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鹃声 打分:2 [2008-07-22 14:40:05]
打雷啦!小驴收长评吧!虽然俺这个评写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文不对题得紧,但俺还是很勇敢地把它拿出来了不得^_^小驴的天京之变写完了,最后的一幕,竟是腥风血雨后的安静。有些人吞声饮泣,哀悼着他们在这场大难中死去的亲人朋友,无论死者是害人者还是被害者;更多的人则在暗自期盼着,希望翼王的归来,能带给他们,带给这个国家一个新的开始。然而,事实很快就会告诉他们,这样的希冀,最终不过是希望而已。对于太平天国来说,天京之变所造成的伤口太深,很难愈合。即使表面上平复了,隐在心底的深痛还会时时发作,波及所有的人。对于洪秀全、石达开来说,从此以后,他们之间不会再有信任;对于广大将士们来说,他们心目中神圣的天国、崇高的信仰、尊敬的领袖,从此以后会渐渐崩塌;对于江南百姓来说,这场争权夺利的大戏又让他们看到了什么?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点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军士兵的战斗力下降了,叛徒却多了,封王封多了,真正忠诚的却少了——信仰一旦倒了就立不起来,人心一旦散了就收不会来。这些,洪秀全在策划发动政变的时候,是否想到过?回到文吧,小驴说原来本文不想写战争权谋,只想写“过日子”,确实,文中特别是写到容秀的部分的时候,个人化的叙述、居家过日子的细节描写细腻而有质感。于是我看到了不少让我莞尔的点滴:胖胖的滚滚一般的翼嗣君,一直快乐地生活在母亲和周围所有人的宠爱中,时常虐待虐待家里养的鹅鸭,在别人紧张地谈论事情的时候会以自在的呼噜和无敌的泡泡让大家暂时忘记了忧虑而笑起来;一心不想嫁人而又有些“女权”的女主容秀MM,在看到好朋友要嫁人的时候,第一反应居然是“略有遗憾”,而她帮助邻居家常挨丈夫打的女人的方式,却是教对方练拳来打老公;李秀成筒子的两个女儿也越来越显出不同的个性来,一个很努力地练习着做贤妻良母,照顾起未来的老公。另一个却新潮得紧,对洋人的学问兴趣颇大,骄傲到连育才书院的先生都看不上眼,把母亲气得不知说什么好;还有容秀最早认识的两个少年谭绍光与郜永宽,尽管他们的关系已经渐渐冷却,审美观却还保持着高度一致——那印着玫瑰花的头巾就是证明。自然,这些细节里也少不了我的英王殿下,他新婚后的种种举动,可爱到爆,让我每次回看,都会不知不觉地流一地的哈喇子啊……严肃、严肃……严肃地说,文中的这些细节描写,除了使全文充满了生活的质感,细腻丰厚起来以外,还发挥着另一项作用:就是于对比中凸显悲剧感。在真实感很强的细节描写和前后对比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和历史的悲剧便不再是一纸空虚的文字,而是近在眼前,活生生、血淋淋的一幕幕。这样的对比,文中极多。如翼嗣君和北王那一直亲密的感情,那孩子一看到他就会笑,而最终他还是看着韦昌辉,快活地笑着,却被后者摔得脑浆迸裂;如东王府那一夜血海无涯,而废墟山回荡着的,却是甜美如天籁的孩子的笑声;再如翼王逃亡那一夜,梦中所回到的那个君臣同心、兄友弟恭的过往岁月……因为有了曾经的温暖,眼前的寒冷才更加刻骨;因为孩子的笑是那样纯洁,政变屠杀才会显得那样肮脏——乙荣年、乃至丙辰年大变之前的天京,尽管冰底暗流涌动,总的形势上,却已显出生机和繁华的征兆——而一场血腥的政变,不仅杀得曾经的小天堂变成地狱,也把这向上的苗头生生掐断。就像秦淮河那一场灿烂异常而瞬间消逝的烟火,太平天国可能拥有的繁华也只是一瞬,以后再不会来。虽云“生活为主”,本文写的军事政治斗争其实也颇有可观之处,不过战争的部分,大体侧面描写了,喜欢战争描写的未免会感到不过瘾吧?我倒无所谓。政治斗争嘛,正面描写得稍多一点,不过我还是觉得那些“暗流”的地方,反而更加惊心动魄些。韦昌辉之前学勾践卧薪尝胆,拍杨秀清马屁以至于五马分尸了自己哥哥等等的几段,看得我后背直冒凉气!翼王回京后和韦昌辉一场大吵,电闪雷鸣,紧张激烈。最可怕的当然还是天王北王合谋谋杀东殿部属那一场,血腥恐怖是其一,而这还不算最可怕,最可怕的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竟利用着别人对他们的信任和忠诚,以极不光彩的手段,把他们送上绝路!文中写到北伐的失败,写到罗大纲让苏三娘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都曾引起我的慨叹。而东殿部属全体送死(也包括今天“东孽”明天“翼孽”后天“北孽”,只有一个人永远不“孽”的变幻无常)这情节,我是慨叹不出来的。只有发寒、只有觉得荒谬——我想,死在这场政变中的两万多人,大约也都是这种感觉吧?他们一定遗憾没有死在战场、甚至清廷的刑场上,那样,至少还是抱着烈士的光荣和自豪死去的,而不是像现在,死了也不过炮灰,顶多博得人们的一声怜悯而已。不过没有正面描写杨秀清“逼封万岁”,和这件事在各种不同的人心里引起的震动,对我来说是个遗憾。前面铺垫了杨秀清的步步紧逼,那么多准备工作,正经开罗的大戏却一句话带过,不得不说让我有些泄气——至少,容秀对杨秀清这个举动的看法,要写出来就好了。