈服于温氏吗?或一边说着谢怜不冷静、没能力,没有做神仙的规矩,同时又批评他未承担太子的责任——吊诡的是,如果当初谢怜能漠然旁观仙乐覆灭,什么都不做,责不责任的,反而很少人去考虑了,毕竟,大家都认为做神仙就必须严守天庭的规矩,而不再是曾经那个“有血有肉”的人。——“历史”凝固在过去。后世者所拥有的置身事外的、大量的时间,恰恰是彼时彼刻亲身经历着一切的人,不可预知也无法停顿的沧海桑田。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来不及驻足斟酌,甚至没时间做出选择。他们只是被命运推着走——一瞬间便改变命运,一秒钟即成永恒。无论生死成败,“明天太阳依旧照常升起”。所以,和推理解密小说必须逻辑严密论述合理来证明真实不一样,真实中人性绽放的时刻,往往是反直觉也反常理,说不清而道不明的:不是最聪明、强大、对得最多、错得最少的人取得胜利,而是谁坚持到最后谁摘得果实;也不是准备最充足、条件最优越、距离结果最近的人坚持到最后,有可能只是幸运的人坚持到最后。这世界有时就是好荒唐。公正又荒唐。正如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写:“当我们站在时间河流中回溯时,每个抉择节点都延伸出无数可能;但身处抉择当下的我们,手中永远只有一支手电筒,微弱光束照不到三步之外。”我们那么擅长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却并不能精确知道自己眼下究竟处于何种阶段,或意外何时发生;我们讨论着前人一代代重蹈覆辙,却很久之后才能意识到,自己也是时代轮回的渺小一环。所以,我渐渐不再执迷于站在上帝视角解构人物了,相同行为、同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和时代背景下,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解读。是非对错从非凝固的审判,而是流动的镜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我宁愿去想哲学经典三连问:你是谁,你在哪里,你要去往何方?回到故事中就是:贪痴嗔恚最难洒脱, 情仇恩怨皆作古,是与非难得糊涂,得道不过虚名沉浮英雄叙事从现实中消解,魏无羡,你回来了,你的故事继续,你要去往何方?—#08.爱给魏无羡生活的锚点——蓝忘机的存在,令魏无羡不再重走前世孤胆英雄的绝路悲剧。痛也痛过,恨也恨过,死去活来过,到了明天,我们该往何方呢?——作者说,世上还有许多珍贵的东西,驴,兔子,历险,风云故人,下一代的少年们,沉默的爱人。魏婴,不如来爱吧。这不能简单概括为“真爱万能论”——这样说,实在太小看沉默的大多数读者了,我不信只有我一人在痛彻心扉又破涕为笑之后,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清醒,迫使我思考:既然他们曾珍视又失去的、被迫剥夺的、自甘放弃的,曾经血淋淋发生的一切,永远没有任何快乐能中和,没有任何事能弥补,没有任何未来能将过去挽回——那又是什么能让他们能在漫漫光阴过后保持心灵的宁静,让我们在痛哭流涕之后,眼睛流着泪,也能由衷感到幸福?恰巧此时此刻,小说借蓝忘机的存在,完成一场神显。他,和绵绵、温情、师姐她们,用恩义之爱、朋友之爱、亲人之爱、伴侣之爱,用世上千姿百态又同样珍贵的爱,解答了读者面向魏无羡的疑惑:“要怎样才能留住你?”山远日暮 携手同行天涯路,心头 自有莲花满坞,奢半生 幸得有君共寒暑,江湖 天子长醉枕姑苏魔道塑造了一个很复杂很残酷很真实的世界,可论起来,书里真正想要诉说的,却是世界上还有比阴谋、比地位、比名声、比得失,多倍重要也多倍简单的东西。