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章二十三)历史 ...

  •   (章二十三)
      次年春,李朝疆域被北方敌军撕开破口,势不可挡,上百名将领在漠北以身殉国,节节败退。北有战乱,南有暴动,国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

      无奈之下,新皇重新委任龙氏父子为统兵大帅,令韬略才智最为卓越的龙尘伊首当其冲,执兵北上,正面抗击胡虏强兵。以五万迎敌二十万,看似悬殊,然而在那时的所有人看来,这都已是绰绰有余。因为他是龙尘伊,战无不胜的神将龙尘伊。在人们心里,莫说五万,他就是单枪匹马,也可以杀得胡虏片甲不留。

      为防止龙氏因忌惮前嫌怀恨在心,趁手握重兵之际倒戈叛变,新皇又召回自己的心腹、安西王尹文庭,命其手持另一半兵符及帝王鹿卢剑,随行出征,可斩叛臣,另予之沿途募兵征新调兵遣将之权,名为监军,实则主要是监督制衡主帅龙尘伊。

      尹文庭领命出京之时,正是隆冬。龙尘伊已一战告捷,虽尚未扭转战局,但仍是赢来了喘息之机。刚抵边关,京城传来皇帝遇刺的消息。尹文庭应诏返京。八月,皇帝伤愈,朝政肃清,尹文庭整顿两千亲随,再次赶赴漠北监军。史书有记,这一次,马不停蹄。

      半月即达。

      此间有传闻流出,说休兵期间龙尘伊将军曾失踪过一段时间。彼时军心险些溃散,不战自败。所幸八月底,龙尘伊又一人一骑飒飒地回到了前线。此时也正巧是尹文庭到达的时刻。

      然而这一次回来,龙尘伊却仿佛变了一个人一般,不设蓝图,不谋不划,不言不语,却三番五次击鼓邀战,战时却又不顾章法,不指挥阵型,只自己一味乱砍乱杀,狠历极了。然而自己厮杀片刻,一旦眼见大军占了下风,便开始慌忙撤退,一退再退。退的过程中,龙军不见伤亡,人数却锐减。有人猜想大军是被冲散了。文中顾若却以为不然。

      这便是臭名昭彰的“七战七败”。且战且退,一路退至阴山北麓某处山谷。他曾深受军民爱戴,他曾翻覆战局从不莽撞,这一次却一连七败,七战都莽撞得都不像是龙尘伊。

      顾若提到一点,往往是被其他书籍所忽略的——决战兵马从何而来?真的是尹文庭因七战七败看不过眼才请兵而至的吗?据考证,尹文庭来时就该是带着精锐兵马的,而且数目不小,而且在那样一个南有暴民动乱北有强敌犯境、兵马十分紧缺的时间里。因他快马加鞭,故而兵马比他晚几日到达。所以会造成现今主流书本中所说的“尹文庭千钧一发之际自漠北向朝中请兵”的谬误。试想,若真是决战前夕请兵,路途万里迢递,决战反败为胜,来得及吗?

      这些兵马并非正式编制的军士,俱是京中临时凑集的御前亲兵。两万人。

      接下来,手持兵符与鹿卢剑的尹文庭开始大张旗鼓征兵了,以战之名。最后手下兵马总人数达到三万五千余人。

      除此之外,有近代学者经推算人数后得出,这批兵马中恐怕另外还有一部分尹文庭半年来明里暗里收编的恶民。这是推测,基于他后来谋反的事实的推测,史书中找不到确切的根据。然而接下来顾若列举了一大串数字,全是有出处的记载,里里外外经过一番计算,证明出尹文庭手中确实有近两万来历不明的人马的结论。秘而不宣。

      对于兵马一事,大部分书籍所载都含糊不明,只说尹文庭是愤慨龙尘伊的消极怠战,故而向皇帝求来大量的亲兵。没有说明请兵时间,也没有说明援兵到达时间。听起来没有漏洞,却经不起推敲。这样说法,无疑是站在默认了龙尘伊消极怠战甚至里通叛国的立场上,是为大家的愤怒找一个代言人。于是尹文庭顺理成章做了那一场的英雄。然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下一节里,文章抄录举证了当时两年间的征兵名录。而后说明:尹文大量募兵从是年春季便开始了,也就是最初被赋予招兵职权之时,前往边塞的沿途。那时龙尘伊一战告捷,尚未“七战七败”,也未显露出“变节”迹象,所以这显然“操之过急”的募兵一事是否真与他愤慨龙尘伊有关呢?还是出于尹文氏的私心?其次,按《旧李书》所载是时间计算,尹文庭的三万援军(即上述近卫及新兵,若加上恶民,大约五万)到达边关的时间与尹文庭仅相差七日,以这么短的间隔可见,那三万人(或说五万人)应该不是他愤慨“七战七败”后才向朝廷请兵的,而是随他一同前来,是他亲自带来的人马。至于细节不得而知。

