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9、第六十九章 跑官 ...
-
这边小郭大人接了迁户的圣旨,那边造成暴民叛乱的溯南府府尊就丢了官,为了帮好友跑官,三壮又去了老上司范大人的府上。
范大人一听是吴猛就头疼:“这个吴猛,天天举荐的都是些不靠谱的,一个太监的孙子,他也好意思。”
窦大人和范大人是好友,这会儿两人正趁着沐休一起喝茶聊天:“你呀,就是太清正了,吴猛还是不错的,做事也稳重,刘文举和他相识于微末,他自然是要对朋友尽心尽力,若是他真与刘文举划清界限,嫌贫爱富,攀高踩低,你就满意了。”
范大人不说话,叹了口气:“吴猛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儿识人不清。
郭品文什么德行,瞧着他长大的谁不知道,仗着有个好爹,一天到晚认识生非,书也不好好读。若非亲娘有钱,哪能混到官做,他若是只做个小官也就罢辽,到底郭夫人当年是花了大钱,救了万万千千的灾民,她儿子受点儿益,混个吃俸禄的小官,披上一层官袍,旁人也不敢惹他不就行了吗?
老郭一辈子清正,就糊涂在儿女上,自家大儿什么纨绔样儿,他能不清楚,还好意思叫儿子一路高升做到了四品,真是气煞老夫。”
窦大人也酸郭丞相,做丞相难,做全身而退的权相更难,老郭与陛下有情分,陛下叫他好好地退了,没有秋后算账,他都酸死了,一国丞相不好当啊,尤其是头顶的陛下还不好糊弄,若是他老病的时候能和老郭一样安稳的退了,他就别无所求了。
窦丞相不说话,范大人继续发牢骚:“这郭大能捞到青石关的差事,不就是仗着从前对吴猛的救命之恩吗?这郭家贪慕富贵,借着王相病逝,皇后娘娘势弱,竟退了好好的亲事,将闺女许给了太子。现在也好意思舔着脸,扒拉着救命之恩,叫吴猛给他活动。”
窦丞相道:“猎场的事还需慎言。”
范大人就不言语了,窦丞相劝道:“到底是一部尚书,你晾着人家作甚。”
范大人便叫管家将吴猛请到了小亭,吴猛见窦丞相也在,赶紧见了礼。
“若是刘员外郎的事,你就别提了。”范大人直言道。
“溯南府账目混乱,全府上上下下都不干净,须得派个户部的熟手去,方好理清那一团乱麻。刘兄在户部的实绩有目共睹,您所虑不过是他的养爷乃內监出身,担心刘兄叫教坏了品性。出去背着朝廷祸害百姓,可溯南府经过前几任府尊的搜刮,还能剩下点啥,刘兄为着自个的前途也得先好好的捋顺了,等溯南府账目清明了,您再把他调回来,不给他学坏的机会成不?”三壮道。
“嘿,你倒是会想,还想着给他升到四品上朝官呢。”范大人摇头。
“那您觉得谁合适,派其他人说不好还会被被下面的刁隶糊弄住了,这次内乱,死了一个知县,又叫暴民逃了,朝廷的威信本就岌岌可危,派人须得谨慎啊。”三壮道。
“派个太监的孙子去就好吗?”范大人怒道。
“我以头顶官帽担保,刘兄品行无错,他虽由老內监抚养长大,一向知恩图报,孝顺仁义。那位老內监也是位心善的老人,膝下孙儿皆是他捡回来的弃婴,有好些个成年之后,渐行渐远,老內监也心疼这些人的前途,从未仗着养恩叫他们行孝。刘兄中举之后,一直奉养养爷,对诸位养兄弟也很是照拂,前段时间还把一个弟弟塞到我这里读书,是个赤忱君子。”三壮道,又躬身道:“大人,在下自入仕,就在您麾下受照拂,若刘兄真不得信重,我也不是徇私枉法之人。”
范大人就苦笑道:“你呀,甚都好,就是看人不准,人家许你一点儿恩惠,就要倾力相报,老夫老了,国家正需你这样的博学君子后继,听老夫一句劝,为官须得谨慎,莫要胡乱推荐人,小心真的连累你。”
三壮就知道,这次又是白来,这位老大人固执的很。
旁边的窦丞相打圆场:“行了,难得的休息,就不要说这些官场上的事了,老范这里新得了罐好茶,吴尚书来的巧一起品品?”