如墨香所说那句「千言万语不叙,唯有大笑和拥抱」,忘羡二人不仅仅是“有爱的能力”,更有爱源源不竭的力量,就像某种不可思议的天赋,即便他们会失败,会跌落,会撞入死胡同,故事也做到让你相信世上仍有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关于信念,爱,与少年的心。这些存在,带来不惧熄灭又绵长隽永的温暖,冲破蒙尘的过往、遗憾的阴翳,鲜活而灿烂。—#09.魏无羡:“爱”源于“豁达”的心。我想,墨香铜臭赋予笔下角色最珍贵的一点特质,就是“豁达”。深刻的喜剧往往有现实的骨骼,矛盾越巨大越夸张,越能营造啼笑皆非的效果。只是有些喜剧旨在反映社会的悲辛无尽,世界丑陋残酷,处处焚琴煮鹤。而另一些则通过人物的豁达通透、昂扬洒脱、顽强坚定、愈挫愈勇将真实生活存在的疮痍萧索举重若轻,在看破现实真相后,试图回答人生意义之问。答案当然不是精神胜利法,我绝不找借口为罪恶开脱,只是有的时候过度强调外界环境的无限恐怖,反而轻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止步于向外归因就不再行动的话,是否意味着只有诞生在最好的家庭、生活在最理想的环境,一生没遭受任何意外的人才能得到幸福——只有那些能改变世界、颠覆现实的伟人才能取得成功?可是,这样的人,太少了,甚至根本不存在。而对平凡的我们而言,我们的生命被一个个突如其来的意外切割,毕生行走于高低起伏变幻莫测的山脉,被迫直面恢宏的无法改变的命运吹来狂风,面对偌大世界,渺小的自己无可奈何。可与此同时,命运也像掌心的蝴蝶那样——它可以掀起一阵飓风,我们也可以攥紧它。如果说《天官赐福》是写给孩子的现实童话,那么《魔道祖师》给予疲倦迷途之人一方心灵桃源:攥紧内在的平静,流着泪的希望,掌心温暖的幸福,即便前路晦暗不明仍相信自己努力生活的勇气。恰如魏无羡重生归来“我亦飘零久”的境地,值得问“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可凄凉永远不是他,他有种不熄灭的坚强,一种光与热的力量,骨子里的豁达 洒脱 无羁,天性追逐积极昂扬,我觉得这样的灵魂有比世俗任何功绩都宝贵的源力:踽踽独行的少年啊,你为之痛苦、为之悲悯的天真孤勇,你的不忍与落寞,你不肯削去尖刺的不完美,你经历过美好的时刻、遇见过美丽的灵魂,那些理解你的内心看透你本质还坚定信任的爱,你们并肩奔赴的理想与越过樊笼的终极自由——这才是我们愿为之抗争一生的意义。知是我心,但行我行,疾风骤雨,永不却步。这不是精神胜利法,不是价值观输出,而是在认清世界荒诞本质后,仍像西西弗斯般,赋予推石上山这个过程以尊严的清醒选择。《魔道祖师》用曲终人不散的爱与归隐脱樊笼的结局,将现实疮疤转化为浪漫寓言:“人”的一生固然被意外切割,世界在残酷轮回中重蹈覆辙,但面对恢宏命运,我们仍有资格做自己的史诗。爱是希望,是那条开满鲜花的小道,你不管不顾顺着它狂奔,路尽头百花深处啼哭着新生婴童。逃不出去也没关系,太阳会出来的。世上有太多人与事可以打败我,可没有任何东西能永远打败我。
37
[1楼] 网友:墨安 [2025-04-05 10:37:28] 来自河南
厉害
[投诉]
[2楼] 网友:银睦 [2025-04-05 10:46:48] 来自云南
[3楼] 网友:暮山 [2025-04-05 18:12:00] 来自辽宁
你评价得太好了。是一位有思想的读者
[4楼] 网友:我就爱看点文 [2025-04-05 22:46:25] 来自广东
[5楼] 网友:75453287 [2025-04-14 00:48:33] 来自云南
看得我心抽了一下
