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历史背景 ...
-
11世纪初,当西方还深陷在黑暗的中世纪时,中国人已步入了喧嚣、热闹的商品经济时代。当宗教笼罩在欧洲上空,束缚着那里的人民,使他们完全匍匐在上帝和教会的脚下时,东方的中国,却在宋君主推行的文教兴国的策略下,迎来了宋学的极大繁荣,哲学、文学、科学全面创新,达到了中国古代文明、以至于世界古代文明史的巅峰。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没有汉唐明清的广阔疆域,没有汉唐外交的强势,两宋用他独特的文化光芒,在世界历史上熠熠生辉。
宋仁宗赵祯在位四十二年,是北宋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统治的将近半个世纪里,人才辈出,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司马光、晏殊、晏几道、梅尧臣、范仲淹、包拯、韩琦、富弼、余靖、蔡襄等等,这些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提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令后世赞叹不已,而他们却相聚在了一个时代,沐浴在大宋瑰丽的月光下,吟诵着既婉约也豪迈的宋词,畅游于富饶的疆土上,各自挥洒着自己的诗篇。那是一个令人神往和陶醉的时代,如辉煌的银河系,群星闪耀。
宋仁宗赵祯,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于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登基,时年十三岁,因此由章献刘太后“权同听政”。然而一直到十年后,也就是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刘太后去世,他才知道原来他的生母另有其人,即是李宸妃。这是宋仁宗生命中的第一件大事。他原谅了章献刘太后,追封生母为章懿太后,并将他身世贫贱的舅舅李用和加官进爵,成为显赫的皇亲国戚。
宋仁宗生命中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废后”。他的第一位皇后郭氏,乃是开国功臣郭崇的孙女,家世显赫,但是宋仁宗不喜欢。在刘太后去世后,二十三岁的宋仁宗亲政了,失去刘太后的严厉管教,他生活放纵。他喜欢看宫女们“裸体相扑”,夜晚召两名美人侍寝。皇后与妃嫔们产生矛盾,皇帝劝架,一个不小心,皇后一巴掌闪在了皇帝面颊上。这成为一个导火索,早已对皇后不满的太监和大臣,趁机撺掇“废后”。然而“废后”是件大事,在朝廷上引起轩然大波,一个品级不高的谏官,不畏权贵,屡上奏章,捍卫“国家大体”,终于因此贬官,但也就此名噪天下。这人就是范仲淹!他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有、后天下之乐而乐”,使他成为千古名臣。
郭后被废。宋仁宗又迎娶了开国大将曹彬的孙女。曹后一生富贵,却始终未能赢得丈夫的心。宋仁宗更宠爱张贵妃。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年仅三十一岁的张贵妃去世了。不顾朝臣反对,不在乎已有个曹皇后,宋仁宗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以最隆重的仪式将她安葬。
在宋仁宗在位的四十二年里,宋帝国走向他的高度繁荣,同时也埋下了致命的危机。内部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像三颗大毒瘤,日益侵蚀着国家的肌体。对外屡战屡败,军事上的软弱无力暴露无遗。尽管宋真宗与北边的契丹达成了“和平协议”,以“岁币”购得了和平,但北宋的边患从未停止过。西边的夏国兴起,元昊在兴庆府(今天的宁夏银川)称帝,直接与北宋抗衡。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元昊突袭北宋,拉开了宋夏战争的大幕。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宋夏三次大战,北宋都战败,且损兵折将,刘平、任福等二十多名将领战死疆场,几万将士埋骨荒原。宋夏终于在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缔结和约,北宋再次用岁币购得和平。
庆历三年(1043),增置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被起用,号称“四谏”,美名遍布海内。接着范仲淹和韩琦为枢密副使。范仲淹向仁宗上书《答手诏条陈十事》,开始庆历新政。然而新政很快遭到挫折,先是欧阳修作《朋党论》,大谈君子和小人的分野,却引起对朋党深恶痛绝的宋仁宗的不悦。而备受新政人物推许的国子监直讲石介,作诗《庆历圣德诗》,颂扬范仲淹。、富弼新政,触怒旧党夏讼等人。新政措施动,如更定磨勘法等,损害了官僚的利益。于是,旧党夏讼、贾昌朝、章得象等人排挤新党,甚至于罗织罪名,先后发生了“石介案”和“苏舜钦案”,在政治上和名誉上,毁坏新政。最终,新政废除,范仲淹等人都被贬谪出京。范仲淹出知邠州(今陕西彬县一带),皇祐四年(1052),六十四苏的范仲淹病逝徐州。富弼贬去青州(今山东益都一带),欧阳修贬去滁州(今安徽滁县一带),尹洙至筠州(今江西高安一带,在北宋为苦寒之地),凄凉病故。而石介则背负“谋反”之名,其子孙池州编管(北宋针对官员的一种罪名,相当于圈禁)。庆历新政在北宋政坛,刮起了一场强劲的风暴,尤其是范仲淹等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文人士大夫。但在当时来说,无论新旧党人都被卷入新旧党争中,它开启了“党争”的“潘多拉盒子”,从此一直到北宋灭亡,北宋朝野都深陷于“朋党”争论中。王夫之评价范仲淹说:“(范公)以天下为己任,其志也。任之力,则忧之亟。故人之贞邪,法之疏密,穷檐之疾苦,寒士之升沉,风俗之醇薄,一系于其心。……熙、丰、绍圣之纷纭,皆自此而启,曾不如行边静镇之赖以安也。”
宋仁宗生命中的最后一件大事,是立储。虽然曾经有过三个儿子,但他们都夭折了。晚年的宋仁宗深陷在疾病和立储的痛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