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22 ...
-
这一日,明旖捧着抄录完毕的厚厚一叠佛经,送过来给太后查阅。刚进院门,就听见“咣铛”一声脆响,仿佛有瓷器砸在地上。太医院医正刘守谦抱头鼠窜而出。明旖看了看挑帘子的如茗,如茗作个鬼脸,意思是太后正在发脾气呢。明旖略一迟疑,听得房内又是“咣铛”一响。如茗身形不动,眼观鼻,鼻观心,声音几不可闻“太后娘娘牙痛了快一个月了,太医院久冶愈,吃不下,睡不好,这几日肝火大着呢。”明旖略一点头,谢谢她的提醒,踏入房内。
太后歪在榻上,以手抚颊,眉心深锁。德妃,容妃、宜妃俱待立在侧,面带愁容。明旖请安行礼,递上佛经。太后连话也懒说,只是一挥手,让她退下。
明旖犹豫了一下,又叩了个头,道“得知太后娘娘凤体违和,明旖心中惶恐,思来想去,想起幼时在民间曾见过几个偏方,不敢冒然禀告娘娘。”
德妃立刻啐道“民间的方子,怎可随便用到太后身上?”
太后摆摆手,吃力的说“民间的方子,未必就不好。当年玄烨出天花,太医束手无策,不也是苏麻喇姑找的民间方子冶好的吗?明旖,你说来听听。”
“是!”明旖跪直了,朗朗道“有两个法子,一个是冶标,一个是冶本的。冶标的方子是用青松叶和青皮鸭蛋一起煎水,以此水含漱,并食鸭蛋。冶本的法子,却是民间的一味草药,叫车前草,拿来煎水服用。”
太后点点头,“吩咐下去,照此准备。”
宜妃上前一步“皇额娘,要不要先找人试试?”
太后看了一眼明旖,摇头道“不必了。”
两天之后,太后已可以正常进食,她心中欢喜,特宣了明旖和她一同用膳。
太后挟了一箸菜,感慨道“明旖啊,没想到你说的这个方子效果这么好,太医院那群废物冶了一个月都无济于事,早知如此,我就不必受这么久的罪了。”
明旖一笑,“娘娘,民间的医方都是多少年流传沉淀下来的。象这味车前草,百姓戏称它为‘打官司草’,田间地头最是常见。但是,它除了冶牙痛,还能冶肺热咳嗽、目赤肿痛,是上苍赐予百姓的宝贝呢。”
太后看着她脸上突然闪现的神采,目光一转,“明旖,你很怀念民间的生活吗?”
“民间!”明旖想了想,目光中露出悠然神往之色。“娘娘,恕明旖冒昧,您可怀念塞外那一望无限的草原?”
太后有一霎间的失神,明旖继续说道“虽然宫中锦衣玉食,可是我们的心中,永远忘不了的仍是年少时光,那些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日子。”
太后看着她,笑道“也好,哀家正不知赏赐你什么东西,既然这样,那你明日就去乾清宫吧,皇上即日就要南巡,你跟着,也出去透透气。”
明旖一惊,连忙跪下哀求道:“太后,奴婢宁愿终身服待您,请您不要赶走奴婢。”
太后亲手扶起明旖,看她的目光中满是慈爱。“傻孩子,哀家活到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事看不明白的呢?你在这宫中,虽然每日里面上带着笑,可眼里却是空空落落的。镇日这样下去,不憋出病来才怪!跟皇上出去走走看看,就当是散散心。回来,我这慈宁宫随时敝着门等你!”
明旖到了乾清宫。开始学习一切御前待奉事宜。正月,康熙御驾从东直门出城,经直隶,取道天津,弃车登船,顺京杭运河南下。一连几日,风和日丽,御舟张满了风帆,在如镜的江面上滑行。冬日的阳光斜射在身上,仿佛温暖的拥抱。
康熙龙颜大悦,下令移驾到甲板上,随行的各阿哥也都待立在侧。十五、十六两个小阿哥是第一次见识江南风物,兴奋得象两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康熙也笑嘻嘻的有问必答。十三十四毕竟沉稳一些,只是含笑待立一旁。
太子爷倒是散漫自在得很,目光四处游荡,一会儿看天上的白云,一会儿看江中的碧波,一会儿又转到了明旖脸上。明旖瞪他一眼,他反而来了兴致,左看,右看,看个不停。这位太子的性子,倒颇有几分任性妄为的意思。他自幼深得康熙爱宠,臣子又一味逢迎,竟仿佛这天下一切任他予取予求。论心计,如何比得上这些步步为营的兄弟?如果他不是顶着太子的头衔长大,或许下场也不至于如此凄惨?也许,这就是爱之适以害之吧。想到这里,明旖的眼神中不禁多了几丝怜悯。太子立刻便察觉到了,很不客气的瞪了回来,明旖懒得答理,低下头去。
天气是何时变的,大家竟毫无察觉。仿佛是突然间,风转了性子,不再顺从的推着御舟前行,而是东西南北一通乱吹。太阳,也不知何时躲回了云后,天空乌云滚滚,御舟被吹得在河中团团打转。河水,仿佛一条发了狂的孽龙,起伏不定,御舟上的众人被颠得东倒西歪。
太子脸色煞白,紧紧抓住船舷。十五、十六两人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边一个,欲上前扶住康熙。恰在此时,一个大浪打来,十六立足不稳,骨碌碌的向船边滚去。明旖恰好待立在十六身后,慌乱之中伸手一捞,抓住了十六的小手。甲板上被大浪泼湿,滑不驻脚,她虽拉住了十六,自己却被他的重力牵引得一齐向船边跌去。
眼看着混浊的河水冒着泡沫,近在咫尺。在这种天气跌下河,只怕是水上飘再世,也无法施救。明旖心中哀叹,却不肯放开十六的手,如果自己将于此处回归,那么,可否再看他一眼?