[6楼] 网友:76928158 [2025-04-14 23:06:26] 来自重庆
深有感触?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一依度和欣欣猫
打分:0 [2025-04-05 10:17:56]
来自山东
像雪与花与月,在天地自然沧海桑田间偶然一瞬诞生性灵。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你看见,抛花的人,大笑的人,拥抱的人,那双明亮蓬勃的眼,留给你红尘滚烫而短促的美丽。
那一瞬,接近永恒——
如果说魏无羡拥有让时光随之跃动流转、奔腾飞掠的活力,蓝忘机就是能把生命里每一个重要瞬间拉长至永恒的人。
于是,他从来执着、自守、不辜负。
—
整理这些年对《魔道祖师》的笔记——围绕忘羡二人,谈谈爱,再谈谈人生。
#01.迟钝?可魏无羡真不是块木头。
#02.秩序之外,心动令蓝忘机颠覆。
#03.魏无羡之爱:爱早在成为爱之前就已经爱上。
#04.“反叛”,忘羡的共同内核。
#05.爱是蓝忘机自由的起点——魏无羡让蓝忘机看见一个真正的自由灵魂是何等模样。
#06.魏无羡的一生——“人做出选择,然后付出代价”
#07.魏无羡的重生:你要去往何方?
#08.爱给魏无羡生活的锚点——蓝忘机的存在,令魏无羡不再重走前世孤胆英雄的绝路悲剧。
#09.魏无羡:“爱”源于“豁达”的心。
【书评共9k+字】
本来起的题目是《当西西弗斯捧起啼哭的春天》,但太西式了(可想而知我的书评展开到何种散乱境地),最终选取了我最喜欢的一句话hh
开头写的有些乱,可以直接拉到后面看看,感谢阅读(鞠躬)
—
#01.迟钝?可魏无羡真不是块木头。
魏无羡对爱是“迟钝”的,但书中他的迟钝并未表现为懵懂天然。
虽然也“婴纯”,但不至于真像块木头那般与情/欲隔绝或类贾宝玉情痴。
一个对恶如此不能容忍的人必然高感知力,能挖掘沉默暗淡的温宁也印证了他的细腻敏锐——
《魔道祖师》中,细节无处不在刻画魏无羡天性豁达自由顽皮无拘。
尽情拥抱快乐,衷情自我释放,任情随心所欲。
赤诚,而不为世俗规则侵染,天生有神,无人可忽视。
想起有人说他像个精灵,与生俱来的跳脱、悦动、灵性——我认为,准也不准。精灵意向精妙,可惜这词太飘渺轻盈,前世魏无羡确实好像谁都留不住,可他的命运却如此炙热,如此旺盛,如此鲜明……如此,势不可挡。
以至于死亡都蕴含着古希腊式悲壮:金乌从天而坠,血泊赤红而滚烫,那一瞬拉的很长,长至永恒,
哪怕其实他是在乱葬岗一片混乱中万鬼反噬、粉身碎骨而死的。
高感知高天赋强人格带来近乎摧枯拉朽的生命力,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破坏力
——“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此般穿透灵魂、灼热暴烈的破坏。
我们常用飓风和火焰比喻爱情降临,魏无羡的存在就是飓风与火焰。
相对应的——边界感强、秩序感重、隐忍克制的人或许更容易意识到爱情降临的瞬间。
因为爱让边界消弭秩序塌陷,牵扯了四肢百骸叫人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始料不及,
天性同本能一并失控,连感官都颠倒,带来羞恼的欢喜,疼痛的幸福,越挣扎,越扎根更深。
是的,这就是少年蓝忘机。
……哎哟,第n遍感叹,回忆杀里的少年蓝忘机实在太美了,
恼得关窗捂耳意乱无措的叽,接过枇杷的叽,
直到玄武洞升华至中式美学巅峰,
家族、前路、爱情都茫然悲伤,都是涌上心头的水,从灵魂中流露的歌,
心上人枕膝上,莹莹垂泪,泠泠吟唱,缓诉衷肠,楚楚动人。
—
#02.秩序之外,心动令蓝忘机颠覆。