最后赞一下文中对韦昌辉的描写。相对于过去大部分小说把此人写成毫无理性权欲薰心的恶魔来,本文中的韦昌辉形象复杂。动机似乎正义,杀人杀得理直气壮,最后对天国居然还是无比忠诚,结局的部分居然让人颇为同情。而同时,冷酷、残忍、野心勃勃,丝毫未减,他那些杀人杀得发狂的举动,尤其是亲手摔死曾经的义子,一个两岁不到的小婴儿的场面,又让人不由得切齿痛恨。而他的死亡,也因此多了报应不爽、大快人心之处。只是,人心大快又能如何?信任不再,信仰难留,一艘顶着逆风坚定向前的船,在即将冲破风暴彼岸在望的关键时刻,却在内部被撞开了缺口。此后,纵能一时拼合,也难长久了。到了下部,本文真正的主角忠王殿下的戏要多了,结局也将走向无可挽回的悲剧。下面我要做的事,就是期待着下部的早日出现。要赶快哦。作者回复:长评,涕泪交加ing。作者回复:说实话,在写文最初的时候,我对东北翼三王都的不感兴趣的。翼王是因为从百年风云?Ms,里面得到他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英俊,多年来的印象让我有些审美疲劳。东北二王的印象则都是四十多岁,不过,东王是一类似屈原般的大叔,北王是一猥琐大叔。直到搜查资历,才发现之前的印象是多么错误。他们居然都是那么的年轻,也的确,央视大戏《太平天国》找一群大叔来演,其实造反的人肯定是热血青年为多。在天京之变的时候,杨秀清还没有过生日,周岁应该是32,韦昌辉刚刚过生日,是30,石达开最小,25。可以说,在太平天国政权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一个年轻人组成的领导班子。还有,就是这段话给我深刻的印象:“夫首逆数人起自草莽结盟,寝食必俱,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机警迅速,故能成燎原之势。”在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感情曾经是那么的好,可以说是共生死,共患难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白刃相见,是我在写文的时候一个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在之前的观点,大多把责任推到了北王身上,而且因为他天京之变中过多的杀戮就把他以前的功绩也给一笔抹杀。我曾经有很长的时间都在困惑,为什么这样一个什么本事也没有的人居然混到了太平天国的领导班子,而且位置在翼王之上呢?后来有这样一个史实,说的是在太平军入天京后不久,东王害眼病,北王为他请医生。可见,那时候,北王并没有想杀死东王的意思,而是一心一意为他医病。否则在医药中做手脚应该的比较容易的,他如果真心想作,肯定比天京之变具有更大的可行性。我感到天京之变,东王的责任有很大,他在之前先是因为水营之变责打了北王,这或可以说是公事的铁面无私,但之后他扮演天父下凡,深夜跑到北王家,因为北嗣君出来迟了,就又打了北王就有些无理取闹了。而且他的手下和家人也都飞扬跋扈,他同庚叔的燕王牧马人案,翼殿参护李凤先因为没有在东殿尚书候谦芳面前下马,就被处死。有这么一个同事,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舒服。作者回复:修改的时候会考虑鹃声mm的意见,话说写完上,俺头脑发木,再休息休息。啊,闪--作者回复:汗,俺知道俺写到最后恶趣味发作,也是一向写文跑题的传统,小北太抢戏的说。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鹃声 打分:2 [2008-07-22 14:40:05]
打雷啦!小驴收长评吧!虽然俺这个评写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文不对题得紧,但俺还是很勇敢地把它拿出来了不得^_^
小驴的天京之变写完了,最后的一幕,竟是腥风血雨后的安静。有些人吞声饮泣,哀悼着他们在这场大难中死去的亲人朋友,无论死者是害人者还是被害者;更多的人则在暗自期盼着,希望翼王的归来,能带给他们,带给这个国家一个新的开始。
然而,事实很快就会告诉他们,这样的希冀,最终不过是希望而已。
对于太平天国来说,天京之变所造成的伤口太深,很难愈合。即使表面上平复了,隐在心底的深痛还会时时发作,波及所有的人。对于洪秀全、石达开来说,从此以后,他们之间不会再有信任;对于广大将士们来说,他们心目中神圣的天国、崇高的信仰、尊敬的领袖,从此以后会渐渐崩塌;对于江南百姓来说,这场争权夺利的大戏又让他们看到了什么?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点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
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军士兵的战斗力下降了,叛徒却多了,封王封多了,真正忠诚的却少了——信仰一旦倒了就立不起来,人心一旦散了就收不会来。这些,洪秀全在策划发动政变的时候,是否想到过?
