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塞米巴拉金斯克上空的蘑菇云 ...
-
1949年8月29日,在哈萨克斯坦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苏联成功进行了第一枚原子弹试爆。这枚取名为“铁克瓦”的原子弹在大气层中试爆成功,苏联打破了美国的核笼断,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的国家。
什捷科夫的部队从进驻哈萨克斯坦后就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整个核试验场分为三个独立的试验区,即东部试验区、中央试验区和西部试验区。中央试验区位于山区,使用的次数最多;西部试验区为广阔的草原;东部试验区有湖泊与沼泽。部队的大部分官兵一直都不知道,自己保卫的竟然是国家最高核心机密设施。直到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他们才成了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者。为此,所有人员都感到无比自豪。
虽然什捷科夫也为自己的国家有了原子弹而感到高兴,可他从内心深处却认为:原子弹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威力最强大的武器,但也是人类最危险的发明。自从有了核武器以后,它带来了无人可以阻挡的巨变,人类战争将进入一个新的、以核武器为基础的时代。一个国家拥有了这种强大威慑力的武器,就能够赋予这个国家巨大的战争潜力和显赫的国际地位。
原子弹的威力虽然很大,它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瞬间核辐射、光辐射、电磁脉冲干扰、核污染等杀伤作用,动辙死伤几十万人。美国人在二战中对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使用了原子弹,它的威力使这两个城市瞬间灰飞烟灭,30万人罹难,同时也加快了太平洋战争结束的进程,导致了日本的投降。可即便使用了原子弹,战争结束后,广岛和长崎存活下来的人们仍然在那里生活着,说明原子弹也没那么可怕,今后人类也有防御的办法。
今后的战争光靠原子弹能行吗?这是什捷科夫近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假如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苏联遭到美国的核打击,我们就一定会输吗?那可不一定。日本当年为什么投降?原子弹固然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是一个狭窄的岛国,国土面积很小,根本没有战略纵深可言。纵然美国不使用原子弹,采取登陆日本与其决战,只是盟军伤亡会大一些,日本战败只是早晚的事。
而苏联有着广袤的国土,有很大的战略纵深,如果光靠扔几颗原子弹就能决定战争的胜负是不现实的,所以战争最后的胜负还是要靠人。一场战争的成败靠什么才能赢得胜利?武器装备的因素固然重要,但统帅部决策的对与错、战争资源的对比、部队的素养、战士的意志、各级指挥员的能力等等,都对战争的胜利起着巨大的作用。
反思卫国战争初期,红军一败涂地的原因和教训。战争初期,红军指挥作战能力低下、装备落后、思想懈怠;军队中官僚主义盛行、层层请示汇报的僵化作风、轻敌怯战思想,都是导致战争初期红军节节失利的原因。当然,置身于如此宏大的战争和当时复杂的形势下,指挥员想不犯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经历过如此大的战争场面,一些人一时的惊慌失措也可以理解,但这些都是以无数士兵的鲜血做为代价的!
什捷科夫清楚的记得,战前著名的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他早在20年代就提出了大纵深的装甲部队作战理念,在当时却被当成异端邪说,这一条也成了他日后被清洗的理由之一。1940年初,总参谋部下令组建装甲部队,并开始装备性能优越的T-34坦克。但到战争爆发前,红军全部29个机械化军大部分装备和人员的达标率只有可怜的30%,战术素养和指挥系统的磨合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这些机械化部队根本不可能抵挡德军的进攻,大部分都在几次围歼战中损失殆尽。
但从1942年开始,红军开始在战争中学习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术,加上后方战争工业的加速生产,很快就重新组建起了实力强大、战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装甲军团。到了1943年,红军装甲部队的整体绝对实力已经超过德军。红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先后多次通过装甲部队的大纵深穿插包围了德军的多个重兵集团。所以,红军从最初的一败涂地到绝处逢生,再到后来的横扫千军,都是红军将士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结果。
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但做为一名指挥员,要时刻有战争意识,让部队常备不懈,随时准备与新的敌人进行战斗。这个新的对手是谁呢?二战期间,苏联与美英等西方国家因为共同的战略目标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德国法西斯。二战之后,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从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以及出于争夺世界霸权,苏美开始走向对立,欧洲成了人类意识形态和制度竞争的最前线,美苏两个昔日的盟友成为了冷战的领头羊。
1947年,美国为防止欧洲被“共产主义化”,抛出了对受到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马歇尔计划”。而苏联出于对抗,也组织了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经济共同体,暨“经济互助委员会”。后来美英法等国又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目标直指苏维埃共和国。因此,红军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再次战斗。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苏联虽未直接卷入朝鲜战争,但从提供资金、派出军事顾问、供应武器弹药、提供空中掩护等方面间接地加入了与美国对抗的行列,甚至已经在认真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国际局势的陡然升温,使得国内的氛围也变得紧张,红军所有部队均进人战备状态,而研制更大规模爆炸当量原子弹的工作也更加紧迫。
为了试验原子弹在开阔地带的威力,核试验中心选择了奥伦堡州的托茨基草原做为新的试验地点。托茨基草原与西欧地形相似,被视为安全保障条件最好的演习场。1953年,第一枚□□试爆成功,苏联成为第一个成功把□□武器化的国家。
1954年9月,苏联准备在托茨基草原上再次进行大当量原子弹核爆试验,红军并同时进行代号“雪花”的核爆炸后第一次核战演习。演习前三天,苏联元帅华西里耶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马林诺夫斯基等高级军事将领飞抵托茨基战地机场,朱可夫元帅被任命为演□□指挥。演习前一天,赫鲁晓夫总书记、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和核武器制造者库尔查托夫也来到了托茨基。
红军共有212支部队的4.5万名官兵参加此次核演习,其中士兵3.9万人,军官、将军和元帅共6000名,住宿营地蔓延42公里。什捷科夫属下部队的坦克团、工兵营也参加了这次演习。演习准备工作持续了3个月,挖掘了数千公里的堑壕、壕沟、反坦克沟,修筑了数百个永久火力点、临时火力点和地下掩蔽所。所有参加演习的人都亲笔签名,保证25年内不泄露国家军事机密。
9月14日,在奥伦堡州的,一架图-4轰炸机从托茨基草原上空投下一枚40000吨当量的炸弹,爆炸了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原子弹。核爆炸后红军的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320架飞机朝炸弹震源出动,布置成势,模拟一场核战争。
核爆炸后成片的树林被烧为灰烬,村庄被夷为平地,在爆炸中心十公里范围内扬起飞的辐射云尘和沙土,成为“西方”军队最好的防御设施。诸兵种合成实弹演习的“东方”军队发起冲锋,战机越过蘑菇云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坦克隆隆穿过核爆区,演习消耗的弹药总数比红军强攻柏林时多出好几倍。这样的演习虽然人员遭受核辐射的危险性很大,但苏维埃军人的大无谓精神,为今后在核战争条件下取得核爆后的战争反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坦克大尉瓦列里娅·瓦莎在这次演习中表现非常优异,演习结束后她受到了嘉奖,并晋升为少校。
瓦莎受到嘉奖和晋升,对于什捷科夫并不感到突然。因为他知道在这个荣誉的背后,瓦莎付出了比常人要多得多的汗水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