书内书外,近乎所有人对蓝忘机的印象都是世家名士、端方雅正、君子楷模,小说开头玄羽羡眼里的叽,更是披麻戴孝,冷若霜雪,前世听学时魏无羡也调侃他“小古板”——
“守序”,可谓蓝忘机一角最表面的特征。
但n刷后当褪去这层滤镜去看,含光君并非冰冷拒人千里之外,他的气质,更接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正直、端庄、肃然。
这种认真、端正的外在表现,呼应叽身上强烈的秩序感,夜猎,读书,礼节,他始终能将信念付诸行动并长久坚定落实。
可墨写蓝忘机,没有事事一板一眼,
而多写他羞恼,动心,偷吻,写火堆旁垂泪,喝酒后幼稚的醉态,写他为心上人作曲,又未曾将心意宣之于口。
这些细节,微小得似乎不值一提,可爱得近乎有些笨拙,却恰恰是角色鲜活的起点。
恰到好处中和了外在的冷肃,显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模样:不冰冷,不迂腐,不拧巴,反而柔软又敏感。由此纯真动人。
我起先写:“爱上魏无羡,对蓝忘机犹如点睛。”
从“云深不知处不许饮酒”到静室藏天子笑,
从“带回去藏起来”的手足无措只愿带他逃避出世俗道理,到“无论对错,愿与你一起承担所有后果”的彻悟与决断,
蓝忘机好像无声无息颠覆了自己的一切,也彻底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其实他本性高洁、沉静自守,是不作任何改变就已经接近外界对“完美”定义的人,只不过是枝头花、山间雪,檐上月,一份清雅、端正的静美。直到——
玉兰笑惊窗,隔船掷枇杷,
玄武共生死,洞中歌长夜。
少年朗笑如风过,玉兰簌簌而颤,
月夜翻墙,衣衫翻飞携月华流转,
有谁经过,扰乱一池深潭。
——描述「心动」的时候,魏无羡也是蓝忘机的月亮。
心动没那么迫切,不如清醒渴望来得滚烫如焚,是觉察以前便早已长久映照在心上,是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而「心动」对蓝忘机本身而言,更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墙那么高,花在园子里能安稳一生。
奈何春光太好。
那人在墙上邀酒,那人在窗外大笑,唤爱意迎春风旺盛滋长,自然蔓延到秩序之外。
这个从蓝家最秩序的土壤里诞生的人,在墙外无视任何阻拦又冲破一切,开出洁白的花。
蓝忘机说“招惹”,是波澜乍泛,人的心境不同了,静谧的画卷悄无声息活过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魏无羡同春天一般到来呀,
春天点化生命,春天改变一切。
—
#03.魏无羡之爱:爱早在成为爱之前就已经爱上。
魔道塑造蓝忘机极为克制,但他惊觉心动到自我接纳的过程非常完整,对比之下,魏无羡爱情的脉络显得不分明、不清晰。
我想,或许爱情本也没必要论起因经过辩得那么分明清晰——
“爱早在成为爱之前就已经爱上”。
当我明确这件事之后,魏无羡曾开过的玩笑,都像是告白。
云深不知处修学的日子埋下爱的种子,玄武洞滋养出爱的雏形——哪怕当时所有人都浑然不觉。
作者太会写不自知的心动和不假思索的靠近,太会写自由自在的少年被吸引后像鸟儿一样环绕那人飞行,降落他肩头一瞬又啼鸣着飞翔无垠天空。
或许前大半本书中受对攻的欣赏、好奇、喜爱、共鸣都跟爱情隔着天涯咫尺,
但我同样明白,真实的情谊并非积少成多、量变达成质变,世俗框架所谓亲情友情爱情也不可能泾渭分明——
如果一生只为那一人心动,
如果每次见面那人都给予你独一无二的体验与刻骨铭心的感受,
如果你最终爱上,
那么,这拾级而上漫长的旅途难道不是爱的历程吗?