回到文吧,小驴说原来本文不想写战争权谋,只想写“过日子”,确实,文中特别是写到容秀的部分的时候,个人化的叙述、居家过日子的细节描写细腻而有质感。于是我看到了不少让我莞尔的点滴:胖胖的滚滚一般的翼嗣君,一直快乐地生活在母亲和周围所有人的宠爱中,时常虐待虐待家里养的鹅鸭,在别人紧张地谈论事情的时候会以自在的呼噜和无敌的泡泡让大家暂时忘记了忧虑而笑起来;一心不想嫁人而又有些“女权”的女主容秀MM,在看到好朋友要嫁人的时候,第一反应居然是“略有遗憾”,而她帮助邻居家常挨丈夫打的女人的方式,却是教对方练拳来打老公;李秀成筒子的两个女儿也越来越显出不同的个性来,一个很努力地练习着做贤妻良母,照顾起未来的老公。另一个却新潮得紧,对洋人的学问兴趣颇大,骄傲到连育才书院的先生都看不上眼,把母亲气得不知说什么好;还有容秀最早认识的两个少年谭绍光与郜永宽,尽管他们的关系已经渐渐冷却,审美观却还保持着高度一致——那印着玫瑰花的头巾就是证明。自然,这些细节里也少不了我的英王殿下,他新婚后的种种举动,可爱到爆,让我每次回看,都会不知不觉地流一地的哈喇子啊……
严肃、严肃……
严肃地说,文中的这些细节描写,除了使全文充满了生活的质感,细腻丰厚起来以外,还发挥着另一项作用:就是于对比中凸显悲剧感。在真实感很强的细节描写和前后对比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和历史的悲剧便不再是一纸空虚的文字,而是近在眼前,活生生、血淋淋的一幕幕。
这样的对比,文中极多。如翼嗣君和北王那一直亲密的感情,那孩子一看到他就会笑,而最终他还是看着韦昌辉,快活地笑着,却被后者摔得脑浆迸裂;如东王府那一夜血海无涯,而废墟山回荡着的,却是甜美如天籁的孩子的笑声;再如翼王逃亡那一夜,梦中所回到的那个君臣同心、兄友弟恭的过往岁月……因为有了曾经的温暖,眼前的寒冷才更加刻骨;因为孩子的笑是那样纯洁,政变屠杀才会显得那样肮脏——乙荣年、乃至丙辰年大变之前的天京,尽管冰底暗流涌动,总的形势上,却已显出生机和繁华的征兆——而一场血腥的政变,不仅杀得曾经的小天堂变成地狱,也把这向上的苗头生生掐断。
就像秦淮河那一场灿烂异常而瞬间消逝的烟火,太平天国可能拥有的繁华也只是一瞬,以后再不会来。
虽云“生活为主”,本文写的军事政治斗争其实也颇有可观之处,不过战争的部分,大体侧面描写了,喜欢战争描写的未免会感到不过瘾吧?我倒无所谓。政治斗争嘛,正面描写得稍多一点,不过我还是觉得那些“暗流”的地方,反而更加惊心动魄些。韦昌辉之前学勾践卧薪尝胆,拍杨秀清马屁以至于五马分尸了自己哥哥等等的几段,看得我后背直冒凉气!翼王回京后和韦昌辉一场大吵,电闪雷鸣,紧张激烈。最可怕的当然还是天王北王合谋谋杀东殿部属那一场,血腥恐怖是其一,而这还不算最可怕,最可怕的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竟利用着别人对他们的信任和忠诚,以极不光彩的手段,把他们送上绝路!
