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9 ...
-
一朝乾坤易位,不仅士人惊讶,整日埋首农耕的黎庶也被惊呆了。但吃惊后,这些常年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继续耕作。
千百年来的愚民政策在此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只要不是活不下去,他们对于朝廷的任何决定都是顺从的。
大人们的烦恼小孩子不明白,便是感受到了父母的忧郁与焦虑,李裹儿至多也是彩衣娱亲。虽然不明白父母在想什么,但不妨碍她带给父母的快乐。
“阿耶,你在担心什么?”坐在李显膝上,李裹儿小心地抚着自己新衣服上的花纹,生怕给弄皱弄脏。这身新衣衫可是难得,因武则天登基,普天同庆,韦氏才给她制的。平日里要穿新衣衫,可得等到过年。
看到女儿这么在意新衣服,李显心下一酸,勉强笑道:“没事,裹儿很喜欢这件衣衫吗?”
“嗯!”李裹儿点头说:“衣衫很漂亮,平日只有过年才能穿,儿很喜欢。”
“我的裹儿……”李显悲从中来,随即克制自己的情绪,他轻轻摩挲李裹儿的头顶,轻声问:“裹儿听阿耶的话吗?”
李裹儿费力扭转身,睁大了眼睛,瞳仁中清晰倒映着李显的模样,黑白分明的眼睛定定的望着他,肯定中带着撒娇回答:“儿最听阿耶的话了~~~”
李显用手指仔细描摹女儿黑白分明的双眸,忽然笑道:“听话就好,裹儿应承阿耶,从今日始,夜里无论听到什么响声,都别到我和你阿娘的屋里来。”
李裹儿不明白为什么,但直觉告诉她这很重要,她不可以答应。顺从心里的想法,李裹儿摇头回答:“不要!”
“你不是说‘最听阿耶的话’么?怎么就不答应了?”李显沉下脸来,心里有些着急,想着找个时间嘱咐杨孙氏。
李裹儿点头又摇头,想了一会儿,她回答:“阿耶一定是为了儿好,儿会听阿耶的话。但儿觉得阿耶心里有事,儿无法为阿耶分忧,但求与阿耶共同进退,不离不弃。阿耶万万不要丢下儿……环宇宙内,若无阿耶庇佑,儿当何去何从?”
霎时间,李显心中百感交集,同时又惊讶于小女儿的聪慧与犀利。认认真真的打量女儿,许久才发现自己平日只看到女儿的可人,而忽略了她已渐渐长大。虽然才七岁,但流淌于李氏血脉里的天赋,在她身上已经有了稚嫩的身影。
“好!好!阿耶不会丢下我儿,一直会护着我儿长大成人。”抱紧女儿,李显的下颌蹭了蹭她的发顶,语带感慨。
李裹儿仰起头,开心道:“阿耶应承儿了,不可以食言而肥哦!”
“我儿竟会成语?”李显很惊奇,随即问:“可知‘食言而肥’出处?”
“知。”李裹儿骄傲的晃着小脑袋回答:“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一顿摇头晃脑,李裹儿又仰起小脑袋,带着些许骄傲些许讨好问:“儿听阿兄读过,可有记错?”
李显赞道:“我儿当真聪敏!”
“阿兄可好了,他说要教儿君子六艺,可阿娘不许……”李裹儿扁着嘴问:“可是儿想学……阿耶教儿,好不好?”
李显本想拒绝,眼下时节可不好,他不想做什么引起朝廷注意。但看到女儿期盼的小眼神,不忍拒绝,便应允道:“咱们这样的人家,君子六艺是必修科目。我儿虽是女子,稍作拣选,多学也无害处。只是你阿娘说的女戒与女红不能落下,烹饪亦同。”
李裹儿一把搂住李显的脖子,将小脑袋埋在他肩窝处,撒娇道:“嗯。儿知道,阿耶最喜爱儿了,而也最喜欢阿耶。”
“那你阿娘呢?”李显‘不怀好意’地问。
李裹儿一愣,即刻将脑袋埋进李显肩窝处,瓮声瓮气地说:“阿耶欺负儿~~~阿耶最坏了~~~”
李显低下头,不掩宠溺地说:“阿耶这会儿又是最坏的?”
此刻的神都里,被封为千乘郡王的武攸暨心情复杂。喜悦自己将有新的孩子,但想到孩子的母亲与外祖母,这份喜悦冷却了不少。
太平长公主又成为太平公主,内心不可谓不纠结,但还不及将这份纠结化解,心思便被自己怀孕这一消息吸引了。
抚摸着平坦的腹部,太平公主悄悄松了口气,至少她暂时不用再去面对那些冤死的族人。她的姓名已经载入武氏族谱,已为武家妇,为自己为孩子谋取利益。帮不了的,便当做看不到罢了……
延安大长公主武氏听闻太平公主有孕,她携带了上好的药材、布匹来探望。太平公主对她淡淡的,却也没有十分下她面子。
这种女人为了荣华富贵能背叛亲人,自甘下/贱,以姑祖母身份自请为武则天义女,逢迎谄媚更是无师自通,心眼儿自然也不会大。太平公主虽然不惧她,但也不想惹来一个时时刻刻想算计她的人。
延安大长公主似乎不知道自己的名声与处境,又兼自己的儿子娶了魏王武承嗣之女,于朝政有一些影响力,自得的很。然而这自得也得看对象,她虽高声谈笑,但对于义母的宝贝幼女还是有些忌惮,见她露出惫色,很懂眼色地告辞回家了。
时间慢慢度过,这个年过的各怀心思,连孩子都感受到了这微妙的气氛而安静不少。年过后不到两个月,京中突然下诏,将李显及诸子女幽禁庐陵王府。
虽然被幽禁,但随之而来的的消息却让李显心中暗暗高兴。其一是许多酷吏被诛杀,其二便是王庆之等人上书奏立武承嗣为皇太子被驳回。
高兴的同时,李显心中隐忧更甚。凤阁侍郎李德昭反驳王庆之的话虽然有理,但也因此将李显兄弟二人架在火上烤。武承嗣因此当不成皇太子,还不气红了眼,下死力暗杀?