墨香三本书的感情戏塑造都是这样:
攻的痴情暗恋是明线,受的心动是暗线。心动不同于爱,可心动同样是爱的前置条件。
——爱,是一条绵延的河流。
当我情不自禁流向你那瞬间,我的爱就开始了。
—
#04.“反叛”,忘羡的共同内核。
越品越觉得,“道侣”就是忘羡最恰当最精准总结——性情迥异,志同道合。
不屈从于外界不止不休又冠冕堂皇的压迫与驯化,是忘羡骨子里共通的可贵之处。
蓝忘机与魏无羡也恰好一内一外,完成《魔道祖师》“反叛”的内核。
魏无羡的抗争,是外显的。近似古希腊英雄式赤诚、孤勇而决绝。
毫不妥协而震天撼地,“管他熙熙攘攘阳关道,我偏要一条独木桥走到黑”。
而蓝忘机,则“润物细无声”得多。他在不断找寻。
少时龙胆小筑外稚嫩身影,到一人向三十三长辈发起进攻,再到十三年后,他背魏无羡脱身,共同面对仙门百家——蓝忘机向家规,向正道,向世界询问,探求何谓真正的是非曲直。
他曾经迷惘过,他说:「我不知道这是对是错。」
但当他终于决定跨越规矩的枷锁,不再纠结是非对错,选择遵循自己的本心,去直面内心的渴望与爱,这时候,正义之道,却在他足下悄然显现。
忘羡神就神在爱情没有建立在二人全方位绑定同步,而是两个独立人格交互共鸣,“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回归“道侣”的本源意义,不再掺杂任何世俗人情的赘余。
—
#05.爱是蓝忘机自由的起点——魏无羡让蓝忘机看见一个真正的自由灵魂是何等模样。
年少遇到那最艳烈的鲜红,驰骋在疆场之上,呼唤着蓝忘机骨子里不循规蹈矩的特质,从山上云间走下。
逢乱必出是他的不避世 ,而魏无羡,是他的红尘——仙人入世,从此天地宽广。
《魔道祖师》写十三年,魏无羡逝去的日子都要比蓝忘机认识魏无羡的日子要长了,
如此漫长的岁月,书里传递给我的,却不是谁在「苦守」「枯等」「空待」,
没有昏天黑地、被动而停滞的茫然,没有不走心的靠自我感动营造的虐,
反而一切笼罩在平静之中,所有人的生活都还在继续……
于是,当我品尝出时间流逝、只道寻常的实感,心脏,就骤然爆发出铺天盖地的悲怆。
魏无羡是,有些人的消逝,就像一阵风。
蓝忘机是,我心中的风,一直吹向你。
十三年前,蓝忘机和他的爱共存的很好,只是路过夷陵,期盼偶尔相逢。
十三年间,他与他绵长的痛与永不磨灭的爱同样共存的很好,可是连相逢的机会也没有了。
他只是怀揣这爱这痛默默生活下去,近似于等,也不是等,或许并不知道在等什么,
或许听人吹笛、看书时翻到干花、彩衣镇叫卖枇杷的时候,也会偶尔寂寞吧。
那种寂寞,也没有很刺骨,只是“今年玉兰花又开了,在藏书阁读书会感到落寞”的寂寞,
像一阵风:我该如何回忆你呢?又该同谁回忆你呢?