文中写到北伐的失败,写到罗大纲让苏三娘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都曾引起我的慨叹。而东殿部属全体送死(也包括今天“东孽”明天“翼孽”后天“北孽”,只有一个人永远不“孽”的变幻无常)这情节,我是慨叹不出来的。只有发寒、只有觉得荒谬——我想,死在这场政变中的两万多人,大约也都是这种感觉吧?
他们一定遗憾没有死在战场、甚至清廷的刑场上,那样,至少还是抱着烈士的光荣和自豪死去的,而不是像现在,死了也不过炮灰,顶多博得人们的一声怜悯而已。
不过没有正面描写杨秀清“逼封万岁”,和这件事在各种不同的人心里引起的震动,对我来说是个遗憾。前面铺垫了杨秀清的步步紧逼,那么多准备工作,正经开罗的大戏却一句话带过,不得不说让我有些泄气——至少,容秀对杨秀清这个举动的看法,要写出来就好了。
最后赞一下文中对韦昌辉的描写。相对于过去大部分小说把此人写成毫无理性权欲薰心的恶魔来,本文中的韦昌辉形象复杂。动机似乎正义,杀人杀得理直气壮,最后对天国居然还是无比忠诚,结局的部分居然让人颇为同情。而同时,冷酷、残忍、野心勃勃,丝毫未减,他那些杀人杀得发狂的举动,尤其是亲手摔死曾经的义子,一个两岁不到的小婴儿的场面,又让人不由得切齿痛恨。而他的死亡,也因此多了报应不爽、大快人心之处。
只是,人心大快又能如何?
信任不再,信仰难留,一艘顶着逆风坚定向前的船,在即将冲破风暴彼岸在望的关键时刻,却在内部被撞开了缺口。
此后,纵能一时拼合,也难长久了。
到了下部,本文真正的主角忠王殿下的戏要多了,结局也将走向无可挽回的悲剧。下面我要做的事,就是期待着下部的早日出现。
要赶快哦。
作者回复:
长评,涕泪交加ing。
作者回复:
说实话,在写文最初的时候,我对东北翼三王都的不感兴趣的。翼王是因为从百年风云?Ms,里面得到他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英俊,多年来的印象让我有些审美疲劳。东北二王的印象则都是四十多岁,不过,东王是一类似屈原般的大叔,北王是一猥琐大叔。直到搜查资历,才发现之前的印象是多么错误。他们居然都是那么的年轻,也的确,央视大戏《太平天国》找一群大叔来演,其实造反的人肯定是热血青年为多。
在天京之变的时候,杨秀清还没有过生日,周岁应该是32,韦昌辉刚刚过生日,是30,石达开最小,25。可以说,在太平天国政权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一个年轻人组成的领导班子。
还有,就是这段话给我深刻的印象:“夫首逆数人起自草莽结盟,寝食必俱,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机警迅速,故能成燎原之势。”
在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感情曾经是那么的好,可以说是共生死,共患难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白刃相见,是我在写文的时候一个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在之前的观点,大多把责任推到了北王身上,而且因为他天京之变中过多的杀戮就把他以前的功绩也给一笔抹杀。我曾经有很长的时间都在困惑,为什么这样一个什么本事也没有的人居然混到了太平天国的领导班子,而且位置在翼王之上呢?
后来有这样一个史实,说的是在太平军入天京后不久,东王害眼病,北王为他请医生。可见,那时候,北王并没有想杀死东王的意思,而是一心一意为他医病。否则在医药中做手脚应该的比较容易的,他如果真心想作,肯定比天京之变具有更大的可行性。
我感到天京之变,东王的责任有很大,他在之前先是因为水营之变责打了北王,这或可以说是公事的铁面无私,但之后他扮演天父下凡,深夜跑到北王家,因为北嗣君出来迟了,就又打了北王就有些无理取闹了。而且他的手下和家人也都飞扬跋扈,他同庚叔的燕王牧马人案,翼殿参护李凤先因为没有在东殿尚书候谦芳面前下马,就被处死。有这么一个同事,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舒服。作者回复:
修改的时候会考虑鹃声mm的意见,话说写完上,俺头脑发木,再休息休息。啊,闪--作者回复:
汗,俺知道俺写到最后恶趣味发作,也是一向写文跑题的传统,小北太抢戏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