身后一紧,有人攥住了她,她回头,恰恰对上十三有些慌乱的眼,可是任十三如何努力,也拉不住她们两人,跌跌撞撞的跟着她们向下滑去,十六的身子已然悬在船舷之外,明旖大叫“放手!”十三不及理会她,空着的右手放弃了抓住攀援物的想法,用力拔出腰的短剑,深深的插入甲板之上,总算是稳住了身形。
十三慢慢往回收手,将明旖拉到怀中,明旖知道不应该,可是,在这狂风巨浪中,他的怀抱是如此温暖,熟悉的感觉让她安心,要如何才能抗拒这份诱惑?
十六也被拉了上来,瞪着晶亮的眼睛看着他们。
狂风,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御舟晃荡得厉害,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皇上在李德全的搀扶下,蹲在甲板上,勉强稳住了身子。李德全扯着嗓子大叫“护驾!”,声音顷刻在狂风中泯灭,周围的待卫自顾不暇,如何过得来?
明旖瞥见十四就在不远处,身背弓箭,忙拼尽全力喊道“十四,射风帆!”十四一震,以最快的速度弯弓搭箭,箭似流星,射断了系帆的缆绳。巨大的风帆缓缓落下,船身的摇摆立即小了许多。
舵工连忙抓住这个机会,齐心协力将船靠至岸边。众人惊魂未定,纷纷跳下船来。明旖这才发现,自己还被十三紧紧抱在怀中,他抱得那么紧,仿佛一松手,她便会消失不见。挣了挣,见他没有反应,狠下心,几乎是一个一个的扳开他的手指。隔得那么近,清楚的看见他眼中的伤痛和怨怼,心被扎得生痛,不忍亦不舍,他终是松开了手。
“轰隆”一声炸雷滚过,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的砸了下来。众人狼狈不堪的躲进行宫。康熙论功行赏,赏了十四一把戗金镶宝的神锋宝剑,又赐了“机敏果断”四字评语。宝剑倒也罢了,只是康熙的褒语,实在难求。明旖留意看各人神色,太子懒懒的靠在椅上,带着一丝不以为然的冷笑,四阿哥是一贯的处之漠然,而十三,似乎有一刹那的惆怅,随即又带回了微笑的面具。
接见官吏,巡视河防,听一堆华而不实的溢美之词。康熙的出巡就这样千篇一律的重复。好容易到了淮安,康熙宣布,要微服私访几日,众大臣自然是异口同声的劝阻,什么国家安危了,社稷民生了,一套套的大道理搬了出来。好在康熙倒是决心坚定。当下,对外仍宣称圣驾驻留淮安,一行人换了便装。兴冲冲的上路。
他们在路上走了将近一月,此时正是春耕时节,田野里,星星点点的新绿,赏心悦目。空气中,丝丝缕缕泥土的芬芳,泌人心脾。
“皇阿玛,”四阿哥突然指着田中诧道“此处竟也种上早御稻了!”
“不错,是朕的早御稻!”康熙惊喜的亲自下田察看“这早御稻还是朕于丰
泽园中试耕,无意间发现的,朕见有一株稻穗高出众稻之上,且已经提前成熟,便将它收藏起来,经过几年试种,终于培育出这种的早熟稻。没想到今日竟在此处重见!”
四阿哥上前一步,道“皇阿玛所培育的早御稻,一年两熟,岁取千百。四十三年,皇阿玛应赵弘燮、蓝理的之请,准其在直隶和京郊大面积播种“早御稻”。当年,这些水稻就获得了早熟高产的大丰收,库廪盈满。去岁山东蝗灾,幸得他们调粮支援,方能活人无数,这都是皇阿玛的无上功德!”
康熙抚须笑道“天下之事,莫过于农耕。百姓但能填饱肚子,自然就会安居乐业。以往历朝历代颠覆,起因都是民不聊生。前车之鉴犹在,为君者不可不慎也。”
众阿哥都躬身受教。
十三笑道“千古帝皇,虽重农工,但真能亲身耕种的,却只有皇父一人而已。皇阿玛所作的《耕图题诗》,儿臣犹铭记在心‘土膏初动正春晴,野老支筇早课耕。辛苦田家惟穑事,陇边时听叱牛声。’辛苦二字可见仁心深厚!”
“农事艰辛啊!”康熙叹道“农民一年忙到头,可只要遇上天灾人祸,便颗粒无收,衣食无着。天灾难免,人祸可防。筛选官吏,当慎之又慎!”
“皇阿玛仁慈,体察下情,实乃百姓之福也!”四阿哥道“难怪御驾行经之处,官民皆扶老携幼,欢腾道旁了。”
康熙甚是高兴,一路指点,农耕之术,他于此颇有研究,发明早御稻,更是平生得意之举,此刻议论起来,自是滔滔不绝,几位阿哥着意奉承,父子几人边走边谈,倒也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