至深的绝望之后残存的渺茫指望,有时也能支撑一个人——好像还是那句话,
悠悠天地内,不死会相逢。
-
#06.魏无羡的一生——“人做出选择,然后付出代价”
纵观魏无羡一生,有人嘲笑他鲁莽,有人讥讽他天真幼稚,书外不乏评价将他总结为不识大局、意气用事、徒劳无功、一事无成——
比起愤怒或试图辩解,我只是听见内心深处幽幽传来一道声音:
其实这个人,已经被驱逐过、围攻过、集正道之力讨伐过,
最终粉身碎骨,万鬼反噬,尸体都没有留下——连身后名,也早已被钉在耻辱柱上。
过客不解不信无法毁灭魏无羡的灵魂,可私欲、贪婪、恐惧与非我族类已经吞噬他的肉身。
与刻板印象里认为的不同,墨香铜臭写魏无羡,写同样作为“三界笑柄”的谢怜,从来没有试图营造过所谓完美无瑕的正义代言人,没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说教欲或优越感。
魏无羡生前不会做“失去生命让你后悔,等你发现后幡然醒悟”的心思狭窄大怨妇,
即便重生归来,没有彻底大反转“你们都误解他了”,没有被仇恨左右,追求复仇虐渣。
他大多时候只是沉默而豁达地接受一切,一切指责、恨意或误解,并把大多数激情投入积极迎接每一寸快乐,装疯卖傻,苹果逗驴,
我们最初看到的魏无羡,其实就是个逗比皮皮虾。
书中甚至未曾借蓝忘机等角色之口描绘他多可怜无辜,只是写蓝忘机:
“他无法断言你所作所为对错如何,但无论对错,他愿意与你一起承担所有后果”。
《魔道祖师》从魏无羡重生开启。
他从一开始就像个天外来客,浪漫主义传奇的人物误入现实主义的世家倾轧。
若真写个这样简单粗暴的讽刺悲剧可能就满足一些人的大格局了,
可是,作者偏偏用修仙的魔幻设定、鬼道与正道的矛盾冲突、爱情的慰藉、归隐的结局等等,隐藏、冲淡了它们。
小说讲述着“少年天才持之以恒向俗世默认规则发起挑战”的经典叙事,
回落到魏无羡身上,却并未着墨他最终取得何种成就,而聚焦于以卵击石最坚强过程。
这个过程一点都不爽文。
若细数魏无羡一生兜头而来无从抵挡的意外,甚至算得上“悲辛无尽,命数无常”。连结局所谓的反转,也不过金光瑶接替他成为下一任罪大恶极魁首,相似的口诛笔伐袭来,角落里帽子再被另一人捡走——
主角们经历许多不好的事后,发现这世界或许没有终结,也没有最后胜利者,
活下来的人茫然环顾四周,又庆幸地注视着彼此,不知道在这片土壤中,正悄然孕育着下一场轮回。
这个看似“英雄”的故事,终于吊诡地倒向另一面:改变世道靠不了某个“英雄”,现实从来运转自如。
于是,故事的逻辑基点也彻底从“价值观输出”脱离,回归“人”本身:
“人做出选择,然后付出代价”。
魏无羡选择了“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既然淋漓尽致经历人生每一过程,那么,怎样的结果,都无所畏惧。
—
#07.魏无羡的重生:你要去往何方?
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结局”是既有的,必然伴随审判,需要定性,盖棺定论,要仔仔细细复盘一场过后才能开启下一阶段。以后世者视角回溯,确实是这样的——
我们永远都在研究过去,向历史寻找答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吸取了怎样的教训,得到何种经验。
所以,三本书才会有那么多“抽丝剥茧”后概括为愚蠢的时刻:
魏无羡玄武洞出头救人,被一些人视作“为江家招来祸患”的契机,
谢怜下凡,但“根本没起什么作用,反而帮倒忙”,
读者能够纵观全局、俯瞰因果、权衡利弊得失来理性、周全、冷静地分析最优解,
却无法真正回到那个危机时刻,告诉你,一个能眼睁睁看着有点交情的同伴受欺凌还隐忍保身的人,会挺身而出屠玄武吗?他还会在举目无亲逃亡路上仍不计后果坚持给兄弟换丹吗,甚至于,会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仍坚持不屈服于温氏吗?
