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啰嗦抽风的后记 ...
-
首先要跟此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鞠躬道个歉,不管走形还是没走形,某多少都有些负罪感。
最初开坑时脑子里并不是很清楚,打了鸡血一样,大纲简单地码了十章,人设简单地做了一半,只觉得“可以这样开始”,于是就开始了。
老实说这是我写过的最长的文章,本来其实并不写同人(掉了三国坑才开始写),原创也只写些短篇,多过两万五就hold不住了,因为想尝试一下写连续剧情的故事,于是就拿质丕来做个实验。
写的过程中,脑中只是带着各种色彩的一块块的东西,还有各种隐约的感觉,心里并没有很明确的主线,或者要表达的主题,以某个人来说,其实是很不喜欢所谓“一定要有主线和主题”这种规定的(其实是我不会写吧摔!)。尽管习惯了看文的时候找线索,比如说这个人这个情节出现有什么用意或者铺垫什么的,但很多时候人生中发生的事情,既找不出来由,之后也不了了之。戏剧时常人为地把人和事赋予意义,但我总觉得这不过是谎言。
啊扯远了……回到本文。
曹子桓同学……他并不是我本命,甚至不是一个引起我极大好感的家伙,只不过我觉得他非常有意思,每次经过他的名字的时候就会驻足停下。
之所以会想写质丕,全然是因为他们之间那三封书信而已。书信体总是特别戳我,以前高中时读《与微之书》看得我掉泪,《与吴质书》也是如此。明明有这么重量级的JQ,但文却很少,大概是因为季重同学上辈子没积德,形象不大好……
之前看风月转摧残GN的文,有句话说的好,大意是:我们的故事,难道就仅仅决定于史书上那几页纸吗?
其实也不是要为吴质正名什么的,关于他的记载太少,以至于同人写出来几乎等于原创(明明是你没把握原作精神!)。而我对此人的印象就是:几个鬼点子,一个谥号,一封回信,一首悼诗,前两项暂且不论,后两项看起来跟曹丕的腔调是蛮相似的,他的事迹,好像都是围着他转的(我相信他也是个文艺青年)。于是YY着,就撸出了这么一篇东西……跟史书形象相差甚远,五分忠犬,三分神棍,二分市侩,总而言之是十分温柔(这是什么逻辑?!)。
曹子桓虽然有福消受,不过也光荣OOC了……忧郁过头的曹二公子,又有点模糊不清。主角的性格塑造上,某自认失败,这时就会想,他要是配角多好,可以像郭嘉那样写。这个人挺复杂的,以至于我无论突出哪一方面,都觉得不足以形容他。
如果单说忧郁这方面的话,有人评文帝诗“辞温厚”,我觉得也是,他从来不敢伤心得太过分(跟曹植很不一样呐),哪怕真的一时间情绪涌上来,也会先压下抚平了,再娓娓道出。但他确实又是天生的敏感诗人,一半的心属于俗世浮华,另一半属于天地四时生死不朽等等永恒的命题,两半心思互相比对着,否定了又质疑,质疑了却没有答案,即便没有答案,还是不能停止去想。
书上说的朱建平那个预言,其实当时觉得有点奇怪的,曹丕这么一个热爱生命热爱享乐的孩纸,四十岁时忽然发觉自己活不了了,居然没有表现出愤怒或是憾恨,只是简单地宽慰了几句,就那样去了。后来想想,对这个家伙来说,他更相信的是无常而非命数吧。
这大概就是我觉得他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只不过如此丰富的一个人,我的拙劣文笔不能表达,实在惭愧。
文里的各种改编梗……嗯有些是美化了,司马懿不会真的“预汝家事”了,杨德祖也没有跑去跟曹操告密,两兄弟相亲相爱没有王位可以争啦~于是乎戏剧性就弱了很多,此文就呈现某种诡异的3P感。
最后的结局嘛,由于是架空,某个短命的孩纸大可以活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不过写之前还是犹豫了一下,甚至连遗书都构思过,最终嘛还是HE了。其实我个人觉得八十岁也未必就比四十岁好很多,不同的命有不同的烦恼,也许优胜之处就在于,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愿望,更加安然地迎接死亡。爱憎别离是人之常情,只不过人在年轻的时候不那么容易平静地接受,若是突然间就要跟这个世界说再见,却还有心愿未了遗恨尚存,那真是太残酷了(子桓我还是爱你的啊!)。
至于CP什么的,都是浮云!!魏文帝后宫之庞大,十个指头都数不完,他最喜欢哪一个,我不知道……司马丕是有多虐就有多萌(他当然不是逆臣,只不过后来的局面不能不说由是他开始的),质丕则反之。如果说丕少是个精分的孩纸的话,这两个基友可以算是两个方面的代表了。夏侯尚也是颇不错的人(尚丕最后怎么会走到那一步的啊我恨!),没给他更多戏我觉得其实蛮可惜的……至于丕植嘛,个人认为他们是兄弟而非CP,最后分道扬镳的结局实在令人痛心惋惜。哎这么看来耽美小说的多种经典模式都可以在曹二的后宫里找到呐……
不过这篇不算耽美了,攻受什么的都是浮云!暧昧场景都是作者用来练笔的,想看看能写到什么程度而已(什么你就这点程度吗摔?!)……
鞠躬,谢谢看文的GN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