      由此可见,尹文庭恐怕早有谋划。而不是像一般书籍上所说——不满前线龙之怠战,请兵三万亲自领战。哪里有这么单纯。至于他最后的谋反篡位,想必也不会是“干脆反了”,而是蓄势已久。

      而龙尘伊最终也因使人们太过失望而背上“叛国变节”的罪名。他战后的离奇消失和曾经有过的一次短暂失踪,无疑也为这一猜想增加了可能性。神秘的事情必然不简单,无论哪朝哪代的人都爱想入非非。然而人们却不去想,这样疑点重重,这样反常的行为,莽撞到连民众都看得出来的怠战战术,是否龙尘伊心中也有所谋划?

      至于这个“谋划”是否真有其事,又是怎样的谋划,到底有没有奏效,历来没有记载,今人不得而知。

      顾若文中观点认为,这事情有些蹊跷,提出几点疑问——首先为何骁勇善战的龙尘伊突然性情大变消极怠战;其次龙尘伊禀性忠义,为人温良,又没有暴露与人前的欲念或短处,敌国开出怎样的条件他才会弃国弃家,之后又能换取哪些足以打动他的利益;先不说投敌后可能获取的利益,且说龙氏一族命脉捏在皇帝李庸手中,名则令龙尘伊打前阵,实则暗地召回他的一兄一弟,携为人质,又严加监视后方龙公白一干兵马,防范之下,自幼最受父亲爱护的龙尘伊,从小在铁血傲骨的家风中成长的龙尘伊,怎会不顾家族荣誉、家人性命,叛国变节以求那些莫须有的利益;再者胡国的记载中为何丝毫没有曾经接纳龙尘伊或是任何汉臣的记载;最后,资料显示,龙氏一族被定为“叛国”罪名是在尹文庭新朝建立以后,并且也只是定罪名而已,并没有详述战时叛国的具体细节,而类似的流言也似乎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大肆兴盛起来的,哄哄闹闹,从此流传开来,仿佛有人引导舆论一般,而在这之前,从漠北决战到尹文庭班师回朝之间,史书上没有一个字是关于龙尘伊的,没有说他的生死,没有说他的去向,仿佛他退至阴山北麓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明明龙尘伊才是主帅,史书上却以尹文庭英明勇武一举克敌而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这样的记载未免有些不可思议,无论如何也该交待一句战争主帅的去向。但是没有。史书上往后的事情顺理成章,尹文庭一路势如破竹,诛昏君,立新政。歌功颂德,显然有失偏颇。成王败寇,倒是无可厚非。而“龙尘伊”的名字,除了多年后没头没尾被定罪“叛国”,很久都没有再被提起,消失得干干净净。直到很多年后,被人们以鄙弃的语气再次谈论开来,写入后世的史书中。顾若写道,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关键时刻里,本该浓墨重彩,一时间却在史书和民间同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未免稀奇。鉴于尹文庭的篡位事实,不妨假设,这是一场阴谋。

      谋朝篡位,绝非一日之计。尹文庭早年以战功获封为异姓王侯,远赴西疆,看似无心朝政,从史实看来,却真正是狼子野心。他后以“李庸亲信”的身份,蒙蔽世人眼目,暗度陈仓,秣兵厉马,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勃勃野心。此人城府极深,称帝后执政二十年间,为政严苛,手段狠历。但因其政绩不凡,自此拉开一段太平盛世的帷幕,故而后人评价并不坏。

      但对于李朝,他始终是罪人。谁又能知晓,那段年岁的战乱里,他动了几分手脚。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龙尘伊变节”的戏,关乎于尹文庭的阴谋。或许历史早已被人篡改,也未可知。