或一边说着谢怜不冷静、没能力,没有做神仙的规矩,同时又批评他未承担太子的责任——吊诡的是,如果当初谢怜能漠然旁观仙乐覆灭,什么都不做,责不责任的,反而很少人去考虑了,毕竟,大家都认为做神仙就必须严守天庭的规矩,而不再是曾经那个“有血有肉”的人。
——“历史”凝固在过去。
后世者所拥有的置身事外的、大量的时间,恰恰是彼时彼刻亲身经历着一切的人,不可预知也无法停顿的沧海桑田。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来不及驻足斟酌,甚至没时间做出选择。
他们只是被命运推着走——一瞬间便改变命运,一秒钟即成永恒。无论生死成败,“明天太阳依旧照常升起”。
所以,和推理解密小说必须逻辑严密论述合理来证明真实不一样,真实中人性绽放的时刻,往往是反直觉也反常理,说不清而道不明的:
不是最聪明、强大、对得最多、错得最少的人取得胜利,
而是谁坚持到最后谁摘得果实;
也不是准备最充足、条件最优越、距离结果最近的人坚持到最后,
有可能只是幸运的人坚持到最后。
这世界有时就是好荒唐。公正又荒唐。
正如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写:
“当我们站在时间河流中回溯时,每个抉择节点都延伸出无数可能;但身处抉择当下的我们,手中永远只有一支手电筒,微弱光束照不到三步之外。”
我们那么擅长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却并不能精确知道自己眼下究竟处于何种阶段,或意外何时发生;
我们讨论着前人一代代重蹈覆辙,却很久之后才能意识到,自己也是时代轮回的渺小一环。
所以,我渐渐不再执迷于站在上帝视角解构人物了,相同行为、同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和时代背景下,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解读。
是非对错从非凝固的审判,而是流动的镜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我宁愿去想哲学经典三连问:你是谁,你在哪里,你要去往何方?
回到故事中就是:
贪痴嗔恚最难洒脱, 情仇恩怨皆作古,
是与非难得糊涂,得道不过虚名沉浮
英雄叙事从现实中消解,魏无羡,你回来了,你的故事继续,你要去往何方?
—
#08.爱给魏无羡生活的锚点——蓝忘机的存在,令魏无羡不再重走前世孤胆英雄的绝路悲剧。
痛也痛过,恨也恨过,死去活来过,到了明天,我们该往何方呢?
——作者说,世上还有许多珍贵的东西,驴,兔子,历险,风云故人,下一代的少年们,沉默的爱人。魏婴,不如来爱吧。
这不能简单概括为“真爱万能论”——这样说,实在太小看沉默的大多数读者了,我不信只有我一人在痛彻心扉又破涕为笑之后,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清醒,迫使我思考:
既然他们曾珍视又失去的、被迫剥夺的、自甘放弃的,曾经血淋淋发生的一切,永远没有任何快乐能中和,没有任何事能弥补,没有任何未来能将过去挽回——那又是什么能让他们能在漫漫光阴过后保持心灵的宁静,
让我们在痛哭流涕之后,眼睛流着泪,也能由衷感到幸福?
恰巧此时此刻,小说借蓝忘机的存在,完成一场神显。
他,和绵绵、温情、师姐她们,用恩义之爱、朋友之爱、亲人之爱、伴侣之爱,用世上千姿百态又同样珍贵的爱,解答了读者面向魏无羡的疑惑:“要怎样才能留住你?”