三壮不能不给丞相面子,只好坐下来饮茶,这茶虽不是什么名茶,喝起来清淡微甜,倒也不难喝。
“这茶不错,虽不是名茶,可喝着自有意趣,那里产的?”三壮好奇的问道。
“这是临江府那边的鹦青,近年来的新品,排不上名品,也卖不上高价,胜在清甜可口,说起来这茶和老范还有些渊源。”窦大人就呵呵的笑道:“老范少年时出外游学,遇到了一桩不平事。这种茶树是一户小茶商自个优选的新种,一问世,几棵母株就叫识货的强豪巧取豪夺去了,老范途径此处,奔前奔后,帮着伸冤。后来结案,茶商要送老范一株,老范不肯受,两人推来推去,老范实在推不过就随手折一枝插笔洗里,本以为难活,后来竟也没死,笔洗换成了花盆,又栽到了院子里,越长越繁茂。别看他折的时候漫不经心,这些年养着养着就喜欢的不成,还专去翻书学了如何炒制茶叶,这些年越发的手艺好了。”
范大人咳嗽一声:“都多少年前的事了,你和后辈掰扯什么。”
“你年年邀请我品尝新茶,天天茶长茶短的,怎的就不觉得害臊。”窦丞相笑道:“老范这茶树还有名呢,换做翠娘。”
范大人恼羞成怒道:“我家翠娘不止有名,还有儿孙呢,你不也聘了我家的小茶娘回去,真是大好的儿婿。”
“吴尚书也尚未婚配,你若想喝这茶,不如也聘个小茶娘回去,给老范当当女婿得了。”窦大人笑道。
三壮从范府告别的时候,肚子里装了一肚子的茶水点心,手里还捧着个白瓷的花盆,里面是范府后院挖的茶苗。也算是连吃带拿,就是刘文举跑官的事还是没个着落。
小郭大人出京之后,倒也没有急着定迁户府,先于陈九龙将军汇合,先将各府府兵都打发了回去,只留了千余陈九龙的亲军,跟着四处考察。
小郭大人掌着迁户总政的权柄,又有陛下圣旨,户部专拨了两千五百万的银子用于迁户,如此权钱,各府都想让迁民来自家地盘,对小郭大人热络的很。
小郭大人四处吃吃喝喝,瞧瞧看看,就是不给准话。
花了几个月把全国转了个遍,最后,选了北地卧龙河畔大片的荒地作为迁户之处,这里是卧龙河旧河道,卧龙河水急,河道又窄,经年泥沙淤积,多次改道,导致这一片频繁水患,沿河各府都是自扫门前雪,谁家也不肯吃亏掏钱给别府修建水利。
仅仅是每年冬天征劳役挖一挖河泥,也就是是个面子货,不用说治本,连标都治不了。
卧龙河沿岸虽然水肥都不错,可老百姓害怕不敢过来落户,就怕大水一来,颗粒无收。
这边人烟稀少,各府就更不肯下力气花钱整治了,于是卧龙大河沿岸,就空出了大片的荒地,各府虽不明说,意思就是,反正没人,这大河爱怎么改道怎么改道。
仅有一些活不下去的隐民和穷苦的渔户在此生活,胡县令案里的悍匪严三水的老家蔚县,就在卧龙河沿岸的昇州府,也是这么个下下等的地方。
这里地广人稀,一个县人口不足一万,老百姓活的苦,国家也征不上税,尽出些打家劫舍,坑蒙拐骗的刁民。
小郭大人把迁户的地方就定在了沿河的五个府的十二个县,全是苦于卧龙河的穷县。
这事一上报,朝廷大哗,不少眼馋小郭大人差事的,全跳出来反对,弹劾的折子雪花一般飞到了陛下的御案上:“迁去富县,边民尚不满意,这些个穷乡僻壤是要激起兵变吗?”
陛下就招来了重臣开小会,讨论这个事情。
范大人本就不喜小郭大人:“这位郭大人不是正经出身,从前在京师就胡闹的很,虽说在清江府确实做出了一些政绩,可到底没文化,见识浅薄,又喜好出风头,不稳重,做事爱用奇诡,迁民以稳为主,如此大事交由他来办,臣觉得不妥。”
窦丞相也不爱看郭家的人出头,先前郭丞相是有名的能臣干吏,民间多将他这继位者与郭丞相比较,大都是赞誉前者,诋毁他是个陛下的应声虫:“这已经是朝廷二次迁户了,前次因为小官贪腐恶了青石关的百姓,陛下好容易筹措起钱款,这次要是还不成,青石关裁军的渺茫了。臣也以为还是要选派老臣持重的去主持这件事为好。”
韦正杨受了三壮的指派出声道:“郭大人也不是无的放矢,他临行前要走了工部不少治水的能吏,也拿出了治水的办法,臣看过郭大人的方案,若是按此法治水,且青石关的边民肯吃苦,二十万裁撤的边军全是壮劳力,凭此或可解决卧龙河水患,这便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郭大人才开始迁民,又没出什么大错,无凭无据,就把郭大人召回来,臣以为不妥。”
孔辞嫉妒年轻的臣子,与三壮,季九章,韦正杨几人从前在翰林院就不和睦,时时的说些阴阳怪气的酸话,韦正杨同意的,他就要唱唱反调:“国库银子也就能挤出这一次,若是失败,十年之内就不要想了,臣同意窦丞相的意见,希望能够稳妥一点儿。”
兵部的徐大人道:“问题不是朝廷愿意派谁去,问题是派谁去青石关的边民肯二次回迁,派个稳重的大人去臣没意见,不过边民肯不肯信任新大人,愿意回来臣就不知道了。”
一句话说的君臣都没了话,半晌陛下道:“且看看吧。”