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二)

      元光元年秋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匈奴来请求和亲。大行王恢是燕人,认为匈奴反复无常,主战,御史大夫韩安国则认为到千里之外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作战难以胜利,就如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一样,主和。当时朝臣多附和韩,武帝同意和亲。

      到了元光二年夏,雁门马邑豪民聂翁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进言,利用匈奴刚与汉朝修好,信任边民这一点来引诱军臣单于。武帝听从了王恢的建议,于马邑城伏兵三十万,开始了对匈奴的第一场战争,事泻未果。对这场战事,太史公在《韩长儒列传》中有详细的描述。

      (注:雁门是郡名。治所在善无,今山西省右玉南,大约是山西北部和内蒙南部交界地。马邑是县名,今山西朔县。)

      首先是聂翁壹逃进匈奴做间谍,对单于说自己能斩杀马邑官吏,献城投降。单于贪图财物,信以为真。聂翁壹返汉后斩杀了几个死罪囚徒,把他们的头悬挂在马邑城上,告诉单于的使者说马邑的高级官吏已经死了,可以发兵。军臣单于果然统率十多万骑兵,入侵武州塞。(注:武州,县名。山西左云。)

      武帝派出五位将军连同车骑步共三十万在马邑设伏。这五位将军是卫尉李广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护军将军。各位领军都隶属韩安国,约定在单于进入马邑时纵兵出击。其中王恢、李息、李广三部从代郡(治所在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兵,主要攻击匈奴后勤部队。

      可惜汉军伪装得太过火,单于一路抢劫到马邑一百里外,看见牛羊遍地,却不见一个人,就起了疑心。于是攻打汉军卫所,捉到武州尉史(匈奴传说是雁门尉史),问出了伏兵实情,引兵北还。王恢听说单于跑了,想想自己带兵不过三万人,万一匈奴合兵一处,肯定抵挡不了,就没去打匈奴的辎重部队。这场大规模的伏击战就这样窝窝囊囊地夭折,双方都白跑一趟。武帝以王恢首发战争却临阵脱逃将王恢下狱,廷尉判处王恢畏敌观望死刑。虽然王恢辨说自己是想保存汉朝三万精兵,且买通田蚡通过太后求情,武帝依然不肯饶他,说单于虽然逃了,但是王恢如果敢击匈奴后勤部队,还是可以有所斩获,以慰将士之心。于是王恢自杀。而武州尉史被单于封他为天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汉奸。

      (评:这场战争,王恢固然有畏战之心,却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武帝不饶王恢,一是因为他能击而不击,弄得武帝高高兴兴出兵却灰头土脸回来,更重要的理由还是杀一儆百,给众将树立了一个靶子。后来李广几次倒霉地碰上匈奴大队,宁可拼到剩下一个人也不敢稍稍避敌锋芒,不能不说有这件事的影响。这一仗,李广也是从代郡出兵攻击匈奴辎重,估计领兵也是三万左右,既然无功想来是没有遇上匈奴军队。李广的官职卫尉位列九卿之中,掌管宫禁宿卫,应该说汉武帝和李广的关系不会太差。公孙贺是卫青的姐夫,是个比较圆滑的人物,在与卫家有关的一干人等中算是活的比较长的了。另外,卫青这时候大约18至21岁,五年后初次出战。汉武喜欢用年轻的将领,比如18岁的小霍。不用卫青,可能是需要一个亲信在京中替他管理军队,更可能的还是卫青年龄小,还不到20。)

      (再评:这个聂某人在历史上扮演了这个大一个角色,后世竟然没有人提到他,史记也没有提到他的结局,可惜。)

      自此,汉与匈奴之间大规模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这时候卫青还是掌管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姐夫出征,卫青至少从这时候已经开始关注匈奴的一切。不过,位于权力中心的他学习的不仅仅是如何打仗,还有如何做一个外戚。

      武帝朝前期太皇太后掌权,窦氏权倾天下。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出生寒微,只有两个异母弟弟田蚡和田胜,虽然也受封为侯,却不能和窦氏相敌。在景帝朝,窦婴为大将军时,田蚡往来侍酒,在窦婴面前象子侄辈一样跪起。