在这些事情的光环下,武则天下制书,抬举天下释教,领她们升于道教之上。李唐立国以老子李耳为始祖,素来尊崇道教。武则天抬举佛教,借由佛道之争动摇李氏根基,以抑制李唐的统治力量与影响力。
上行而下效,更何况武则天明旨下令各州县修建寺院佛塔,一时间全国各处闹哄哄的一片,木料价格上涨不止一倍,僧尼的日常用品更是连翻两番。
“崇佛抑道……难免……”李显问他的掾史林弋“神都可有消息?”
因没有旁人在,林弋比较放松,他盘腿坐在席上,摸着自己的两撇小胡子回答:“相公们略有变动,狄相公颇得圣人青眼,每每称赞。”
这林弋原本是李显的主簿,因陈司马病故,马掾史升任司马,得李显信任的林弋也从主簿一跃而升掾史一职,接触了更多庶务,越发现当中艰辛,遂更加尽心尽力。
“狄司马拜相了?”李显面上略显惊讶,心中却安定下来。
林弋躬身回答:“狄司马拜地官侍郎知同平章事。”
“狄卿掌户部?”李显击掌笑道:“好!很好!”
老臣子越来越少,心向李唐的股肱之臣竟是日渐凋零,李显为狄仁杰拜相而高兴,然而这欣喜不过数月,一个噩耗传来房州——司礼卿、渤海公小欧阳被杀。
小欧阳全名欧阳通,乃一代大家欧阳询第四子,自幼丧父,家贫,全靠母亲徐氏启蒙教学,更不吝重资购求生父墨宝临摹,寒暑不辍。终于,欧阳通善书法之名广传,并与其父欧阳询齐名,人称大小欧阳。
欧阳通因反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并进谏支持皇嗣武旦,因而忤逆武则天又得罪武承嗣。欧阳通侍母至孝,并被称有唐60年来,朝官中居丧最严谨者,影响力可谓一斑。武承嗣深恨他坏了好事,便勾结来俊臣诬陷他谋反,因而被杀。
欧阳询的楷书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李显十分喜欢他的字,而小欧阳的字脱胎其父,爱屋及乌之下,李显对小欧阳颇多关注。
近年来欧阳通官运亨通,一路青云直上,李显心中欢喜,但因自己身陷囹圄,虽关注却也不曾结交。
一朝传来欧阳通死讯,李显心中难过,一整天都吃不下饭,对着珍藏的《九成宫醴泉铭碑》拓本长吁短叹,新的一年方过月余,正是高兴的时节,他竟是连一丝笑容都不见,他认为小欧阳之死预兆了一个不平静的一年。
欧阳通死于去年的十二月,李显收到消息时已经是次年的正月末,他知道这几年的不平静,也想认为是自己想多了,但眼下情形却不能让他不多想。
果不其然,正月刚过,武承嗣就指使来俊臣诬陷任知古、狄仁杰、魏元忠、裴行本等人谋反。因为涉及面广,被诬陷的人们在严刑拷打下拒不认罪,又因为被诬陷的一部分是武则天比较信任的臣子,这个案子拖了一段时间。
狄仁杰假意招供,面见武则天后又翻供,武则天知道其中必有猫腻。但此时她还看重武承嗣以及来俊臣,却又不想损失能臣,便不理会二人上奏诛杀这群人的焦急之心,贬任知古为江夏令,狄仁杰为彭泽令,裴宣礼为夷陵令,魏元忠为涪陵令,卢献为西乡令,而原潞州刺史、宗室李嗣真则被流放岭南。
等到李显知道消息之时已经四月,这群人都在流放的路上了。他痛心又一宗室遭贬,也担心他在流放途中遭遇变故,唯一可慰藉的是其余臣子只是被贬官,至少……还留有希望。
李裹儿见父亲时常郁郁不乐,便想方设法逗他开心,还时常缠着他去后院水池边垂钓,父女二人烧火烤鱼聊作消遣。
被禁的日子很难熬,父女二人这点消遣很快也被破坏。继四月赦天下并改元如意后,五月,武则天为了再次显示自己的仁德,她下诏禁止屠宰牲畜及捕捞鱼虾。
听到这一纸诏书,不仅李显与李裹儿的脸绿了,这天下百姓,特别是江淮一带的百姓,他们的脸都青了。要知道,江淮一带正在闹旱灾,本可以靠水吃水,现在只能等着被饿死。谁知道赈灾粮何时能到?又能救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