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第九章(2) ...
-
初春吴郡,风光恰好。园中鲤鱼池畔,疏朗地新生了一簇一簇短短嫩嫩的碧草。家里两位小郎君,年长的王弘六岁,年少的王虞四岁,纵在人前极力端着,到底幼童心性,此时也不免扑向明媚日光下追逐奔跑,一场恣情打闹。因为郎主丧期未满而有些被刻意疏远了的心腹婢子,此时领着几个同伴,静静立在一边,望着两个孩子游戏,唇边浮起一抹浅浅欣慰的笑意。□□长子王朗正巧路过瞧见,也欢叫一声,扑向这两个闹腾着爬树翻墙的同堂兄弟,堪堪凑了个三人行,惹得汪氏夫人和□□侧室都笑个不停。
望了一阵孩子,三名妇人互相瞧瞧,忽然也觉出了什么。
王家人彼此之间,无分男女,最像的总在眉目——大都是一样的杏核眼;大都是一样的,一双斜斜扬起、浓黑而长的剑眉,眉梢锋芒隐现,如墨笔写出那笔挺的“一”字。孩童终究脸盘小,那眼睛便显得尤其大,黑白分明的,格外有神。
此时此地,若已故的荀夫人还在,说不定会笑笑,说几句“汪新妇,你夫君少时,也不过就如此;阿鹤,你郎主总角之时,比如今的休元可是呆蠢多了”之类的话吧。
依旧局外旁观的王珣,此时独自琢磨两封书札底稿。第一封将给桓冲眷属,问候桓家大小,亦探问对朝廷中将来的平衡,桓家有无打算。帮不帮忙是另一码事,至少尽量心里有数,他日棋盘之上,不至于算漏太多。第二封则是回给王恭的。前几日王恭来函,说起秘书丞任满,调为太子舍人,颇为愤愤,也颇为怏怏,觉得总不该是他这种人才担任的职位。因此,总得好言相劝,趁年少当惜无限春光,职位太差便可以弃掉,只是心境万万不能不好。——这些话都太家常,如何说得精致又不失分寸,成了王珣眼下伤神的一个问题。不过,这两封书札,都该是他本人执笔,则确然无疑。
先前王献之为何急切要离开建康、出守吴兴,因和王珣私下商议过,恐怕满朝上下,除了献之本人,便不会有人比王珣更清楚内中事由。但那缘故也实在太拿不到人前说,王珣平生守礼,修的就是分寸二字,于是和□□都不曾提起,只是那些话头,放在心里也确乎会憋死。于是他某一夜默默踱到园子里,轻轻唤着郗超的名号,把事情的头头尾尾都说了一遍,觉得好多了,也便释然回房。
想着旧事,苦笑竟有如莞尔。□□却在这时,手里持着数枚笺纸,信手推门进来,道:“阿兄,你也难得猜错一回。”
王珣抬眼,目光锐亮,口中却笑道:“阿弥,你哄我。”
“是真。那人前些日子已然上表,桓石民为新任荆州刺史;改桓伊于中流,任江州刺史;桓石虔接任豫州刺史。眼下这势头,他这么说了,主上会准。”
“那人”,自然是指的谢安。
王珣一怔:“等等,他这回却没推谢幼度?”
□□道:“的然。幼度他都不曾提起,也就别想瑗度居中拿什么好处。阿兄啊,这回你是真算错一步,万幸藏下的都未发动。”
“钓惯鱼的人,果然是不轻易咬饵。”王珣目光闪烁,却还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