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第三十五章 抵京 ...
-
虽骑马,三壮倒也没叫大伙儿疾驰,信马由缰缓行,只是走一路,吴夫子就考一路,行路一般是晨起到午时,剩下的时间便是安营扎寨,讲解早上考倒的问题,他们自备了帐篷,不用担心错过宿头,大部分举子都弓马娴熟,学到日暮,三壮就带着大伙儿去夜猎,打第二日的口粮。
但凡在青石关能中举的,都不是朝云起那样的纨绔,本身也学的刻苦,除了叫“吴夫子”考的头昏脑涨,对这样的生活也算游刃有余。
宋公子初时骑马累得腰酸背疼,三壮夜里还要单独用药油给他推拿活血,过了月余,就适应了,跟着大部队一起夜猎,虽基本打不到什么,也跟着傻乐呵。
路上遇到村镇,三壮就叫书童们将带的土产卖上一些,再买点儿当地特产,倒买倒卖到了京师,抛却路上的花销,宋大人给的盘缠不仅没花完,还赚了不少。
本大伙儿打算在贡院附近租院子住,三壮道:“又不是那些个弱如稚子的,住那么近作甚,科考那日多走两步还能累着不成。赶考的大都住在贡院附近,天天和其他地方的举子比邻,他们瞧不起咱们西北的,日日叫吵得心烦,如何能苦读。”
因着一直是三壮用公中的钱花费,各自家里给备的盘缠还在,加上路上做买卖赚了不少,三壮便每人筹了五十两,买下了托季九章早就相看好的院子,叫大伙儿搬进去住。
安顿好后,三壮收拾了些土仪,换了新做的举人服饰,去季九章的院子正式登门拜访。
季九章住地和他们住的院子仅隔了条巷子,他不与季府的人住在一起。
季九章的父亲在户部做个六品的小京官,正德四年的二榜进士出身,家里以前数代务农,季父是长子,父母看中叫他念了几天书,开蒙的先生瞧他有些天分好心资助了他些银钱应试,童子试夺魁,一下翻了身。
季九章的母亲是季父的元配,自小订的娃娃亲,因着声名娶回来,生下了季九章的哥哥季凤鸣和季九章,季九章刚会走的时候,季父中了进士,叫人在榜下捉婿,配了京师的夫人。
至此这边的爹娘老婆就不管不问了,许多年除了一封休书一文钱都没捎回来,到底是自家的骨血,季家二老虽不至于告他不孝坏了他的前程,也只当儿子死在了赴考的路上。季家二老叫儿媳妇在家里安心住着,出于愧疚,老两口拿出了棺材本,供两个孙儿上学。
大儿心疼家里,读了几天就出去做工补贴家用,全家供着小儿季九章读书。季九章没爹,宋明堂的爹是个赘婿,两人在学堂里总被其他学子刻薄,同病相怜成了至交好友。
等到季九章十来岁,京师的季大人又诈尸了,他的新夫人生不出儿子,一连生了四个姑娘,大夫说为着夫人的身体也不能再生了。
岳家势大,为防季大人有二心,不仅不帮着他升官发财,还是时不时的扯扯后腿,季大人为官多年,也就混的升了一级。
他不敢和岳家大声,也不敢讨个美妾生儿子,这才想起了家乡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叫养废了,大字不识几个,小儿子还能挽救,就想把季九章接到了府里,亲自调教。
京师的夫人生不出儿子,多少也有些理亏,又知和外面的莺莺燕燕比起来元配是个老实头,翻不出什么花样,允了季大人所请。
季九章少年磨难,到了京师,装作一副乡下土包子的样,夫子考教也只当听的费劲,装怂做哑了四五年,待到自觉学成有了把握,一举回乡中了举。
有了功名,手头就松了,季九章回京时,就和张举人,宋举人借了笔钱,在京师西区买了个小院子,挂到了母亲的名下,自个搬了进去,美其名曰和朋友一起苦读,实际上写信把祖父祖母,母亲哥哥嫂子侄儿侄女全招到京师来住了进去。
季大人羞于见爹娘元配,至此再也没有登门,季九章才舒坦了,虽他手松了,可隔三差五,还要差书童过季府要银子,不给,第二日,季家二老就带着儿媳上门了,也不叫门子通报,就坐在门口的石阶上,凡是街坊过来问,就要说故事,吓得季大人夫妇赶紧把银子送出来,再也不敢叫人家过来取了。
季大人花钱买平安,季九章气才算勉强顺了。
张水清比三壮早来一步,就住在季家,季家也给三壮收拾好了屋子。
“要我说,你也过来这边读,那头都学的不成,你跟他们厮混怎么提高,你要是担心,给他们报个学堂跟着上课得了,全是些基础的学问,学堂的夫子比你有经验。”三表哥张水清道。
“你事事亲力亲为都为他们办妥了,他们便有了‘惰性’,自个不肯用脑子做事了,凡是都是‘问问吴将军’这样好吗?”季九章也劝道。
三壮觉得季九章说的有理,季九章就帮他找了个专攻科举的学堂,把青石关的一伙子除了宋公子外的‘假举人’安排了进去。
季九章私下和张举人道:“宋公子书读的勉强能跟上咱们的进度。叫他去学堂太懈怠,还是在这边读好些。”张水清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