山远日暮 携手同行天涯路,
心头 自有莲花满坞,
奢半生 幸得有君共寒暑,
江湖 天子长醉枕姑苏
魔道塑造了一个很复杂很残酷很真实的世界,
可论起来,书里真正想要诉说的,却是世界上还有比阴谋、比地位、比名声、比得失,多倍重要也多倍简单的东西。
如墨香所说那句「千言万语不叙,唯有大笑和拥抱」,忘羡二人不仅仅是“有爱的能力”,更有爱源源不竭的力量,就像某种不可思议的天赋,
即便他们会失败,会跌落,会撞入死胡同,故事也做到让你相信世上仍有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关于信念,爱,与少年的心。
这些存在,带来不惧熄灭又绵长隽永的温暖,冲破蒙尘的过往、遗憾的阴翳,鲜活而灿烂。
—
#09.魏无羡:“爱”源于“豁达”的心。
我想,墨香铜臭赋予笔下角色最珍贵的一点特质,就是“豁达”。
深刻的喜剧往往有现实的骨骼,矛盾越巨大越夸张,越能营造啼笑皆非的效果。
只是有些喜剧旨在反映社会的悲辛无尽,世界丑陋残酷,处处焚琴煮鹤。
而另一些则通过人物的豁达通透、昂扬洒脱、顽强坚定、愈挫愈勇将真实生活存在的疮痍萧索举重若轻,在看破现实真相后,试图回答人生意义之问。
答案当然不是精神胜利法,我绝不找借口为罪恶开脱,只是有的时候过度强调外界环境的无限恐怖,反而轻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止步于向外归因就不再行动的话,是否意味着只有诞生在最好的家庭、生活在最理想的环境,一生没遭受任何意外的人才能得到幸福——只有那些能改变世界、颠覆现实的伟人才能取得成功?
可是,这样的人,太少了,甚至根本不存在。
而对平凡的我们而言,我们的生命被一个个突如其来的意外切割,毕生行走于高低起伏变幻莫测的山脉,被迫直面恢宏的无法改变的命运吹来狂风,面对偌大世界,渺小的自己无可奈何。
可与此同时,命运也像掌心的蝴蝶那样——它可以掀起一阵飓风,我们也可以攥紧它。
如果说《天官赐福》是写给孩子的现实童话,那么《魔道祖师》给予疲倦迷途之人一方心灵桃源:
攥紧内在的平静,流着泪的希望,掌心温暖的幸福,即便前路晦暗不明仍相信自己努力生活的勇气。
恰如魏无羡重生归来“我亦飘零久”的境地,值得问“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可凄凉永远不是他,他有种不熄灭的坚强,一种光与热的力量,骨子里的豁达 洒脱 无羁,天性追逐积极昂扬,我觉得这样的灵魂有比世俗任何功绩都宝贵的源力:
踽踽独行的少年啊,
你为之痛苦、为之悲悯的天真孤勇,
你的不忍与落寞,你不肯削去尖刺的不完美,
你经历过美好的时刻、遇见过美丽的灵魂,
那些理解你的内心看透你本质还坚定信任的爱,
你们并肩奔赴的理想与越过樊笼的终极自由——这才是我们愿为之抗争一生的意义。
知是我心,但行我行,疾风骤雨,永不却步。
这不是精神胜利法,不是价值观输出,而是在认清世界荒诞本质后,仍像西西弗斯般,赋予推石上山这个过程以尊严的清醒选择。《魔道祖师》用曲终人不散的爱与归隐脱樊笼的结局,将现实疮疤转化为浪漫寓言:
“人”的一生固然被意外切割,世界在残酷轮回中重蹈覆辙,但面对恢宏命运,我们仍有资格做自己的史诗。
爱是希望,是那条开满鲜花的小道,你不管不顾顺着它狂奔,路尽头百花深处啼哭着新生婴童。
逃不出去也没关系,太阳会出来的。
世上有太多人与事可以打败我,
可没有任何东西能永远打败我。
37
[1楼] 网友:墨安 [2025-04-05 10:37:28] 来自河南
厉害
[投诉]
[2楼] 网友:银睦 [2025-04-05 10:46:48] 来自云南
[投诉]
[3楼] 网友:暮山 [2025-04-05 18:12:00] 来自辽宁
你评价得太好了。是一位有思想的读者

[投诉]
[4楼] 网友:我就爱看点文 [2025-04-05 22:46:25] 来自广东
厉害
[投诉]
[5楼] 网友:75453287 [2025-04-14 00:48:33] 来自云南
看得我心抽了一下
[投诉]
[6楼] 网友:76928158 [2025-04-14 23:06:26] 来自重庆
深有感触?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