      以上便是顾若的手稿,暂时写至战争结束,朝代颠覆。简言之,他的观点是,此后于史书中销声匿迹的龙尘伊没有叛国变节的理由和机会;他的七战七败或许只是一场成竹在胸的谋划,是为了战争最终的胜利;至于最终的胜利到底是龙尘伊的功勋还是尹文庭?龙尘伊的决战谋划最终的制胜法宝到底是什么?龙尘伊是否自作主张还是与别人甚至是尹文庭合谋?龙尘伊何以从战场上消失得无影无踪、生死未卜却未在史书上留下零星笔墨?龙家后来背负“叛国”的罪名是否尹文庭出于某些不可告人目的的阴谋、是否有意栽赃、是否为了铲除异己势力?历史有没有被人篡改?这些,都还有待考证。

      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写了下一节的标题——尘埃落定魂何归。再往下就没有了。抬眼一瞧,顾若笔下新墨只有两行半,余下的内容恐怕还在他肚子里住着,尚未付诸笔墨。但是李优孟猜得到,这一节内容一定是关于龙尘伊去向的研究,所以格外好奇。

      以上内容,一口气看完,心里有些翻腾,似真似幻,百感交集。文中有些内容是对的,有些内容是错的,但是大部分是对的,可见顾若考证得认真;有些内容她熟悉,譬如龙尘伊的身世学识经历功勋,更多内容她陌生,譬如战争起时那两年间发生的种种、战争中的波折、尹文庭的动作、以及后来战胜后龙尘伊消失不见的事情。因为那时她已经离开了那个世界。即便未离开时,因为身处局中,她知道的也很少很纷乱。没想到,第一次完整地知晓当时的局势,是从一千年后某人的笔下。分明昨日还身处其中,今日却变成了纸上尘埃。

      她离开那天,听到的最后一个消息,是龙将军大胜。可是来到一千年以后,却发现所有的书本上都写着,是尹文庭帅兵取得了最后一战的胜利。她始终对此充满疑惑,却也不知真相究竟如何。唯有顾若,敢提出疑义,敢说那胜利有可能是属于龙尘伊的。这无可避免地让李优孟心生感动。

      突然间想起之前在顾若发表的论文中看到的一句话——我笃信,龙尘伊没有变节。

      他说他笃信。李优孟以为这世界上除了自己,再不会有人信誓旦旦地说这句话。而顾若一个后世之人,不曾看见历史的真相,却敢说笃信。很想问问他究竟是为什么。

      但她更关心的一点是,自己离开后,龙尘伊究竟去了哪里?来到这个时空的时间里,每每想到这个问题,她便感觉心口难以忍耐的焦灼。因为看不到、问不着,隔着的不是距离,而是一千年的时间,她完全无法知晓,或许再也无法知晓,他在哪里。只知道他不见了,不见了。怎么会不见呢?

      顾若恰在此时顿了笔,略微沉吟,仿佛思索。下意识地在纸上掇了两个墨点,随后便收起笔,向后倾靠在椅背上,抬起眼来瞧李优孟。

      瞧了一阵子,大约是看出了她的情绪波动,问说:“有什么疑问?说吧。”

      李优孟闻声看他,又看看桌上那两行半文字,和已被搁置在一旁的钢笔,问:“怎么不写了呢?”

      “今天写累了,明天再写。”

      “哦。”李优孟点点头,无可厚非。想一想又说:“那……可以把明天要写的内容先告诉我吗?”虽然知道他作为后世人,写的东西未必接近真实的史实,可毕竟若能看到一点文字性的交待,哪怕是说龙尘伊携妻隐姓埋名多年后才重现于世,也算心里有所安慰,不必再如此焦灼不安。

      顾若看她好一阵,坚定地摇头,说:“不可以,不剧透。”

      李优孟刚想问说“剧透”是啥意思,顾若又说:“这是下个月要出版的书稿,本来不该给任何人看的,你今天就看了大半。苏轻暖,你知道的太多了。”

      李优孟当然没有领会最后那句港片台词的幽默。当然,这一半也归功于说话者完全没有幽默感的严肃表情。于是她严肃地问说:“您怎么知道我知道太多?对没错我的确是知道很多关于龙尘伊的事情,呃……不知道是否冒犯,其实我想指出您文中的几点纰漏和误传……”

      “哦?”顾若挑一挑眉,似乎很有些意外,又饶有趣味,“哪里?你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3章 (章二十三)历史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