      随着太皇太后去世,两家势力渐渐消长,窦婴失势,门下宾客跑了个精光,唯有灌夫和他交好。那时窦婴的儿子杀人,甚至要求田蚡想办法相救。田蚡更以此为由让籍福向窦婴强索田产,窦婴愤怒,窦婴的朋友灌夫更是破口大骂,两家翻脸。这时是元光三年。

      第二年春天田蚡告灌夫横行颖川,灌夫反告田蚡受淮南王贿赂;双方经过宾客的劝说暂时和解。夏天田蚡娶王女,王太后命令列侯宗室前往祝贺。窦婴邀灌夫同王,灌夫借酒骂座,双方矛盾激化,田蚡再告灌夫。窦婴为救朋友,揭发田蚡和淮南王密谋造反,两人庭辩。御史大夫韩安国说灌夫有功,仅凭酒后骂人不能定罪,但是据丞相(田)说他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又欺凌皇亲,是大罪。见此情形,本来想为窦婴说话的郑当时不敢坚持,其他大臣也都不敢说话。王太后以大不敬罪名族灭灌夫,同时以所言不实欺君将窦婴下狱。窦婴请求见武帝不得,便拿出景帝给他的遗诏通过陈皇後呈给武帝看。武帝命令调阅档案,却找不到这份遗诏的原件。于是管理档案的大行官弹劾窦婴,窦婴以伪造遗诏之罪,弃市。

      (评:灌夫本为颖川晋霸,窦婴则为失势之贵族。窦婴借灌夫之力为他报复仇人;灌夫又借他的力量结交王侯。但是窦婴为人比起田蚡来无疑要胜一筹。当时他夫人曾经劝他不要得罪丞相和太后,窦婴则说:侯位自我挣得,即自我丢之,无足恨悔。我绝不令灌夫独死,而我独生。转移家人、变散家产,自己去找武帝上书。)

      主父偃盗书害董仲舒一事也发生在元光四年。当时董仲舒因为建元年间高庙和长陵大火著书告诫武帝诛杀田蚡和刘安:视亲戚贵属在诸侯远不正最甚者(这是指淮南王刘安),忍而诛之;视近臣在国中处旁仄及贵而不正者(这是指田蚡),忍而诛之。草稿被主父偃看到,偷了去奏报武帝。武帝不以为然,董的弟子不知道是董仲舒所写,认为不对。于是董仲舒下狱(后来被释放)。这件事田蚡估计脱不了关系。后来淮南王衡山王谋反,田蚡已死,武帝回想起来这件事,愤愤不平,说如果田蚡还在,早就诛族了。

      这一场外戚之争,武帝虽然处于矛盾中心,却放手任由他们去斗,以外戚制外戚。田王窦三家都没讨到什么好处。

      窦婴田蚡两家贵戚的争斗,卫青从头到尾看在眼里。这时候后宫几乎是卫子夫独宠,她为武帝生了三个公主。然而,作为卫青,却不过是武帝无数外戚中的一员,虽然受到赏识,在士大夫们眼里也只是一个裙带官。也许是性格使然,他行事一直保持低调,向武帝推荐主父偃是史书记载中唯一的一次荐士,就是这次武帝还没有听,逼得主父偃不得不自己上书阙下。正因为如此,他得以冷眼旁观田窦两家的争斗。

      侍中的朝夕相处卫青对武帝的性格早已了解,现在对于官场的无常和武帝的冷酷认识更加深刻。后来,他位极人臣,部将苏建建议他效仿古代名将,招揽贤士,以换取“贤士大夫”们的歌功颂德。卫青却说:魏其(魏其侯窦婴)武安(武安侯田蚡)厚待宾客,引来天下人(其中当然包括武帝)痛恨。亲附士大夫,招选贤才,摒绌不肖,都是国君的权利,为人臣子只要奉公守法,做好自己的职份就可以了。他这种思想甚至影响到了个性飞扬的小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