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天抹微云:苏轼有云:“山抹微云秦学士”,这便是秦观的《满庭芳》里的头一句“山抹微云,天连衰草......”,不知何以许多大都以为是“天黏衰草”,其实那只是南宋人“炼字”的后遗症,在这里实为“连”字,同作文一样有时太过尖鲜小巧反而落了下品。我偷偷借用,希望秦郎莫要责怪,哈哈。
河东狮:关于这个词的由来,小草摘取了一段小故事同大家分享。
宋代大词人苏轼有个朋友叫陈慥,自号丘龙居士,为人豪爽,精通禅学。可是这个丘龙居士的夫人柳氏却是一个出了名的悍妇、妒妇,有时候有客人来拜访,柳氏也不顾夫家的面子,依旧骂声不断,而陈慥对夫人也很有几分畏惧。苏轼在一首词中同情地写道:“丘龙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狮子吼,本是佛家用语,意思是佛祖在众生面前讲法无所谓畏惧,像狮子大吼。河东,是今天的山西省,是陈慥夫人的家乡。从此“河东狮吼”的绰号威名远扬,这个词儿也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所有个性强悍的女性的代号。(摘选百度)
瓦甃:指屋檐,甃(zhou发第四声)并非刻意要弄什么少见的词儿,只是“屋外屋檐”总是拗口,所以才换了这个。
混元门:实为韩太湖所创的“弘阳教”又称“洪阳教”各类叫法很多,尊“罗清”为始祖,称自己为弥勒转世,虽也是早期白莲教派生的分支,但同本教不同,是个多神教,杂七杂八什么都信奉,而且大多救死扶伤,以医济世,深得民心。
野史传说韩太湖曾为当时的太后医治疾病,所以开始渐渐为皇族显贵接受,也不为一种解释为什么其教要附会朝廷,后来有许多妇女加入也学习简单的医术等。清入关前期后并未如同其他教派那样受到打压,因为他们平时没啥大事,只是到了时候拜拜老祖,烧烧香等。后期参与起义被灭了。作者这里只是取这个教名,因为在明清时期比较有名,文中的韩梦远和韩太湖无关。
广陵教:作者杜撰的教派。
乾坤圈:本名阴阳轮刺,又称阴阳刺轮、金刚圈。为元代蒙左军所创。其形如手镯,直径为八寸。其圈四分之一为握手处,此处粗可盈把,为圆形,另四分之三为尖刺。呈扁平圆弯形。扁平处阔约寸余,厚四五分。靠内缘处较厚。外缘处较薄而无刃。外缘上有锋利的三角齿若干。每刺长约一寸五分,刺尖弯转,侧向一方,如锯齿形。弯转处又有狼牙若干。锐尖薄刃,犀利无比。圈外缘除握手处外,均有圆锥小刺,顶端尖利,二刺间距为五六分。每圈有刺数10个。乾坤圈只重二只三斤。一革囊贮三个。并排而放,圈柄露于囊外。圈在高速飞行中割人面目颈项。 后来江湖上附会传说中哪吒用的乾坤圈取名,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有几个小故事同大家分享:乾坤圈始于元初,元世祖率领蒙古人入主中原,部将勇武过人。有一个叫哈沁的善用长矛,如果敌将离得太远,长矛砍不到,他就使用阴阳刺,百无一失。这就是乾坤圈,元人入关以后才流传。现在北方武术界也有使用的,在南方就不多见了。
曾经有一个姓汤的军人被发配到乌鲁木齐,那里风物特异。他常带士兵去打猎,士兵们除用长枪、大戟跟随外,还带上乾坤圈作为猎具,发无不中,力气大的竟然能用它来剖开虎腹。汤某就向士兵们学习乾坤圈,他本来功力深厚,练习一年以后,乾坤圈的技艺就非常精湛了。他后来遇赦回来,经常向人夸耀乾坤圈,并当众表演,人们这才知道那是真正的利器。这件事情发生在康熙初年。后来,汤某退隐归田,就把技艺传授给了子侄,逐渐流传出去。他是蒲郡人,后来当地很多人,以乾坤圈著名于世,江湖上就多了这样一种暗器。
同治、光绪之际,山东峄县有一个绿林首领符天爵,擅长各种武术,特别精通乾坤圈,人称为“八臂哪吒”。一天晚上,他走过一处埋人的旷野,忽然看见一个两眼绿焰,全身一寸长绿毛的怪物,闪闪发光,面目恐怖。他知道是僵尸,胆战心惊。他曾听老人们说过,僵尸年久以后就变成飞天夜叉,除了雷霆以外,水火刀刃都不能伤它,形状就是这样,他急忙逃避,但僵尸速度快如风,很快就赶上。他返身拨刀就砍,但一点用处也没有。符天爵又往前跑等僵尸赶上,就拿出乾坤圈向它的颈抛去,没想到竟然把头砍断了,黑血流了一地,腥秽不可闻。这时已天明,他赶到近处的村庄,把晚上的事情告诉了大家。人们背着柴到了那里,放火烧了僵尸,以绝后患。从这件事可以见到符天爵使用乾坤圈的功力。(摘自百度)
肥头大耳:清,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里头拿来形容小孩可爱,这里当然指肥胖啦,其他出处不知。
石板路:古代一种比较高级的道路铺建方法。南方多雨水,不同小砖铺路,而是用大块厚薄适中的长方青石板铺设,功能如同现代的水泥路,而接缝处又避免了日后开裂,也可以使雨水渗透地下。如绍兴的大禹古村依然留有完好的石板路,整个村落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